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1

1949年,雅克·塔蒂(Jacques Tati)的長片處女作

《節日》(Jour de fête)誕生,塔蒂飾演郵差弗朗索瓦。弗朗索瓦是個長手長腳頭腦簡單的人,擁有過人的運動天賦和身體協調能力,很像塔蒂本人。村民淳樸而天真,喜歡惡作劇,他們笑話弗朗索瓦笨拙而低效的郵遞工作,雖然沒有任何惡意的。村莊的名字叫Follainville,不知是不是塔蒂有意為之:fol是愚蠢、瘋狂的詞根,ville則是村莊的詞根。

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這部處女作顯得粗糙、稚嫩,卻已大致涵蓋塔蒂後來影片中探討的話題,比如技術革新給生活帶來的麻煩、對法國傳統鄉村的留戀與迴歸、標準化和機械化抹殺人性、日常的喜劇視角看待生活……也顯露出塔蒂日後影片的諸多風格特點:不給特寫、大量全景鏡頭、淡化劇情邏輯、利用場面調度製造視覺笑料、以聲音引導注意力、強調音效淡化臺詞……

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郵差弗朗索瓦透過大棚的縫隙偷看了一場免費電影,一部表現美國郵政高效率辦公的科教片,裡面騎著摩托車甚至開著飛機送信的美國郵遞員讓弗朗索瓦看傻了眼。美國的高科技也讓村民們大開眼界,他們無情地嘲笑弗朗索瓦的低效。在幾個年輕人的慫恿下,弗朗索瓦打算模仿美國人的高效率辦公,騎自行車送信變成了一場有趣的雜耍,送信之路則變成一場冒險。人們往往是未見其人,信已到達。雖然成功提高了送信的效率,但也鬧出不少笑話和麻煩。

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表面上是對美國高效辦公的模仿,影片的內核,則是對美國化的批判,這一主題也出現在塔蒂後來的作品中,甚至從後三部電影的雙語標題中就能看出來。新事物給生活帶來的美好與威脅,不可避免地與法國對美國的爭論聯繫在了一起,它表現在《我的舅舅》(Mon Oncle,1958)中俗氣的現代建築(連同日式花園在內),《玩樂時間》(Play Time,1967)中蜂擁而入的美國遊客,《交通意外》(Trafic,1971)中的多功能露營車。

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我的舅舅》

塔蒂的電影沒有明顯的劇情邏輯,因為的作品來源於觀察而非虛構。他發掘日常生活細節中的喜劇素,這些元素構成了影片的基本單位所以有人會說,看塔蒂的電影,即使中間打瞌睡,也能跟上情節。塔蒂的觀察被其詩性美學的想象力調和與組織,有評論家指出:“塔蒂認為,我們所有的人,一直生活在一個我們稱之為世界的複雜藝術品內,也許只有另一件藝術品才能教會我們欣賞眼前所見之物。

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2

當時法國還沒有國產彩色電影,製片人奧萊恩希望使用還處於試驗階段的“湯姆森彩色”技術,使《節日》成為法國第一部彩色劇情片。湯姆森彩色是一種複雜的手工藝發明,相較於大片廠的色彩技術,它提供一種小作坊式的替代性方案,或許能夠成為法國對特藝彩色的回應。

於是塔蒂開始了有趣大膽的設想:“找一個黑暗的小村莊的廣場,居民們都穿黑色,就像過禮拜日,這樣所有的顏色就幾乎消失了。……人們帶著自己的傢伙來到露天廣場,突然間廣場充滿了顏色。顏色是在他們打開大拖斗――那些裝著摸彩的東西和旋轉木馬的拖斗――的時候出現的。於是‘節日’就從顏色裡得到了它的重要意義。節日一結束,拖斗又打開了,顏色回到了馬車裡。狂歡節的卡車繼續開動,將村莊的顏色帶走,讓它處於黑色和白色中,外帶一點褐色。”

