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高考改革後,到底哪一科更重要

北京中、高考改革後,到底哪一科更重要

中、高考改革以後,到底哪個學科學得好更具優勢,哪個學科更容易拉開學生檔次,成為決定中、高考勝敗的關鍵科目呢?今天中考研究院就為大家做個詳細解讀。

一直以來,“得語文者得高考”的說法深入人心,閱讀為中小學家長所推崇;

“學不好物理就上不了大學”的結論也在網絡上流傳甚廣,使得物理這一傳統學科重新煥發光彩,熠熠生輝;

“得體育者得中考”更是一夜之間為數人推崇,體育老師終於等到了翻身的機會。

事實證明,這些說法有據可循,尤其是中高考改革以來,這幾個科目更是越來越重要。

語文:傳統強科強者更強

得語文者得中考(高考),語文在12年的基礎教育中,不論在中考還是高考中,都十分重要。這是因為:語文的難度和廣度提升。

我們看看高考大綱修訂內容:更注重體現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綜合性,優化考查內容,調整選考模塊,全面考查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

1、能力目標設計學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層級的思維能力,如鑑賞評價能力。

2、適度增加閱讀量,考查快速閱讀能力和信息篩選處理能力。

3、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2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要求學生從兩道選考題中選擇1道作答,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取消選考模式,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作為必考內容。

4、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增加“瞭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古代文化文化常識包括官職、紀年、節氣、習俗等,內容比較多,需要平時積累,不能“臨時抱佛腳”。

高考改革後,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聽力部分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

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語文學不好影響其他學科學語文最重要的是培養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有多重要?

同高考改卷的朋友聊天,她感慨道,當前的政治主觀題可以當閱讀理解題做了,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很佔優勢。換句話說,閱讀不好的孩子不僅語文拿不了高分,政治、歷史,甚至需要讀懂題意的數學等理科成績也會受影響。

喜歡閱讀的孩子,詞彙量更豐富,擁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也會更高。原由很簡單,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是用語言思維的動物,語言越清晰,思維就越清晰;而且喜愛閱讀的人,在分析問題、陳述問題和學習知識的時候,往往比從不讀書的人快得多。

對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只要在關鍵時候稍加點撥,他的分數就突飛猛進,最後考的高分甚至比一直看似勤奮的孩子更高,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已經很高。

所以,說“得語文者得高考”一點都不過分!同樣,以後在中考中,也會出現“得語文者得中考”!語文學習具有積累和延續性,所以從初中階段就得開始積累啦。

物理:優勢地位、不容忽視

不重視這科,可能沒大學上

從考試變化看,各省在改革方案中明確推行“3+3”模式:也就是,除語文、數學、英語3個統考科目之外,學生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作為選考科目。

這“6選3”直接決定了孩子考後如何選報專業!因為不同的專業要求的選考科目不一樣!

展開來說,“6選3”總共有35種組合,最全能的是“理化生”組合,報考範圍達到80%。2018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對選考科目有要求。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選考的科目比例如下:

綜合各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可以看出各學科可以覆蓋的專業選擇範圍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選擇物理和化學可以覆蓋的專業範圍比較大,物理學科可以覆蓋95.95%的專業,選擇化學學科可以覆蓋68.67%的專業;選擇政治、歷史、地理差別不大,可以覆蓋53%左右的專業。

選擇小學科是要經過長期思考與實踐的過程,不可盲目追求避開高分競爭,也不可一味追求分數高低而忽略選科要求,學生及家長可以結合未來目標合理進行選科。

不難看出,排在第一名的是——物理!與2017年選考科目相比,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和浙江大學2018年的要求都略有變化。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在“選考科目”要求上沒有變化。

北京大學電子信息類2017年選考科目只有物理,2018年增加了技術,也就是選考了技術或者物理的同學,都可以報名;2018年新增了人文科學試驗班(藝術史論戲劇影視文學文化產業管理),選考科目不限。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類2017年選考科目為思想政治、物理、歷史;信息資源管理類2017年選考科目為歷史、物理;農業經濟管理類2017年選考科目為歷史、物理,這三大類2018年選考科目要求改為“不限”;2018年新增了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PPE實驗班)、設計學類,其選考科目要求是“不限”。

浙江大學人文科學試驗班2017年選考科目為歷史、思想政治、地理,2018年選考科目要求改為“不限”;科技與創意設計試驗班2017年選考科目為物理、技術,2018年選考科目要求改為物理。

2018年新增了5個專業(類)——生物醫學(中外合作辦學,ZJU-UoE聯合學院),選考科目為物理、化學、生物;工科試驗班類(中外合作辦學,ZJU-UIUC聯合學院),選考科目為物理;醫學試驗班類(預防醫學),選考科目為物理、化學、生物;醫學試驗班類(“5+3”一體化培養),選考科目要求是物理、化學;工科試驗班(竺可楨學院交叉創新平臺),選考科目為物理。

物理相當於一塊“試金石”根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統計數據,2018年擬在浙江招生的有1360所高校,本次公佈的選考科目範圍涵蓋了2.49萬個專業(類),其中不限選考科目的佔55.9%,設限選考科目的佔44.1%,其中,設限範圍為1門的佔4.9%,2門的佔8.2%,3門的佔30.9%。

也就是說,有將近一半的專業沒有設定選考科目,在七門選考科目中任選三門你都可以報考。

和2017年相比,2018年設限選考科目的專業(類)略有下降,2017年這一數據為46%。從這個角度來看,2018屆高考生“7選3”的選擇餘地更大。

本次各高校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專業(類)中,選擇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設限專業(類)的81%;其次是化學涉及63.9%;再次是技術涉及36.3%;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分別涉及33.1%、17.7%、14.7%、12.2%。

總體上看,與2017年擬在浙江招生高校涉及設限的比例基本一致。物理仍是最受高校重視的學科,生物略有上升,歷史和政治略有下降。這主要是因為部分高校在“選考科目”範圍上有細微調整。

所以,同學們如果想讀名校,好好學物理吧。未來,物理才是名校實實在在的敲門磚。

想要了解更多高考政策、資訊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精華學校

2019考生,中考選課你選物理了嗎?

體育:曾經“副科”、如今新貴

體育被重視是大勢所趨

全國各省市中考都有體育考試,只不過分值不同。這意味著今後人才選拔的方向,將從原來智力考量的單一標準,逐漸走向德智體美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教育部在全國範圍內提出“體育成為中考必考項目”的要求,中考的錄取計分科目將由語文、數學、外語加上體育4個科目構成,其他科目均成為選考科目,將體育上升到了與“語數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

就北京中考來說,體育滿分40分,包含過程性考核10分和現場考試30分。其中現場體育測試包含以下幾種:

北京中、高考改革后,到底哪一科更重要

還要提醒家長的是,不要把體育僅僅看作一個測試,僅為取得好成績而臨陣磨槍,中招體育考試是為了有力地推動體育教學和讓孩子們更多參與體育鍛煉,掌握一定體育技能,養成一定良好習慣。成績和身體鍛鍊孰輕孰重,哪個更重要,相信家長們都有自己的判斷。

北京中、高考改革后,到底哪一科更重要

總而言之,語文是基礎,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大科;物理是最應該引起重視的長板,如果孩子有能力有興趣,應該深入學習,讓長板更長,從而進入更好的高校;體育學科分值增加的目的是引起家長和孩子對身體素質的重視,體育鍛煉應當成為滲透在每天的生活作息中、自然而然的行為。

從原來智力考量的單一標準,逐漸走向德智體美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這是今後人才選拔的方向,同時也告訴我們:綜合發展,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