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領導人中推廣火葬,此人卻堅持不簽字,誰來勸說都沒用

許世友將軍,在解放軍當中也是享有著赫赫威名!他一生都在軍隊當中進行工作,為國家做出汗馬功勞。當時在高級將領當中,流傳著一份文件那便是《倡議書》,如果自己逝世之後,能夠被火葬的,請在上面進行簽字。在高級將領當中,大家全部都簽字了,唯獨只有許世友將軍沒有簽字,反而是希望自己將來能夠進行土葬。

毛主席在領導人中推廣火葬,此人卻堅持不簽字,誰來勸說都沒用

那麼許世友將軍,為何始終要堅持土葬呢?最終鄧小平都無可奈何,在考慮到許世友的貢獻,特此為他開了綠燈,使得他能夠實現土葬的想法。其實,這一切還要從許世友的家庭說起。

他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當中,生活的溫飽便成為很大的難題。他的父親因為多年的勞累,便不幸逝世,這就讓整個家庭的負擔,都承壓在許世友母親身上。許世友的母親能夠讓他活下來,常常會去別人家進行討飯,正是這樣許世友才最終長大成人。在許世友懂事之後,便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好好善待母親。

毛主席在領導人中推廣火葬,此人卻堅持不簽字,誰來勸說都沒用

為此許世友便在社會當中闖蕩,最終加入到革命隊伍當中。許世友自己沒有讀過書,但是在戰爭中表現非常的勇猛,立下不少的戰功。在作戰當中,常常會遇到敵人火力的猛烈壓制,在這時候便需要組織敢死隊員進行作戰。每當在這個時候,許世友便帶領進行作戰,數次成功完成上級的命令。就這樣經過幾年的鍛鍊後,許世友在軍隊當中便慢慢的進行職務的調動。

在經過十多年的作戰,許世友早已經成為我軍當中的高級將領,立下無數的戰功!身居高位的許世友,對於權力不太熱衷,反而是非常的思念自己的母親。在一次回家探親當中,許世友的母親便拉著他的手說:“友德娃啊,我這身體越來越差,恐怕咱倆見面的次數不多了!”在母親過世之後,許世友便跪在母親的墳頭,然而哭著說,兒子生前沒有好好盡孝,死後一定陪伴在你身邊。

毛主席在領導人中推廣火葬,此人卻堅持不簽字,誰來勸說都沒用

再這樣的情況下,估計大家也明白,為何許世友將軍堅決不簽字的原因。他希望自己逝世後,能夠葬在母親身邊。當時鄧小平對於這件事情場的理解,並且認為許世友戰功赫赫額,是一位具有巨大貢獻的人物,可以特殊的對待。正是在鄧小平的首肯下,許世友便陪葬在自己母親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