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光通信?

用戶63252666847


大家好,我是小棗君。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光通信吧:


歷史上光通信的第一次實現

歷史上,俄國人波波夫發送與接收第一封無線電報是在1896年。而美國人亞歷山大·貝爾早在1876年申請電話專利之後,就想到利用光來通電話的問題。

1880年,貝爾利用太陽光作光源,大氣為傳輸媒質,用硒晶體作為光接收器件,成功地進行了“光電話”的實驗。在實驗中,通話距離最遠達到了213米。

貝爾的“光電話”實驗

貝爾是怎麼做的呢?

他用弧光燈或太陽光作為光源,光束通過透鏡聚焦在電話話筒的震動片上。

當對著話筒講話時,話筒的震動片隨著聲音而震動,使反射光的強弱隨著話音的強弱產生相應的變化,從而使話音信息“承載”在光波上。

在接收端,裝有一個拋物面的接收鏡,它把經過大氣空間傳送過來的“載有話音信息”的光波反射到硅光電池上。硅光電池再將光能轉換成電流。電流送到聽筒,就可以聽到從發送端送過來的聲音了。

聲音→震動片→反射光→硅光電池→電流→聽筒→聲音

然而,貝爾提出的光通信對於環境的要求很高。傳播過程中,可靠持續的光源穩定的空氣介質

嚴重影響光信息的傳輸。

在此後的很長時間,正是由於這兩項關鍵技術沒有得到解決,光通信就一直沒有什麼新進展。

實驗室巧合促進光通信最重要器件出現

“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早在十四世紀中國元代,這個定律就通過天文數學家趙友欽設計的小孔成像實驗得到了嚴謹驗證。

但是,1870年,英國物理學家廷德爾卻在實驗中觀察到了光沿著曲線傳播的現象。

在一次實驗中,他把光照射到盛水的容器內,當他從出水口向外倒水時,光線也沿著水流傳播,出現彎曲現象。

而且他還發現,光能沿著從酒桶中噴出的細酒流傳輸,光也順著彎曲的玻璃棒前進。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這些現象引起了同樣是英國物理學家的約翰·丁達爾的注意。

經過他的研究,發現這是光的全反射作用,即由於水等介質密度由於比周圍的物質(如空氣)大,即光從水中射向空氣,當入射角大於某一角度時,折射光線消失,全部光線都反射回水中。

丁達爾現象:

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

後來人們造出一種透明度很高、粗細像蜘蛛絲一樣的玻璃絲,當光線以合適的角度射入玻璃纖維時,光就沿著彎彎曲曲的玻璃纖維前進。這就是光纖的雛形。

1966年,英籍華裔學者高錕博士(K.C.Kao)在PIEE雜誌上發表論文《光頻率的介質纖維表面波導》,從理論上分析證明了用光纖作為傳輸媒體以實現光通信的可能性,並預言了製造通信用的超低耗光纖的可能性。

高琨博士因此獲得2009年諾貝爾獎

從這以後,光通信世界的大門被完全推開。

光通信原理

其實,光通信就是一種以光作為信息載體而實現通信的方式。

目前,我們的信息主要是以電信號的方式存在。

在實現光通信時,首先要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通過光纖光纜傳輸後再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達到信息傳遞的目的。

最基本的光纖通信系統由源、光發送端、光學信道和光接收機、信宿組成。

話音、圖象、數據等業務經過信源編碼得到電信號。光發送機和調製器則負責將信號轉變成適合於在光纖上傳輸的光信號。光學信道包括最基本的光纖,還有中繼放大器EDFA等。光學接收機則用於接收光信號,並從中提取信息,然後轉變成電信號,最後得到對應的話音、圖象、數據等信息。

光通信的具體傳輸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分為好幾種:

時分複用法

(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很容易理解,就是將信息分時段進行傳輸。

波分複用法

(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一次能傳輸的信息量較多,通過改變波長,可同時傳輸多位用戶的信息。

多級調製法

(MM:Multi-level Modulation)

