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老、少、邊、窮、山、戰”是文山的州情。“窮且益堅”,則是文山人的精神氣質。

在這片鍾秀滇南的壯鄉苗嶺之上,人們始終保有一種不甘於後的進取精神。站在奮進新時代的起點上,文山州,給了我們“心”榜樣。

今天起,今日君帶大家一觀文山市的致富“齊心”,馬關縣的脫貧“決心”,西疇縣戰天鬥地的“雄心”和麻栗坡縣順勢而為的“信心”。這些“心”,誕生自文山人“不忘初心”的宏大力量,推動著文山州的跨越發展。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生態文明城市文山市 (馮雲峰 攝 )

文山市是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位於文山州西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全市有漢、壯、苗、彝、回、傣等10 餘個民族。地區人口分佈差異較大,城填人口較為集中,高寒山區地廣人稀。

隨著近年來全州建設腳步的飛速加快和經濟發展的大幅跨越,文山市也積極調整步伐。在加大力度修建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各級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產業模式,與當地群眾一同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脫貧致富路。

因地制宜 開發產業不停步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菸葉種植成為當地主要產業

秉烈彝族鄉是文山市四個民族鄉之一。來到這裡,一路平坦的柏油路已全程貫通。便捷的交通已然為這座民族鄉鎮打開了發展的大門。

2016年以來,秉烈彝族鄉在務路新寨、迷勒灣大迷、秉烈林角塘、務路舊寨、卡作上幕、小平壩坡頭寨、卡作上卡作實施了“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範創建工程” ,累計投入789萬元。創建工程的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村內道路硬化、民族活動廣場建設、民族活動室建設、太陽能路燈安裝、環境衛生治理、溝渠建設、設立產業發展互助基金等。這些工程成為夯實示範村發展後勁的工程。

秉烈鄉所轄的林角塘自然村是一個地處半山區的彝族村寨。村內主體道路硬化已完成,居民住宅較為集中地分佈在一塊窪地上,一棟棟新建的住宅散佈其中,偶有幾座老式土基烤煙房突兀地出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李躍清笑談生活的新變化

在村民活動室前的小廣場上,林角塘的村支書李躍清眉開眼笑地向我們描述著村裡這些年的鉅變。“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居住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如今每家每戶都能住進新房。各級領導還心繫村民的生產生活,不斷為我們規劃產業,設立了村級產業發展互助資金20萬元。2017年重新合併成立了烤煙合作社,大多數村民結合自家條件發展起了種植烤煙,經濟收入有了明顯提高。”

他介紹,自己就是烤煙合作社的成員兼帶頭人。李躍清曾參加過一個烤煙產業考察團,到西疇等地學習,學習過程讓他深受震撼:“以前老說林角塘條件不好、地窮人窮,但西疇條件不比我們差?人家能幹好,為啥我們就不行?!”回村後,李躍清便和四、五戶同村村民一道,率先開始試驗種植烤煙。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烤煙豐收

一開始,因為缺乏專業的技術培訓,他們經受了一次次失敗。“當時村裡只有一座烤房,大家輪流共用,因為烤煙溫度難以掌控,品質一直得不到保證。多年來,經過各級政府部門的扶持和努力,如今的烤煙已成為我們村子的支柱產業,全村種菸農戶發展到160多戶,種植面積達2070畝。從曾經的全村一座烤房,發展到現在大烤房30座、小烤房70座,有許多農戶也在動員下積極加入烤煙合作社。”李躍清說,“合作社成立後,經常組織菸農進行培訓,村裡有好幾戶菸農不但能按質按量完成合同種植數量,還能幫助其他社員完成種植合同,村裡種煙收入最高的農戶每年可以進賬8萬多元。”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烤煙金燦燦

烤煙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為這些身處半山區村子的老百姓打通了一條“造血線”。可是產業的單一化也深深困擾著秉烈鄉黨委、政府,成為了阻擋在這個小村寨群眾脫貧致富路上的一座大山。秉烈鄉副鄉長任鶴介紹,目前已申報在林角塘發展花椒種植業,種植規模預計達600 畝,這也將成為林角塘第二大產業。調整規劃合理的產業結構已成為彝族村寨林角塘脫貧工作的重要內容。

