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郭齊勇著《中國人的智慧》出版暨自序

「新书」郭齐勇著《中国人的智慧》出版暨自序

「新书」郭齐勇著《中国人的智慧》出版暨自序

郭齊勇 著

《中國人的智慧》

中華書局2018年8月第1版

ISBN: 9787101131765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史是中國人重要的智庫,諸子百家、佛教禪宗與宋明理學是中國主要的思想傳統。

本書即以此為中心,展開對“中國人的智慧”的探討,涉及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孔子、老子、墨子、孫子、孟子、莊子、惠施、公孫龍、荀子、商鞅、韓非、王弼、嵇康、慧能、馬祖、朱熹、王陽明等。

從理解經典出發,對思想個案進行探討,體會先賢的問題意識、提問與思考方式、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面對理論與實際困境難題的應對方法。

從中發掘豐富的人生、倫理、生態、管理等方面的智慧,進而走近古代大哲的心靈世界。

「新书」郭齐勇著《中国人的智慧》出版暨自序

郭齊勇,男,西曆一九四七年生,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暨國學院教授、國學院院長。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專長為儒家哲學與20世紀中國哲學。

著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儒學之精神》《中國哲學智慧的探索》《中華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學與現代化的新探討》《熊十力哲學研究》《熊十力傳論》《守先待後》《文化學概論》《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等。

【自序】

坊間有人搗鼓一些小聰明、權術、計謀、厚黑學等,有人據此竟把中國文化等同於權謀,甚為鄙視,這當然是大有問題的。

我們認為,中國的智慧,不是雕蟲小技,而是泱泱大國堂堂正正的大智大慧。

也有經過包裝,被坊間熱捧的所謂美文,因其無信無據無根,膚淺不堪,被學人置疑。我們強調的是對經典下過功夫,再反哺出來的真正的中國智慧。

有關中西方智慧的書籍,阿德勒博士有《西方的智慧》一書,根據2000多年的西方思想史,討論了107個問題。

中國臺灣思想家韋政通先生仿此撰寫了《中國的智慧》一書,討論了90個問題,其中有70個與阿德勒相同,另20個有著中國思想的特質。

這類著作的優點是有亮點,好讀,缺點是太過零碎,不夠深沉。

英國大哲羅素也寫過《西方的智慧》一書。這是他繼自己的《西方哲學史》之後,又一部評述西方自古希臘至現代2500餘年哲學發展史的著作。

該書保留《西方哲學史》基本內容,篇幅減了一半以上,某些章節增加了若干新內容。

羅素的《西方的智慧》評介了西方哲學史上的主要流派及哲學問題,集中在十來個方面,比較深入、厚實、系統,極具思想性。

經過比較,我們傾向於羅素《西方的智慧》的寫法。

在下不才,不敢與羅素相比,但在下也是在寫作了《中國哲學史》之後再來寫本書的。

在下的《中國哲學史》以高教社版本影響較大,使用廣泛,比較受歡迎,故斗膽仿效羅素,再作本書。

在本書中,在下力求深入到我國傳統主要哲學流派與大哲學家的思想寶庫中,發現、發掘其中的主要珍寶,尤其是具有元方法學意義的智慧。

中國哲學史就是中國人最重要的智庫!

我們希望幫助各位讀者走近甚至走進具有原創性的古代大哲的心靈世界,學習、理解作為我國文化基因、歷史上主要學術流派儒、道、墨、兵、法、名諸家的重要代表的主要思想與方法。

這裡涉及到先秦子學、魏晉玄學、佛教禪學和宋明理學,代表人物是:孔子、老子、墨子、孫子、孟子、莊子、惠施、公孫龍、荀子、商鞅、韓非、王弼、嵇康、慧能、馬祖、朱子、王陽明等。

本書方便讀者理解上述大思想家的思想結晶及《周易》《禮記》等經典。

我們重視對思想個案(專人專書)的深入探討,因為從中可以體會先聖先賢的問題意識、提問與思考方式、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面對理論與實際困境難題的應對之方。

這些個案中包含著極其豐富的人生、管理、生態、倫理的智慧,值得我們去咀嚼、深思,會得到不少啟迪,有所收益,用以滋潤自己的生命。

希望讀者通過本書的引導,再去精讀一些古代大哲的經典,反覆思索,慢慢品味先哲們深邃的大智慧。

希望各位多讀經典,多思考問題,使我們的人生更有智慧!