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塔蒂知道自己在冒險,於是調用了兩臺攝影機進行拍攝,一臺彩色,一臺黑白。他開始在色彩中設置佈景,把村裡的很多房屋大門都塗成深灰色,讓大部分村民穿上深色外套。不過這個想法在20年之後的《玩樂時間》中才完美呈現出來。因為影片的彩色膠片還未洗印,湯姆森彩色公司就破產了。

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和卓別林一樣,塔蒂也喜歡反覆調整自己的舊作,用他的話說就是“修改家庭作業”。籌備《玩樂時間》的間隙,

塔蒂在1964年重新剪輯了《節日》,製作了音軌,並用模板為一些雜散的視覺細節上了色。他甚至重返聖塞韋爾,拍了一些新增角色的素材——一位為法國國慶日活動進行速寫的年輕畫家。塔蒂非常精妙地將新素材整合到影片中,看起來天衣無縫。在接下來的30餘年中,大家看到的都是這個版本的《節日》。

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塔蒂將他這種修訂才華延伸到了他其他的作品中:《於洛先生的假期》(Les vacances de Monsieur Hulot,1953)上映20多年後,他又加入了一個揶揄《大白鯊》的小笑料;《交通意外》上映很久之後,他又插入了一個關於加油站派送復古石膏模型的漫畫式橋段。

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交通意外》

《節日》未採用的彩色膠片保存了下來,1995年在塔蒂的女兒索菲塔·塔蒂謝夫的主持下進行了修復。索菲是塔蒂的第二個孩子,也是他唯一的女兒,她還是一位專業的電影剪輯師。在其父逝世五年後,她重新回到《節日》的彩色負片,希望能在攝影師弗朗索瓦·愛德的幫助下,重構一個彩色的版本。在與愛德耗時七年終於克服了技術問題之後,她決定刪掉畫家的角色,轉而致力於修復最初的版本。

“法國第一部彩色電影”在遲到近半個世紀後終於上映。

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3

《節日》製作完成後,塔蒂卻找不到發行商,於是只能重操舊業,演起了啞劇。沮喪之餘,他還寫了一個關於失意魔術師的劇本,這個劇本在2010年由希爾萬·肖默(Sylvain Chomet)製作成了動畫片《魔術師》(L'illusionniste)

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魔術師》

第二年塔蒂出售了《節日》的南美版權,收回部分資金後,重新錄製了英文配音版,1949年初在英國上映,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出口轉內銷”的《節日》終於在法國得以發行,並於1949年7月2日在聖塞韋爾小鎮舉辦了熱鬧的首映式,村民們豎起一座弗朗索瓦的雕像,鎮長宣佈塔蒂獲得“榮譽郵遞員”稱號並頒發了“金鑰匙”。隨後,《節日》的票房節節攀升,收入超過成本十倍,在威尼斯和戛納電影節都獲得了重要獎項。塔蒂作為一名電影導演終於贏得了國際聲譽,此時他已經整整四十二歲。

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然而,在評論界,《節日》並沒能得到太多讚譽。人們在肯定他的啞劇表演功底的同時,也對他的導演水平提出了質疑,特別是針對臺詞和敘事的問題。塔蒂本人似乎也對《節日》持保留意見,曾有多家投資商邀請他拍攝郵差弗朗索瓦的續集,都被他拒絕了。他表示:“我沒必要告訴大家,弗朗索瓦去了巴黎,升了官,或者結了婚。在《節日》裡,我已經把弗朗索瓦的故事講完了,他不會繼續往前走了。

也許這片不咋樣,卻直接引發了法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人物的誕生

在宣佈這一決定之前,新的角色已經慢慢在塔蒂頭腦裡產生,那是一個長手長腳身體前傾、嘴叼菸斗、手拿雨傘、彬彬有禮而滑稽可笑的傢伙。於是,於洛先生誕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