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涅槃:汶川的美丽蝶变

十年涅槃:汶川的美丽蝶变

  历史的长河中,十年不过是弹指一瞬。对于在废墟上重新站起来的新汶川而言,十年来的巨变足以使其在人类抗灾减灾史和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浓重一笔。

  十年前,一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重创汶川。随着全国及国际关注和援助的纷至沓来,这座山城开始在这场空前的灾难中涅盘,一阙壮阔豪迈的史诗,在世人眼前展开。仅仅十年时间,当我再度来到汶川地震灾区,这个人们记忆中山河破碎的悲伤之地,已浴火重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大地震的废墟上,一排排新建的农房安居着万千灾区群众,一所所漂亮学校传出朗朗书声,一幢幢崭新医院为广大农民解除病患,一条条道路通往山里山外,一个个产业基地蓬勃兴起……从这一个个重生的剪影中,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中,我们见证了一场沧桑巨变,一幕人间奇迹!在这十年之中,四川和全国人民倾力支持了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共同见证了在曾经的残垣断壁上重新复苏的美好家园。

十年涅槃:汶川的美丽蝶变

  我们不会忘记,十年前的5月12日,数万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于天地之间,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倾心关注和广东省的倾力援助下,汶川县委、县政府按照“遵循规律、以人为本、趋利避害、优质高效、加快发展”的重建思路,突出城乡住房、公共事业、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四个重建优先,全力以赴打好灾后恢复重建决战决胜之仗,并取得了重建发展的决定性胜利。如今的汶川比震前更加繁荣,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处处弥漫着幸福的味道,汶川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十年涅槃:汶川的美丽蝶变

  仲夏时节,走进汶川,我穿行于昔日满目疮痍、举国情牵的地震灾区,站在清清的溪水边,踏在古老的石板街上,望着身边消遥自在的当地居民,真实的感受到汶川十年涅盘重生,享受着美丽山城的诱惑。只见新场镇、新村庄拔地而起,新楼房、新民居鳞次栉比,新学校、新医院设施完备,新企业、新园区生机勃发。在一场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汶川特大地震面前,创造人间奇迹的是“中国精神”所迸发出的“中国力量”。

  最亮丽的景致是灾区新貌。映秀新城,漂亮的民居错落有致;被誉为“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的西羌文化名镇——水磨镇,由寨到城土黄色石壁厚重温和,流水飞檐,羊角图腾,黄泥墙、木板门、红灯笼、青砖瓦,具有浓郁羌族风情的建筑依山势高低错落分布在古街两边,在远处云雾缭绕的青山映衬下,今天的汶川县水磨镇仿佛一幅美丽的图画;北川新县城,宽阔的马路、整齐的街道,游人如织。北川吉娜羌寨、茂县牟托村、绵竹年画村,浓郁的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凸显,远近闻名。灾区村庄新布局,民居新设计,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风貌与功能完美统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景象一派生机。

  北川县擂鼓八一中学,在大山中难得的开阔地带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带独立卫生间的学生宿舍,有着塑胶跑道的绿茵场。由济南军区援建、清华大学设计的这所现代化中学,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为十度。被摧毁的厂房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遭受重创的东汽在异地迁建后焕发生机:产品结构大调整,在风电、核电、太阳能等领域跻身“一流”行列。。

  过去,文县农家室内摆设土里土气,满屋都是古董式的家具:八仙桌(老式四方桌)、太师椅(靠背椅)、长条凳、草墩子……如今,随着农民新房拔地而起,这些老式家具也随之销声匿迹,被淘汰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时尚的新式家具。如今,许多农户的新房里都摆放着大沙发、茶几、写字台、电视柜、壁柜、大衣柜等新式家具,无不显示着现代气息,追赶着时代潮流。  

十年涅槃:汶川的美丽蝶变

  这是一个创造神奇的伟大时代,这是一座大爱与蝶变共筑的不朽丰碑。十年回首,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从废墟上崛起,在重建中跨越,于振兴中蝶变,“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我感慨万千,神奇背后,蝶变之中,是中国梦,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顽强拼搏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汶川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完美展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