《一齣好戲》:將荒誕進行到底,就成真了

這是一部荒誕劇,但電影告訴我們:

“若把荒誕推到極點,也有機會成真的”。

一面是差點成真,另一面確實成了。

自始至終,電影裡唯一不變、且能實現的荒誕,就是馬進對姍姍的愛。

這份愛有多荒誕?

他可以在她婚禮上送冥幣、時常去掰斷她前夫汽車的雨刮,還有得知他倆離婚後,跑到她家樓下放鞭炮。

這份荒誕的愛貫穿了全劇,最後姍姍信了,成為唯一的現實。

其餘的荒誕則都是假的,所以劇情需要一直在反轉。(有些人可能覺得看著有點亂、黃導想表達的有點多)

《一出好戲》:將荒誕進行到底,就成真了

細心想想,

在反覆變化的劇情裡,唯一能概括這部電影的核心就是,人性是荒誕的。

所以司機和保安都敢反駁張總、餘總,成為一時的領頭;

所以小興從那個乖乖聽著渤哥話、願意三七分配的小弟,變成後來裹脅渤哥和張總的“壞人”;

所以馬進從那個日夜希望早日回家兌獎,變成後來不想大家回去,眷戀當下自身權力的“壞人”;

中間還有一段,馬進讓小王和張總兩派人馬廝殺,後來他自己通過一場激情演講後,將人心重新整到一塊來,隨後快進了一段人人相處融洽的片段。

這麼說,團結也是荒誕的。

事實上從一開始,電影就講述了這種“假團結”。

《一出好戲》:將荒誕進行到底,就成真了

司機小王有過部隊經驗,大家認為他能帶領大家找到出路,所以都推舉小王成為一把手(小王的經驗,成了大家看重的寶貴資源);

到後來,張總一撥人找到一艘載滿糧倉的廢棄船,不少人因為這邊條件更豐盛,所以“轉會”了;(張總有了物質資源)

再到後來,彩票90天兌換期過去,突然“天降大魚”,馬進和小興兩兄弟一下“富起來”後,大家開始聚攏在他們倆身邊。(兄弟倆有了物質資源)

別忘了,馬進和小興之前想去張總那換魚,被打了一頓後,只有姍姍在晚上一個人過去慰問他們。

誰有錢或資源,誰身邊就多人,即便在小島的生存亦然。

物質(或能使人獲得更好)的條件,是人性擺動/荒誕的關鍵,除了……

除了馬進對姍姍的愛情,以及張總對女兒的親情。

尤其是小興僅僅用刪手機視頻這招,就能取得張總的全部身家,即便之前張總有多大的狠心和智慧來控制眾人,也要屈服於此。

將此解釋為人性的複雜、命運荒誕,或者要順著廣電總局,都行。

《一出好戲》:將荒誕進行到底,就成真了

荒誕之所以能成為荒誕,在於它反轉了大眾認知的現實。

一群人落到荒無人煙的小島,迴歸原始社會生活,就是最合理展現荒誕的導入方式。

更重要的是,它得以“合理地”重新洗牌社會等級。

司機、保安和老員工馬進,均能佔地為王,哪管你什麼張總、餘總;

在島上沒有了社會積累,就沒有了身份和各種條例的束縛,所以懲罰手段迴歸到了最簡單的方式——直接打。

小王張手伸腿就來一個,罰馬進和小興划船、還把馬進吊在樹上。

就連示愛和拒絕方式也很直接。

馬進和姍姍說了“我喜歡你”,後者即時回應“我不喜歡你”,隨即馬進還想強吻。

人的行為在人人平等的島上,變得格外直接。

說到這裡,大家試回想一下,女性在這部電影裡的角色定位。

個人感覺,她們都偏工具化了。

《一出好戲》:將荒誕進行到底,就成真了

“大胸女”(楊凱迪)一出場,(王迅飾演)老潘向小王說到,“有什麼要求儘管吩咐”;

馬進看到姍姍和張總一同走進船裡的背影,誤以為她以身體換取食物,在姍姍過來慰問他們兄弟倆時,他不客氣地說到,“女人不就是方便嗎?”;

後來,史教授還一派正經地給大家講述繁衍的重要性。

對女性的“性暗示”有很多,還有那大胸女的跳繩……

一定程度而言,姍姍同樣是一個缺少靈魂的“工具角色”。

電影就是借她獨立於荒誕的單純,來目睹島上的一切荒誕,還有見證著馬進是如何打破荒誕。

(略為花瓶)

《一出好戲》:將荒誕進行到底,就成真了

異品車小結

電影有這麼三句臺詞,大概可以將劇情分為三部分:

1、馬進和小興說,“我知道不該瞞你,但這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

這部分重要講的是馬進心切兌獎的事,該行為是合情、合規的事宜,一切還很單純。

2、後來小興和馬進說,“冰淇淋化了就凍不上了”。

第二部分是兌獎失效後,小興和馬進開始變得貪婪起來,主角人性開始扭曲。

3、最後馬進瘋了,說“這裡都是假的、假的”。

最後想告訴大家,島上的荒誕和虛假該結束了。

幸好姍姍留下來,把荒誕的故事堅持了下去,使荒誕的愛情得以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