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第5個發展階段,如何從這4個不同維度構建共享平台?

從工業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再到物聯網時代和量子時代,數字化、平臺化、生態化已成為顛覆性力量。隨著工業互聯網、數字工廠、智能製造等不斷被應用到生產和製造領域,數據挖掘、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被應用到管理和交易環節,以及共享平臺、智能財務的建設,商業模式和經營管理觸及前所未有的革新機遇。

刊於《財資中國|財富風尚》2018年8月刊,有刪減

海爾:第5個發展階段,如何從這4個不同維度構建共享平臺?

物聯網時代,海爾集團從傳統制造企業轉型為共創共贏的物聯網社群生態,率先引爆物聯網經濟。目前,海爾集團已建立包括日日順、海融易、順逛、COSMOPlat等以用戶需求驅動的品牌和平臺,其中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讓用戶全流程參與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級等環節,真正實現人人定製和智能製造。

規劃未來,引領雙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海爾財務管理的價值創造、流程管理和服務理念也相應改變。財務部門不再只是交易的處理者,還是風險的管控者和預算績效的支持者,更是價值的創造者。為探索網絡時代下企業的共享平臺和智能財務體系,圍繞海爾集團“平臺+生態”的商業範式,《財資中國》專訪了海爾集團全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總經理、全球資金總監邵新智,詮釋了“人單合一”和“小微眾創”下的海爾集團大共享平臺和財務管理的靈動、敏捷、智能的基因。

海爾:第5個發展階段,如何從這4個不同維度構建共享平臺?

海爾集團全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總經理、全球資金總監 邵新智

Q1

Treasury China:物聯網時代,如何通過構建共享平臺來賦能企業平臺化和生態化轉型?財務共享平臺具有哪些獨特的基因?

邵新智:海爾集團經歷了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全球化戰略等階段,目前正處於第五個發展階段——網絡化戰略階段(圖1),即從製造企業踏進創客/創業孵化平臺。進入物聯網時代的海爾集團遵循著不同的商業範式和管理模式,這也使得企業財務組織、流程管理、服務理念隨之而變。

海爾:第5個發展階段,如何從這4個不同維度構建共享平臺?

▲海爾集團五大戰略階段的“變與不變”

海爾集團的大共享平臺秉承共創、共享、共治的理念,採用非線性管理的小微創業平臺模式,囊括了財務共享、全球資金、稅務、人力共享、商務法律等10個平臺。這些平臺為小微公司從初創期到成熟期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和增值服務,有效賦能小微企業,引爆和引領各行業。

在物聯網和量子時代,連接、開放、共享和生態成為財務轉型、共享平臺和構建智能財務體系的關鍵詞。藉助智能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海爾財務共享平臺進行了一系列的體制和機制創新,具體舉例說明如下:

1.基於業財稅深度一體化的智能財務共享平臺

業財稅融合是目前財務領域普遍關注和創新的方面,但是要落實在財務管理當中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在於,長時間以來,業務流程、會計核算流程以及管理流程各自為戰,缺乏有效的手段將這三者連接起來。海爾集團通過財務共享平臺的建設和智能化的技術運用實現了三方面的有機結合,完成了端到端的智能核算。

利用“互聯網+”,海爾財務共享在雲端搭建“財務雲平臺”,鏈接差旅服務、辦公用品、大宗採購以及內部資源採購“互聯網化、雲化”,實現企業消費業務和採購業務對供應商的直接結算。同時,基於電子發票信息,實時抽取歸集集團各法人的進、銷項數據,為業務用戶提供數據及決策支持,規避稅務和經營風險。

2. 基於大數據和智能算法的全球資金管理平臺

全球資金管理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數字化和數據挖掘、機器學習、智能引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技術賦能使得資金管理更加敏捷和智能。海爾集團提倡平臺上的各個中心、服務模塊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式來實現。例如“易付寶”和“資金通”等資金平臺都在不斷優化升級。其中,基於互聯網模式的“資金通”平臺,利用新模式、新技術連接資源與用戶,實現了資源整合、無感體驗的需求定製和無縫安全、全面實時的智慧鏈接。“資金通”平臺通過風險評估模型、敏感性分析、用戶畫像、KPI資金指標等,形成資金大數據,制訂資金解決方案,降低金融風險,實現高效的融資、全球結算、結售匯和現金池管理,從而為小微企業賦能增值。