郭齊勇

2017年三伏於武昌珞珈山

【目錄】

自序

一、孔子的智慧

(一)孔子其人

(二)復興周禮與倡導仁德

(三)為政以德與富民教民

(四)因材施教與舉一反三

(五)創立儒家,至聖先師

二、老子的智慧

(一)其人其書

(二)道論

(三)工夫與境界

(四)無為而治

(五)生態智慧

三、墨子的智慧

(一)墨子與墨家

(二)“兼愛”為中心的十大主張

(三)認識論與科學成就

(四)“名辭說辯”的邏輯學

(五)墨家的地位與貢獻

四、《周易》的智慧

(一)卜筮與《周易》

(二)生生之德與通變之道

(三)“三才之道”的系統觀與中和思想

(四)取象比類的象數思維模式

(五)繼善成性,崇德廣業

五、 《大學》的智慧

(一)《大學》其書

(二)三綱領與八條目

(三)以修身為根本

(四)德本財末,義在利先

(五)《大學》的意義

六、《中庸》的智慧

(一)孔子的中庸思想

(二)子思子與《中庸》

(三)性、道、教及誠與明

(四)修身、管理與官德

(五)“中庸”思維方法論及其當代意義

七、孟子的智慧

(一)人性本善

(二)道德理性與道德情感

(三)王道與仁政

(四)對政治權力的限制

(五)人格獨立和節操

八、莊子的智慧

(一)道論

(二)老莊道論的聯繫與區別

(三)坐忘、心齋與喪我

(四)“真人”的“逍遙”境界

(五)“莫若以明”的“知論”

九、兵家的智慧

(一)孫武其人其書

(二)孫臏其人其書

(三)經之以五,較之以計

(四)避實就虛,奇正相生

(五)貴勢重道,打破平衡

十、名家的智慧

(一)名家

(二)惠施的十大命題

(三)公孫龍的白馬論與堅白論

(四)公孫龍的指物論

(五)公孫龍的名實論

十一、禮樂的智慧

(一)人文精神及其宗教性

(二)政治正義與社會治理

(三)生態的倫理

(四)道德標準和儒者品行

(五)藝術與美學的追求

十二、荀子的智慧

(一)其人其書

(二)性惡論

(三)“以禮正國”

(四)“明於天人之分”

(五)正名學說

十三、法家的智慧

(一)法家

(二)商鞅的功利思想

(三)韓非論法、術、勢

(四)韓非的人性論與歷史觀

(五)商、韓的歷史地位及其影響

十四、玄學的智慧

(一)何晏的“貴無論”

(二)王弼的“以無為本”“得意忘象”

(三)阮籍的任性放誕

(四)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五)裴頠“崇有”與向秀和郭象注《莊》

十五、佛禪的智慧

(一)本心佛性與頓悟成佛

(二)慧能對“禪”含義的轉換

(三)無念、無相、無住的認識論

(四)“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

(五)“機鋒棒喝”與“自識本心”

十六、朱子的智慧

(一)“無極而太極”

(二)理氣論

(三)心性論

(四)居敬窮理論

(五)朱子在中國哲學與文化史上的地位

十七、王陽明的智慧

(一)“心即理”說

(二)“知行合一”說

(三)“致良知”說

(四)“一體之仁”的生命關懷

(五)陽明學的現代意義

十八、中國的管理智慧

(一)管理的七字訣

(二)“陰陽互補”“萬物一體”的管理模式

(三)“變動不居”“物極必反”的過程管理

(四)“奇正相生”“和而不同”的經營謀略

(五)管理軟件:德性修養與安身立命

結語

後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