在1波長的1個區間傳輸多個信號的方法。通過改變光的波形,在同一波長上傳輸多位用戶的信息。具有代表性的技術是四相差分相移鍵控調製法(DQPSK)。

偏振複用法

(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

光在振動的同時向前進。振動的方向叫做“偏波”,分成垂直振動前進的光(垂直偏波)和水平振動前進的光(水平偏波)兩種。偏波中包含的信息不會互相干擾,可傳輸大量信息。

光通信現狀

光通信擁有很多的優點:傳輸頻帶寬、通信容量大、傳輸損耗低、中繼距離長等。顯然,具有很廣泛的應用場景。

未來傳輸網絡的最終目標是構建全光網絡——在接入網、城域網、骨幹網完全實現“光纖傳輸代替銅線傳輸”。

其中,骨幹網是對速度、距離和容量要求最高的一部分網絡。隨著ASON(自動交換光網絡)技術的應用,正在逐漸實現智能化。

而對接入網來說,FTTH(光纖到戶)是一個理想解決方案。

▼FTTx的演進路線將是逐漸將光纖向用戶推近的過程

骨幹網和城域網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光化,部分網絡發展較快的區域,也實現了接入層的光進銅退

今天,光通信技術已經很成熟,光纖通信已是各種通信網的主要傳輸方式。

實驗室中,單條光纖最大速度已達到了26Tbps。。。是傳統網線的兩萬六千倍。。。

當然,光纖通信也有它的缺點,例如質地脆弱、容易損壞,還有,光纖的切割和接續都需要專門的工具設備,等等。

▼光纖熔接是一門技術活

但是,瑕不掩瑜。這些缺點相對它的優點來說,算不上什麼。

光通信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也許,將來真的有那麼一天,不再有同軸電纜,不再有網線,所有的數據傳輸,全都靠光來完成呢?

好了,喜歡這個答案就關注我吧。


鮮棗課堂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從古代到現代通信方式有哪些:

1、古代:驛差通過驛站送信、烽火傳信和飛鴿傳信。



相信大家都在電視裡看到過驛站,沒錯驛站就是中國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其中有一點要說一下,大部分的驛站送信都是通過騎馬來完成的。我國三千年前就有了驛站送信的行為。



上圖是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取材於魏晉壁畫。



烽火傳信是一種主要通過烽火臺來傳遞信息的手段,它通過夜晚點火,白天燃煙等方式,通過相鄰烽火臺的層層傳遞,以達到遠距離快速傳遞信息目的。因其主要通過人眼睛觀察判斷,故傳遞的信息內容簡單。

烽火傳信起於商,止於清,主要用於軍事。



早在兩千五百年前,我國古代人就開始馴養信鴿,並且首先運用在了軍事上。從西夏與北宋戰爭到漢朝張騫出使西域都有信鴿的影子。

2、近代:通過車船等交通工具和電報的郵政系統。這些通信方式相較於古代,信息傳遞速度更快,尤其是電報。


清朝時期的電報

3、現代:電話、傳真以及計算機網絡。

現代生活中以上三種通信方式早已被大家熟識,尤其手機(移動電話)和電腦(計算機),甚至於我們已離不開手機:打電話用手機、看視頻用手機、解決問題上手機悟空問答,更重要的是看直播、做直播還要用手機。





先說手機,手機是通過電磁波與基站形成信息交流以達到通訊目的,而電腦是通過網線以電或光為載體進行信息交流,其中以光為載體的通信方式就是光通信。

光通信的原理是:通信時,先將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再通過光纖傳遞光信號進行傳遞,到達接收端時,再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在接收端和發射端都需要特殊裝置以轉換光電信號,相較於電通信,光通信傳遞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光模塊(配合光貓使用)

光貓(用於光通信接收端)


奇聞逸事露


我們知道目前大部分的信息傳遞還是通過電磁波來進行的,如手機、電視等等。但是與光通信相比這種傳遞方式速度較慢,因為光的傳播速度肯定比電磁波快。

那麼光通信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與無線電通信相似,光通信是以光波為載波的通信方式,我們知道無線電之所以能傳遞信息,是因為人類找到了合適的傳輸介質和轉換方式,信息以電信號的形式在介質中進行傳輸。

而現代的光纖通信則是運用光反射原理,把光的全反射限制在光纖內部,用光信號取代傳統通信方式中的電信號,從而實現信息的傳遞的。

最基本的光纖通信系統由數據源、光發送端、光學信道和光接收機組成。

目前光通信技術已經很成熟了,現在國家大力發展光通信技術,光纖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但是光通信的應用還是有許多技術難點,希望科學家們能早日攻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