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如廁狀況究竟有多差?看完你可能會懷疑你的眼睛

隨著各種穿越劇古裝劇盛行,一股穿越風氣更是久久不能平息。

但是在穿越之前,我們先冷靜下來想想,其實古代是沒有抽水馬桶的。嗯…可能問題還不在這裡。

如果你還是非去不可,那也可以去宋朝。宋朝人愛乾淨,城裡到處都有澡堂和公廁。每天早晨,被喚作“傾腳頭”的人會挨家挨戶收集馬桶裡的穢物,集中運走,賣到農家去當肥料。

宋代的下水道與排汙系統也十分發達,據報道,江西某地建於宋代至今已九百餘年的排水溝,不僅還能用,且比當代人做的下水道還管用——這叫人情何以堪…

古代的如廁狀況究竟有多差?看完你可能會懷疑你的眼睛

而現下大火的明清時代,特別是京城絕對不能去。在廁所問題上,這個時期的中國人採取了一種滿不在乎的態度。因公廁極少且收費,包括官員在內,全體市民都只能隨地大小便。

收糞這一古老行業也消失了,婦女們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拎起馬桶,往大街上奮力一潑,場面想想都壯觀。

想到美女們都隨地大小便,真是夠倒胃口的。但事已至此,什麼也擋不住別有情趣的浪蕩文人們,有人還為此寫了一首小曲兒:“綠楊深鎖誰家院,見一個女嬌娥,急走行方便。轉過粉牆東,就地金蓮……不想牆兒外,馬兒上,人瞧見。”

不過和中世紀的歐洲比起來,明清時期的這種衛生問題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

古代的如廁狀況究竟有多差?看完你可能會懷疑你的眼睛

和中國類似,西方在廁所文明方面的進展,也是跌宕起伏,時不時走個回頭路,看不出其中有多少人類引以為榮的知識與智慧存在。

早在三千多年前,克里特島的國王米諾斯,就在他那偉大的迷宮之中,放置了可以利用雨水來清潔的沖水馬桶。

而公元前九世紀的古羅馬人也很重視公共衛生,他們通過下水道、夜壺、糞坑、公共廁所和放置在路邊被稱作“加斯塔”的小便瓶來處理糞便。

可遺憾的是

古代的如廁狀況究竟有多差?看完你可能會懷疑你的眼睛

優良傳統總是容易被人拋棄。到了中世紀,無論婦孺,大街上隨時掀起衣裙就地一蹲。糞便與尿液經常從窗臺往外扔,澆得行人一頭一身。

惡作劇的少年故意用糞便擲砸行人取樂。倫敦的弗利特河被倒進去的糞便堵塞變成了街道——變成了街道!

至於以奢侈與時尚高雅著稱的巴黎,傾倒到城牆外側的糞堆之高,使人們不得不加築城牆,以防敵軍爬上糞堆攻擊巴黎城。

古代的如廁狀況究竟有多差?看完你可能會懷疑你的眼睛

路易十四解決凡爾賽宮、盧浮宮和楓丹白露宮到處是大小便問題的方案,不過是帶著侍從和情婦們每月搬一次家。

這種可怕的衛生狀況加上城市人口過於擁擠,終於導致了席捲歐洲、數年內致死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

黑死病過後,人們痛定思痛,積極尋找病因,終於發現,洗澡可能是導致瘟疫感染的重要原因。

於是連貴婦人一年也不敢洗上兩回澡。據記載:國王身上的氣味活像猛獸,而王后經過時,你會以為走來了一隻老山羊。

法國最著名的時尚消費品香水就這樣應運而生了。由於不洗頭,風月場中,貴婦人請男賓為自己抓頭髮裡的蝨子,竟然成了流行的調情手段。

古代的如廁狀況究竟有多差?看完你可能會懷疑你的眼睛

文明進程就是這樣奇怪。四千多年前,哈拉帕人已經用排汙管道處理糞便汙水;而今天印度河流域的人們,卻無視政府苦口婆心的勸誡,堅持隨地大小便,認為這是天賦人權。

有一則流傳廣泛的逸事:民國時期,于右任辦公室附近的牆角常有尿漬,他激憤之下,奮筆書了一張“不可隨處小便”的紙條,貼於牆上。結果愛慕其墨寶者將告示撕下,經裁剪排序後,裱成一幅“小處不可隨便”的條幅,堂皇掛於家中。

小處隨便,本來就是人性之所好。紅頂商人胡雪巖愛好拉野屎,每有便意,便令下人抬上轎子飛奔而出,上山,蹲到山頂風光絕佳處,一邊悠然看風景,一邊行這五穀輪迴之事。完事後再抬下來。此事也有權——不急就抬遠點,急就抬近一點。

野便,與野合一樣,有著神奇的、禁忌的樂趣。

喜歡就點個關注唄,更多好玩有趣的歷史奇聞,我們下期接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