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不是天生的,需自我修行

氣質如一個人的影子,是看得見的魂。它不是如生俱來的,靠得是自我修行。

多讀些書,是最基本的方法。一個人有了一肚子書,就不會顯得呆滯,而是極具城府和內涵,會有一付睿智的頭腦,一言一行便透著靈性。當然,還要看讀了什麼樣的書,認了什麼樣的理。比如,書讀得不少,在街上走,看見有人跌倒了,他竊喜,那麼這一肚子書就變成了垃圾。再比如,懂得許多道理,與人閒談時,除了譏諷、挖苦別人,便是自擂,說明他雖知書達理,卻是走火入魔,也叫邪門。這樣的人,確也倜儻風流,聰明絕頂,自感修煉到家,氣質高雅,殊不知,有一條對他來說是致命的,那便是被人一眼就能看穿。

氣質不是天生的,需自我修行

書讀雜了,懂多了,似乎也不是好事。到了這一步便俗,無論看待什麼事情往往過於偏激,也叫偏執。最好能讓自己靜下心來,再讀一本叫《中庸》的書調劑調劑,會更好。

我有一朋友給領導開車,為人正直謙和,心如月朗,故氣質頗佳,每到一處,總是被奉若上賓,誤以為他是領導,而真正的領導卻被當司機招待了。在此並非有意拿某些領導開涮,我朋友那位領導委實不敢恭維,人長得儀表堂堂,但就是書讀得少了,理懂得也欠火候,只會板著面孔,讓人看不懂。要知道,官司架子不是端出來的,自然,氣質也不是能裝出來的。書讀得到,理學得透,修養到了家,還怕不被承認?

我還有一友,身高不過五尺,且貌不出眾,但卻人見人愛,為何?簡單得很,有學問,有修養。更加難得的是,他努力使自己“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他常言:“不知修善,惡逆無道者,神明記識,犯者不赦。”這算不得超度,卻與“人品”習習相關。

人品實為氣質之母,是修養之大器,可盛人一世,也可毀人一生。

“品”字三品,一曰正氣,一曰壑智,一曰仁義。具備了這些,人便會有凜凜然君子氣度。

修行倒也不難,讀書固然重要,但是讀什麼,用什麼讀,至關重要。擺正了心態和位置,才能得到真正的修養。在此不妨建議諸位覓幾位古人學學,或能事半功倍。陳規陋習自然要摒棄,可是有些遺訓卻是閃光的珍寶,今人若是撿來含之化之,定有充實之感,自覺土淨人純,超然之極。在此附上幾則,或許諸君能有所啟發。

氣質不是天生的,需自我修行

孟子曰:守望相助。此乃人間正氣,也正是今人所不足的。

典故:叔敖殺蛇。更加可貴,應該說是今人做得最不夠的地方。

讀書的目的,不外乎從中識得五惡,一殺二盜三淫四妄五酒。對現時某些人的行為不也歸結得精闢得當?試想,這五惡之中要染上其一,還奢談什麼修行與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