海爾集團財務轉型之路及財務共享中心建設

2007年,海爾財務部配合集團的流程再造,開始財務轉型之路:要做“規劃未來,引領雙贏”的財務。上接集團網絡化的戰略,洞察市場機遇,同時保障戰略的落地;下掛集團的創客和小微,提供活而不亂的支持;引領,是管理會計,即財務事前參與到業務決策中,讓業務人員能夠在事前明確標準;後聯,是事後聯動著財務共享中心,通過財務共享中心輸出標準的會計報告以及企業中非常精準的節點、結構化數據,實現企業經營核算端和管理節點的數據並聯,為企業經營分析和決策提供更多的支持。

海爾集團財務共享中心目前擁有220多名員工。根據集團策略,海爾集團將財務共享中心分為會計平臺和資金平臺兩大部分,包括費用稽核、總賬政策、往來清賬、稅務遵從、資產核算、融資平臺、資金管理、社群交互等14個模塊,建立了集團120多個雲到端的業務流程,為旗下900多家法人公司提供全球財務共享服務。先後經歷了國內共享、全球共享和外包服務三個階段,從國內共享服務到面向全球(海外工廠及貿易公司)的共享服務以及外包社會化服務穩步推進實施。通過標準統一、流程統一、組織統一、信息化平臺統一、資金池統一使得會計交易處理效率多年穩步提升,規避了公司財務信息失真、效率低、經營風險不受控等問題,形成了具有“人單合一和小微眾創”模式的海爾全球財務共享服務。

『拓展閱讀: 』

無論是大共享平臺,還是財務共享平臺,“人單合一”無疑是其滲透在每一分肌體的獨特基因。在這種模式下,海爾實現了“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開啟企業發展的新時代。基於“人單合一”機制創新的有力支撐,財務共享平臺從專業、科技、機制、生態四個維度對小微業務進行賦能。

【“財務共享平臺如何從四個維度進行賦能?”,更多內容盡在《財資中國》雜誌2018年8月刊】

Q2

Treasury China:“平臺+生態”成為新商業範式,企業如何聚焦多場景構建財務共享生態系統?海爾集團網狀組織、社群生態的財務思維是什麼?

邵新智:在物聯網時代下,面對體驗經濟、共享經濟的發展趨勢,海爾集團在戰略、組織等方面進行了顛覆性探索,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共創共贏生態圈,實現生態圈中各相關方的共贏增值,打破傳統企業封閉、固化的狀態,從而轉向平臺化、生態化的企業。

目前,海爾集團正向服務類平臺化企業轉型,成為孵化創客的平臺,並通過這個平臺,將僱傭關係的員工轉變成創業合夥人。隨著海爾“平臺+生態”的新商業範式的推進,集團的財務戰略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變化。在這一背景下,海爾集團建立全球財務共享平臺,即“財務雲平臺”,以“共創、共享、共治”的核心理唸作為切入點,直面用戶真實需求,搭建一個共生共贏的生態圈。

生態圈將會計、稅務、融資、外匯、現金池、創客、客戶、政府等社群融為一體,為海爾集團白色家電平臺、服務投資孵化平臺、金控平臺、地產平臺以及文化產業平臺提供高效增值的服務。如海爾集團與青島市國稅局聯合推出了物聯網時代社群共創、互聯互通的智稅通平臺,這是全國第一家實現稅企互聯互通的稅務數字化工作平臺。平臺涵蓋製造、銷售、物流、金融、房地產、建安等各行業,顛覆傳統稅企管理模式,為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稅務解決方案,賦能企業健康高效發展。

大數據、人工智能、RPA等技術如何應用到共享服務?海爾集團有哪些探索和實踐,來構建面向未來的智能財務體系?詳細內容請訂閱《財資中國》雜誌2018年8月刊查看。

海爾:第5個發展階段,如何從這4個不同維度構建共享平臺?

《財資中國》雜誌8月刊

↓↓↓點擊瞭解更多,訂閱《財資中國》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