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傣族火花的生存困境

燃放火花是傣族的重要傳統。然而,火花的傳統制作技藝正面臨著巨大的發展困境。

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傣族火花的生存困境

丨在重要節慶上燃放火花是傣族的傳統

火花是傣族傳統手工業品。燃放火花在傣族民族節日如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州慶等民族節日中佔據重要的地位,它標誌著一個儀式的結束。燃放火花為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氛圍,是傣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傣族火花的生存困境

丨傣族的傳統火花與古代的爆竹文化緊密相關

中國古代的爆竹文化歷史悠久。春秋末年政治家范蠡就在《陶朱公書》中記載道:“除夜燒盆爆竹、照田企看火色,同足夜取安靜為吉。”傣族的火花,應該從中原傳入。而火花的出現,又跟火藥發明密切相關。據《武經總要》記載,火藥主要成分為硝、硫和碳混合物。火花的成分有火藥,但因用途特殊,除火藥外,又添加了其他材料。傣族的火花,使用生苦竹為外筒,以保證火花筒的韌性,火花的燃料是用火藥、硝酸銨、碳和鐵粉等原料,按特定比例做成的混合物。

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傣族火花的生存困境

丨做好的火花筒用支架固定在中間,等待燃放

與現代工藝做成的煙花相比,傣族火花的保質期、產量、燃放的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多不足。這些不足,也是傳統技藝與現代社會脫節的表現。

火花的保質期,僅有八到十天。這是因為做火花所用的外殼是生苦竹。它的溼度大,與火藥接觸後會導致火藥回潮,無法使用。

正是由於保質期短,傣族火花的市場很難擴大。另外,傣族火花衝出的火花柱高達十米。這對於燃放空間的要求很高,必須足夠大、足夠空曠,才能保證安全燃放。所以,在城市、城鎮,火花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現代煙花在節日和婚禮等場合越來越流行,現代化進程中傳統信仰又逐漸淡化,火花技藝的文化和市場空間不斷壓縮,傳統的火花技藝逐漸被邊緣化。

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傣族火花的生存困境

丨燃放火花增添了節日喜慶氛圍

俸學明是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唯一的火花傳承人(州市級),從事火花製作已有26 年。他的兒子,是火花的下一代傳承者。2016年以前,俸學明的兒子一直在家生產火花,技術已經很嫻熟,懂得整個火花生產流程。但因為市場競爭非常殘酷,僅靠火花難以維持生計,2017年春節後,俸學明的兒子,這位年輕的傳承者,帶上妻子去浙江打工。這個家庭作坊的火花產業探索之路,就此中斷。

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傣族火花的生存困境

丨燃放火花代表著儀式結束

火花市場,跟食品、醫藥、工藝刀等等市場相似,都有很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火花易燃易爆,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政府管控嚴格,只有辦理營業執照的商鋪才能銷售。而在雙江縣,有營業執照的火花經營者,僅有俸學明一人。

按照政府對“非遺”傳承人的規定,傳承人每年要培養二到五個徒弟。俸學明說,他收徒是來者不拒,但是,拜師的人很少。即使是學會了技術,傳承人沒有營業執照,也無法生產和銷售火花。市場的限制,讓傳承遇到了極大的阻礙。

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傣族火花的生存困境

火花傳統技藝在產業化道路上遇到的困境,反映了少數民族傳統手工業被捲入商業競爭後所面臨的生存與發展問題。這也是我們在傳承民族文化,發展民族文化產業時需要思考的難題——顯然不能僅僅依靠“市場”這支看不見的手。今日君認為,對於這類傳統技藝的保護,應該針對其本身特點制定科學的規劃,落實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只有提供更多的“呵護”,才能為傳承添加“動力”。

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傣族火花的生存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