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社會,別太單純,也別太不單純

作者按:

●在你受過完整的學校教育之後,通常學校沒教的事變得非常重要。

●如果你老是覺得不公平,那表示你還不懂得人生的遊戲規則是什麼。

●大學畢業後不可不知的現實求生秘笈,為你儲備勇闖職場與人生的決戰力!

美國有位教育專家告誡即將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說:“現在你所居住的世界,是個即便你失敗,也保證能獲得擁抱的世界。而你即將進入的世界,是一個當你失敗時會‘被解僱’、‘被削減’,或是‘死定了’的世界。”

這話初聽起來有些不明所以,令人費解,但仔細想想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種種不堪的生活境況,你就會理解其中的深意。這話和“畢業就失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畢業就失業”從表面看來,是工作機會的喪失,其實,深層次的意思是說,畢業後面臨社會的“迷失”狀態。

混社會,別太單純,也別太不單純

對於年輕人的迷失,很多人都會將原因歸咎於年輕人在學習的時候不夠努力,沒有學到真本事的結果。這話分析得有些道理,但只是說對一部分。因為一個人的發展前景並非完全取決於他之前在學校裡的表現,特別是專業學習上的表現,而是取決於他的人際關係。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年輕人一踏出大學校園就遭受求職滑鐵盧呢?或者說好不容易進入了一家單位,卻總是無法適應職場的環境,很難與同事、領導相處,更無法展現自己的才華,得到領導的器重?面對生活的種種壓力和問題,也變得無法適從呢?

答案是年輕人的自我和無知造成的。

當代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被過度保護的“我世代”,有著與現實格格不入的自我意識。他們自滿,卻經不起考驗;他們高傲,卻搞不清楚狀況。一旦進入社會,迎接他們的大多是慘不忍睹的經歷。

說到無知,有些人可能無法認同我的觀點,在他們看來,現在的大學生水平雖然縮水不少,但也不至於差到無知的地步。有這樣想法的人,其實是沒有理解我所說的無知,我所說的無知是說的在某一方面的無知,譬如有的人雖然學歷高,但在為人處世、人際交往方面的表現卻很幼稚。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就是這個道理。

混社會,別太單純,也別太不單純

連巨人愛因斯坦都說,越學習,越發現自己的無知,何況從象牙塔走出來的年輕人。正因為無知和自我,讓這些心比天高的天之驕子在工作和生活中迷失,找不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鬱悶不堪。

這段經歷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過,放這裡比較典型,在此重提一下。幾年前,我擔任一家圖書公司總編的時候,招了個新助理,是某名牌大學中文系的應屆畢業生。招聘時,我對她還挺滿意。可真開始工作,我發現,怎麼辦事這麼不牢靠呢?我把公司和某知名作家的一個合作計劃交給她,讓她和作家聯繫,確認計劃的內容,然後擬訂合約,雙方簽字後就開始實施計劃。可是,一週後,我發現助理沒有任何情況彙報給我。

“合作計劃的事辦得怎麼樣了?”

“哦,我打過一次電話,作家沒接。”

“你沒再打?”

“沒有。”

“那你這兩天趕緊打,直到打通為止,讓作家確認計劃,然後擬一份合約,先給我看。”

“好的。”

又一個星期過去了,我也忙得忘了追問助理事情的進展,等我想起來問,助理告訴我說:“作家已經確認計劃了,但是合約我還沒擬出來,因為你也沒再提這事。”

當時聽到他如此回答,我氣得直抓狂,但耐著性子說:“做事需要主動,這樣的道理難道還需要我來教你嗎?”

助理聽了一臉的無辜和委屈。

後來想想,我的詰問,對於助理顯然是起不到什麼積極作用的。因為她對一些職場法則是無知的,對於她而言,老實做好老闆交代的工作就行了。

混社會,別太單純,也別太不單純

知性大樹繪

做事缺乏主動性,像算盤一樣,撥一下動一下,這是典型對職場法則無知的表現。不難想象,這種職業新人,如果不改變,必然會被無知絆住前進的腳步,從而遭到企業的淘汰,更別說會有什麼提升的空間了。

記得有位從事HR的主管一臉痛苦地跟我說:“我看到新進來的大學生就怕呀。怕什麼呢?怕他們問問題。有的新人特別好問,一遇到不明白或者不知道的事就問。文件在哪裡了?我們部門都有多少人……各種簡單的複雜的,能回答的不能回答的問題一籮筐。因為經過招聘和入職培訓,剛進來的大學生和我們HR部門的人比較熟悉,所以逮著機會他就問。”

好問是好事,但是過於好問就惹人煩了。企業和學校有很大的不同:在學校,好問是好學、勤奮、上進的表現;在企業,很多問題都需要在工作中邊做邊學,過於好問,是無知的表現,老闆會覺得你不堪重任,難以器重你。

其實,像這種幼稚和自我的表現,在生活和工作中比比皆是,成為了很普通的狀況。因為自我和無知,很多的年輕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現得像個孩子,扮演非理性角色,包括迫害者、逃避者、小丑、殉道者和反叛者等。他們在面臨陌生的環境、複雜的人際關係、層出不窮的問題,表現得六神無主、患得患失,或者一廂情願地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處世,結果自然是四處碰壁。

常聽到有人感慨:“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個道理放在這裡是皆適用的。當我們面臨人生中種種麻煩和問題時,我們才想到如何規避和解決它們;才會想到當初為何沒有人教我們怎麼去做呢?要是早一點知道,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有些麻煩就不會產生了。

曾子說過:“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沒有人先學會如何教養孩子而然後再嫁人的。

很多人之所以在遇到問題才臨時抱佛腳的原因,就是存在著這種心態,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有些人生的法則,就像為人父母一樣,是自然而然的就會學會掌控的。這顯然是生活的謬誤,早就有相關專家批評過這種心態:“中國的家長們從來沒有將教育子女當作一門科學,大多數人都認為可以無師自通,一切可全憑直覺和經驗。”

曾子的本意,也並非強調某些能力的自然而成,相反是強調實戰出真知,強調實戰的重要性,況且未雨綢繆永遠是不過時的人生大智慧。

混社會,別太單純,也別太不單純

人們常說,機會垂青於有準備的人。對於即將面對變幻莫測的人生棋局的年輕人,唯有提前點醒他們,他們才有機會及時準備好面對問題的應變能力,才會不臨陣表現出惶恐而無法應對的局面。

對於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言,當務之急是快速成長,特別是心理上跟得上社會與職場的步伐,快速融入新環境中去。特別在心理上要認清儘管我們正青春,但是要以一個專業的職業人士自我要求,徹底剪掉與學校、父母呵護的臍帶,掐斷奶源,學做一個自立的人。

社會與校園生活相比是相對複雜的,所以,做人不可過於單純,但也別太不單純——過於單純容易上當受騙,自我保護的能力都沒有;而太不單純、工於心計與世故,則會辜負我們朝氣蓬勃的奮鬥青春。關鍵在於把握一個度,這個所謂的度也就是為人處世的智慧,所謂的高情商。這種尺寸的拿捏,就像武俠中高段位的武功,無速成之法,也無可替代,只能靠自己去經歷和修煉。

  •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很久很久以前的傳說
  • 百家號:心思路(知性大樹)
  • 點贊是種美德,評論更是一種善舉。
  • 讀者的支持,是我堅持下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