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談婚戀的五卦(咸、恆、姤、漸、歸妹)

《周易》談婚戀的五卦(鹹、恆、姤、漸、歸妹)

《周易》談婚戀的五卦(鹹、恆、姤、漸、歸妹)

七夕,在如今的時代,已經演化成極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自從有了“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唯美詮釋,就連空氣中都似乎瀰漫著浪漫愛情的甜蜜。七夕是一首扣人心絃的愛情詩,在此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今天就借《易經》聊聊婚戀的話題。

《易經》中有多處談及婚戀的卦及爻辭,其中有五個卦談婚姻比較多,分別是鹹、恆、姤、漸、歸妹。五個卦雖然都是講夫婦、男女關係,但又各有不同的側重點。這五個婚姻卦的特點分別是:

1. 鹹卦是自然屬性

2. 恆卦是道德屬性

3. 姤卦是失德屬性

4. 漸卦是禮儀屬性

5. 歸妹是制度屬性。

《周易》談婚戀的五卦(鹹、恆、姤、漸、歸妹)

鹹卦是自由戀愛卦,是婚姻的自然屬性、動物原始衝動的屬性。詩經有云:“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卦象上鹹卦下為艮卦為少男,上為兌卦為少女,少男配少女,象徵青春男女的愛情。《彖》曰:“鹹,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鹹即感,是男女愛情感應的自然表現,因為兌卦在上,艮卦在下,此時少女的地位高於少男的地位。

恆卦是夫婦家庭永恆持久之道。《序卦傳》曰:“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在父系社會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所以恆卦下巽為長女,上震為長男,成家的男女雙方是成熟的青年,所以有別於鹹卦的少男、少女,在婚姻問題上更加理性。鹹卦為《周易》第三十一卦,恆卦為《周易》第三十二卦,三十二為《周易》六十四卦的中心。男女相感而生愛慕,因愛而步入婚姻,這符合天地自然法則。

姤卦為男女關係的失德屬性。《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在六十四卦卦序中,姤卦代表日食之初日月相遇,月為柔,日為剛,當日食發生時,很象月亮主動與太陽相遇,故曰“柔遇剛”。因為日食是日月陰陽婚遘,但卻是陰氣侵蝕陽氣,而日食的持續時間不過一個時辰,這就像閃電結婚又閃電離婚,故言“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姤,古本作遘。楚簡《周易》作“敂”。帛書《易》作“狗”,帛書《衷》篇作“坸”、“句”。後之“苟合”、“媾合”、“邂逅”詞語來源就是姤卦。帛書《易》寫作“狗”,似乎是為了強調姤卦男女關係的失德屬性(俗語罵人話有“狗男女”,恐怕就出自這裡)。姤卦下巽上乾,乾在上為主,乾代表成功男人,老男人,乾又為君、為金,或為貴人,或為富人。社會上失德的“苟合”往往是成功男人的婚外出軌,養小三。姤卦卦辭“女壯,勿用取女。”“女壯”,女子強壯實為女子之病也,巽為“近利市三倍”,此“女壯”乃見利而失身也。

漸卦是男女婚姻的禮儀屬性。漸為有次序的行進。古代女子出嫁,男方家要經過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個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故《雜卦傳》雲:“漸,女歸待男行也。”漸卦下艮上巽,先儒以下艮為少男,漸卦為古代貴族的正妻制,《周官》“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男子不可能是不足十五歲的未冠毛小子。漸卦上卦為巽為外,巽為長女為正妻,女子以夫家為己家,內卦為艮為止為歸,正是長女之夫家。漸卦也可以稱為“女歸”,上卦巽為女,下卦艮為止為歸。

歸妹卦是古代婚嫁中的侄娣制度。影視劇《羋月傳》中,就有媵侍,媵妾的橋段。《儀禮·士昏禮》記載:“古者嫁女,必娣侄從之,謂之媵。”《公羊傳·莊公十九年》:“媵者何?諸侯娶一國,以侄娣從,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這是說女子出嫁,嫁到夫家作正妻,隨嫁的有“侄和娣”(即“媵”),“侄”為出嫁女子兄長的女兒,“娣”為出嫁女子的妹妹。她們過去只能作為庶妻,年齡不夠,結婚三個月後回母國等待幾年,到十五歲,再送歸夫家。歸妹卦反映的這種侄娣制度為當時社會所認可。歸妹卦下兌為少女,就是隨嫁的“侄和娣”(“媵”),因為年齡尚小為少女,故稱為“妹”,上震代表娶妻與媵的長男。歸妹卦屬於當時的婚姻制度,與漸卦女子在外等待男方婚前六禮的正妻制不同,歸妹之少女是陪嫁媵妾制,不待六禮而嫁,直接隨從正妻(相當於陪嫁)送至夫家,故兌卦在內,震卦在外。歸妹卦名直接取自卦象,上卦震長男是娶妻之主,下卦兌為陪嫁之妹也。此所以歸妹與漸為互覆卦。

古人對家庭,婚姻有著不比今人少的思考,有些制度等早已不再適應當今的社會,故大家要辯證看待這個問題。但其背後之“理”,還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