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果蔬沒了小時候的味兒?

三四十年前,人們只能食用時令蔬果,如今,蔬菜應經沒有時令之分,可隨時吃到各種新鮮蔬果,卻感覺沒了過去的香甜味道。

為什麼果蔬沒了小時候的味兒?

蔬果漂亮,味道卻不香

已有三十年廚齡的李鋒說,雖說果蔬味道確實不如從前了,但夏天會明顯好於冬天。比如,夏天的黃瓜多數還有清香,到冬天香氣便會減淡不少。

他認為,果蔬味道的季節變化或許與種植方式有關,夏天的多為應季蔬菜,戶外種植;冬天的多屬反季節蔬菜,要麼從溫暖的雲南、海南等地運來,要麼產自大棚。“一個經過長途跋涉,一個依賴人工技術,終究比不了自然成熟的當地應季果蔬好吃。”

一位從事農業科技的工作人員說:“高度依賴化肥、農藥的種植方式是果蔬失去好口感的重要原因。他曾棄用所有可調節甜度、形狀、大小的化肥和農藥,用草莓做了實驗。結果發現,這樣種出的草莓果然香甜可口。

“蔬果變味”原因多

從育種到種植,再到採摘,其間涉及的所有環節,都存在造成“果蔬變味”的因素。

全球變暖。隨著全球變暖,許多食物的味道都可能發生變化,比如不喜炎熱、乾旱氣候的胡蘿蔔和甜菜,前者味道可能變差,後者顏色可能變淺。

溫度不夠。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學博士史軍曾表示,大棚果蔬的風味有時確實不如戶外農田裡的同類,其主要原因在於溫度。以西紅柿為例,西紅柿糖含量和溫度密切相關,實驗證明,在27℃左右條件下生長成熟的西紅柿,果糖和蔗糖含量較高。

光照不足。光照充足不僅可提高果實糖含量,隨著光照增強,蔗糖還會向果實中心轉移,讓人吃著越來越甜。

未熟先採。美國食品安全碩士、知名美食作家冰清介紹,果實成熟度和香氣密切相關。過去,果蔬都是成熟時才被摘下,風味正好。如今,果蔬基地往往離城市較遠,運輸距離較長,為保證運輸過程中不會軟爛,就要在果實沒有全熟的情況下采摘,待出售時再催熟,所以味道不如從前。史軍補充說,長途運輸中的儲藏溫度也會影響一些果蔬的風味。

忽視風味品種。過於注重產量、外觀等商業品質,導致控制西紅柿風味的部分基因位點丟失,造成風味物質含量顯著降低,但凡有點酸澀和苦味,便會被優先淘汰。

反季蔬果“質不夠,量來湊”

雖然反季節果蔬在品質上不及應季果蔬,我們依然很難離開它們,因為不吃反季節果蔬,不利於膳食平衡。因此,知道反季節果蔬營養品質降低後,我們更應該重視足量攝入,達到“質不夠,量來湊”。

專家提醒,從營養角度來說,不建議一味追求果蔬的香甜口感,因為有些品種雖然天然酸澀,卻對健康有益,也要學著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