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僧」建文帝的坐化之地——武定正續禪寺

“僧為帝帝亦為僧”的建文帝為何選擇在正續禪寺修行、坐化?今日君想邀你同訪古寺,探探究竟。


“帝僧”建文帝的坐化之地——武定正續禪寺

丨獅子山

雲南楚雄州武定縣內,有座獅子山。主峰海拔2452m,以形似伏臥的雄獅而得名。這裡自然風光秀甲滇中,佛教文化底蘊深厚。

跨進獅山,在參天古樹,爛漫山花,潺潺流水中,迎面便是一座森嚴而壯觀的佛寺,現名正續禪寺。

元至大四年( 公元1311 年),四川和尚朝宗禪師登臨攬勝,陶醉於獅子山的雄、險、奇、秀,為不負天成勝境,決心以一己之力,在此修宇建寺。朝宗開山建閣,取名為“獅子寺”,即為正寺;1315年,印度高僧指空禪師續建,擴大規模,並親自題寫“正續禪寺” 寺名。

“帝僧”建文帝的坐化之地——武定正續禪寺

丨正續禪寺

寺廟佔地寬廣,依山建房。周圍的亭院以及樓臺亭閣,佈局巧妙,工藝精湛,遍佈於其間的各種碑刻、楹聯出自歷代名家之手。在大雄寶殿前,生長著數株古松柏,據說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更為這座古剎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指空禪師在滇中地區享有極高聲望,他選中獅山作為傳教聖地,並對寺院進行了匠心獨具的擴建,使得這座滇中古剎,生輝不少。後來,指空輾轉去了韓國,傳播佛教,開宗立派,至今仍受韓國人民的頂禮膜拜。

大雄寶殿是禪寺的主體建築,為五簷歇山頂式土木結構,建築面積454平方米,大殿南北各有3間樓房配殿。北側的方丈室,獨立成院,古雅清幽,春季牡丹盛開,金秋丹桂飄香。正續禪寺後面的懸巖景區,是一條南北走向長3千米、高100多米的石壁,形成一道巨大的臺階,地勢十分險峻,只有幾處可以攀援登上山頂。

“帝僧”建文帝的坐化之地——武定正續禪寺

丨正續禪寺

在這條石壁上,有上倚絕壁下臨深谷僅容1人通過的鳥道天梯,有抬頭只見一線天的深淵,有奇形怪狀似人似獸的奇巖怪石、有依巖就勢修建的飛閣懸亭、雲橋棧道,還有巖洞石室、飛泉瀑布、老樹古藤,自然景觀十分豐富。

禪寺後殿的藏經樓,依山而起,幾乎與獅山主峰融為一體。樓下的祠閣所供的坐像,不是佛家諸菩薩,而是一位皇帝;座前的木柱,所繪的是金燦燦的天龍。是據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後,按照明太祖所傳的錦囊剃髮為僧,跋山涉水來到獅山出家,後在獅山坐化的傳說而塑。

這一作為寺院組成部分的皇帝祠閣,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記憶。座前高掛的是“帝王衣缽”的巨匾,兩邊楹聯構思巧妙,上聯是“僧為帝帝亦為僧,數十載衣缽相傳,正覺依然皇覺舊”,下聯為“叔負侄侄不負叔,八百里芒鞋徒步,獅山更比燕山高”。

“帝僧”建文帝的坐化之地——武定正續禪寺

丨正續禪寺

指空最初來華及遊歷中國西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確切時間,因史料闕如,無可稽考。據高麗學者李穡撰《西天提納薄陀尊者浮圖銘並序》記述,指空於元泰定年前遊歷中國西南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

正續禪寺住持釋如證說:“根據這一記載,可知指空遊歷中國西南地區,主要活動是在川滇交界的彝、白、傣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

。元代,在大渡河、金沙江流域的少數民族中雖有佛教其他派系流傳,如印度密教阿吒力、藏密、漢密等,但無禪宗。指空的業績之一就是把禪宗遠播到川滇偏僻的少數民族地區,使當地的彝、白、漢、傣等民族信奉禪宗。元代,指空遊歷中國西南地區期間,曾在昆明、大理等城區佛寺講經說法,深得當地官吏、僧侶、俗民的歡迎,禮指空為師,塑像廟之,影響頗大。”

“帝僧”建文帝的坐化之地——武定正續禪寺

丨正續禪寺內的石碑

釋如證介紹說:“指空在雲南的另一重大功績是建武定獅山正續寺。元人楊興賢撰於元延祐七年(1320年)的《獅山建正續寺碑記》中對此記述頗為詳明。”楊興賢《碑記》述獅山正續寺為蜀僧朝宗於1311年創建。雲南地方史料未載朝宗生平事蹟,歸西蜀時間亦不詳。指空到達獅山是在朝宗離去後,指空在獅山經營六年之久。

指空之後,正續禪寺經過多次重修與擴建, 建成藏經樓、惠帝祠閣、五十三參佛廊、大雄寶殿、地藏殿、伽藍殿、禪堂、齋堂、香積廚、天王殿、鐘樓、鼓樓、山門、翠柏亭、牌樓幢及文殊塔院等建築群,梵剎林立,寺僧數百,廟產宏大,田莊遍及附近數縣。

幾百年間, 正續禪寺名聲日盛。如今的正續禪寺佔地17萬平方米,有殿宇亭閣110多間。不僅是著名的弘法道場,也是人們瞭解武定歷史文化、獅子山文化的窗口。近年來,這座歷史悠久、信眾眾多的佛教寺院越來越成為武定縣弘揚團結和睦、構建和諧包容民族關係的重要紐帶。

本文摘自:《新時代·新楚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州故事》

“帝僧”建文帝的坐化之地——武定正續禪寺

正續禪寺有朝宗開山建閣、有指空擴大續建、有“帝僧”在此修行,皆因此地雄、險、奇、秀,修行者能得到獅子山潛移默化的影響,到達更高的靜修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