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魯縣委書記趙長勇在全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視頻會上作典型發言

8月28日上午,全區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旗縣(市、區)委書記述職交流視頻會在呼和浩特召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到會指導,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紀恆主持會議並重要講話。縣委書記趙長勇在開魯分會場作了題為“做優做強扶貧產業 助力完成脫貧目標任務”的典型發言。

開魯縣委書記趙長勇在全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視頻會上作典型發言

趙長勇在發言中說,開魯縣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為指引,採取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等11大類47項舉措,組織精兵強將集中攻堅,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11002戶、34768人,降至2017年底的1553戶、3614人,貧困發生率由10.4%降至1.07%。

開魯縣委書記趙長勇在全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視頻會上作典型發言

趙長勇從四個方面全面總結了開魯縣脫貧攻堅工作積累的經驗:

一、突出造血功能,實現扶貧產業高效益。開魯縣發揮種植業發達、養殖業興旺的農業大縣優勢,圍繞特色產業做好扶貧大文章,提升扶貧產業效益,讓貧困戶“有勞動能力的有產業、無勞動能力的有分紅”。一是積極扶持貧困村發展產業。利用扶貧產業項目資金5400萬元,委託洪泰集團發展養牛產業,使全縣54個貧困村年均產業收入9萬元以上,已有49個村脫貧出列。二是發展壯大扶貧龍頭企業。鼓勵發展肉牛、肉羊、肉豬、紅幹椒和果品產業,壯大伊賽牛肉、牧原生豬、晶山食品、阿里巴巴等龍頭企業,通過發放無息和貼息貸款10.7億元、免費提供生產資料,讓每戶都有1至2個產業支撐,使5948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脫貧。三是建立帶貧減貧機制。與牧原、華曙等7家企業合作,累計投入資金1.64億元,擴大推廣“企業+貧困戶+金融”扶貧模式,通過入股分紅、託管代養、資產收益等方式,解決4366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增收問題。

二、突出長遠長效,實現扶貧產業可持續。

開魯縣立足後三年,著眼三年後,把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同謀劃,實現“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增收”。一是項目建設可持續。圍繞特色主導產業、市場需求產業、金融支持產業開發,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規劃入庫了一大批輻射面大、帶動力強、前景好、效益高的產業扶貧項目,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和貧困戶。二是支柱產業可持續。支持伊賽和洪泰集團兩家扶貧龍頭企業,規劃建設萬頭育肥牛基地5個和萬頭基礎母牛基地3個,流轉土地8萬畝進行青貯,通過提供生產服務、就業崗位和緊密利益聯結實現貧困戶增收;堅持因人因戶施策,發展10萬對肉鴿產業,建立養殖、加工、銷售產業鏈,促進貧困戶增收。三是特色產業可持續。依託紅幹椒、無公害蔬菜、經濟林、紅色旅遊等特色產業優勢,打造“鄉村田園綜合體”,讓2450戶貧困戶融入到產業之中,實現與一般農牧戶同步致富達小康。

三、突出政府主導,實現扶貧資金零風險。幾年來,開魯縣共整合涉農涉牧資金5.39億元,用於扶貧產業發展。為防止出現扶貧資金一發了之、無法管控的局面,開魯縣採取兩項保障措施,實現資金零風險、效益最大化。一是資金統籌零風險。堅持“政府主導、渠道不變、打捆使用”的原則,建設養殖場、蔬菜大棚、扶貧車間等扶貧產業基礎設施,通過出租或入股模式,建立“龍頭企業+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貧困戶享受租金收益或股金分紅,將資金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有效抵禦了市場風險。二是託管代養零風險。政府與託管代養實施企業簽訂協議,企業提供託管牲畜價值2倍以上的固定資產做擔保,減少風險隱患;同時為託管的牲畜上養殖險,並打上耳標防止調換,實現農牧、扶貧等部門的全程監管,降低了養殖成本和風險。

四、突出工作創新,實現扶貧成效可鞏固。開魯縣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努力創新扶貧機制。募集資金設立14個精準扶貧“愛心超市”,為1553戶貧困戶兌換了120萬元的生活用品。針對“因婚致貧”、“子女不贍養老人”等現象,出臺“政法八條”,開展贍養費執行專項行動,發現和處置不贍養老人案件60起,拘留16人,使320戶想通過與老人分戶讓老人成為貧困戶的家庭主動放棄貧困申請。對因病、因災和意外事故等造成致貧、返貧傾向的一般農牧戶,通過產業貸款貼息、醫療救助、技能培訓等措施予以扶持,徹底阻斷貧困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