優勢更優 善用民族文化牌

文山市馬塘鎮湯壩村委會的塘子寨村地處壩區,地勢平坦開闊、交通便捷。馬塘鎮黨委、政府將塘子寨作為全鎮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進行打造,給村容村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塘子寨村支書項連昌介紹:“以前出門趕集或辦事,都要提著鞋光著腳走路到村口,然後把沾滿泥巴的雙腳洗乾淨才敢穿鞋出村,那時想都不敢想能有今天的改變。”村內已經完成了進村道路、村內主幹道硬化,傳統民居修繕等基礎設施改造等工作。省道S210正在擴建,建成通車後只需半個小時就能抵達文山市區。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牧歸

塘子寨是個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居民房屋就建蓋在道路一旁,富有苗族特色的房屋建築扮靚了這個原本普通的村寨。村莊背山面田,後面是山體林地,村內水資源豐富,周邊是生態農田,自然景觀良好,具有巨大的旅遊開發潛力。塘子寨也因此有了自己的產業發展道路。

2017年村裡新修建了鬥牛場。這個鬥牛場算得上文山市為數不多的正規鬥牛場,全市各地許多鬥牛愛好者經常會齊聚這裡進行鬥牛比賽。每逢節慶,村子人氣都十分興旺。如今,塘子寨正結合本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建設苗族笙鼓文化特色村,進行旅遊業打造。隨著苗族花山笙鼓廣場、村寨苗族展覽館、購物中心等在建項目的順利實施,村裡已基本具備發展鄉村旅遊的條件。目前已有兩戶農戶作為當地產業轉型的示範戶,積極發展農家樂,接待絡繹不絕的遊客。全村正面臨著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2017年村裡新修建的鬥牛場

2017年4月,村裡迎來了69個遠自美國、前來“尋根問祖”的苗族同胞,村民與外國同胞用本民族語言溝通起來暢通無阻,度過了一段讓所有人都難忘的時光。

除了統一規劃的鄉村旅遊業,塘子寨還引進了巴西菇種植。2013年10月,村裡成立了文山文祥巴西菇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巴西菇種植、加工、銷售及技術服務。2015、2016年連續兩年成為文山市先進農村科普示範基地,2016年被評為“國家級示範社”。目前,塘子寨全村已有30多個巴西菇種植棚,農戶收入最高可達每年3萬元。此外,塘子寨還組織實施了福壽花示範種植基地建設項目,落實福壽花種植102戶107.6畝。各種產業的規劃發展,改變了當地在小春及冬農種植傳統小麥等低產值農作物的習慣,多渠道增加了農戶經濟收入。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2017年4月,塘子寨村來了“洋”親戚

秉烈彝族鄉的林角塘和馬塘鎮的塘子寨只是文山市在不同地區進行鄉村產業發展探索的縮影。產業多元化升級,生活環境的改善。不論山區還是壩區的村民都對生活有了更多的盼頭和規劃。

創新創業 失地農民當起服裝店老闆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苗繡繡片

在城市民族工作方面,文山市也打造出一張名片。這就是文山市開化街道永通社區黨組織致富型聯合體——苗族服飾產業聯合組,當地人稱“苗繡一條街”。

聯合組成立於2012年5月,以文山州、市兩級黨委打造“致富型”黨組織為契機,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作用,通過黨組織和黨員的有效引導,把群眾單家獨戶的分散生產經營整合為黨組織有計劃的集體營銷,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助推群眾收入不斷增加。目前,聯合組成員已達121戶,佔社區苗族群眾戶數的98.6%。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苗族服飾一條街”上顧客絡繹不絕

永通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陸永艾介紹:“永通社區的苗族大多數是家鄉土地被徵用後,搬遷至市裡生活的鄉村農戶。因為失地後無法進行傳統勞作,對收入造成了一定影響。當時社區黨委積極研究解決方案,想到苗族婦女具有悠久的製衣歷史,其產品以手工縫製、工藝精湛等為主要特點,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觀賞性。而當時全市的苗繡都處於農戶自發的分散經營,不成規模更稱不上產業。經過多方討論考察,最終才決定成立苗族服飾產業聯合組。”


說到聯合組成立之初,陸永艾有許多感慨:“當時苗族婦女同胞已經習慣了到處趕集售賣的模式。剛開始她們都不願意加入聯合組,怕付不起租金,怕沒有銷路等。我們社區工作人員就入家入戶地做工作,還與聯合組所在地的開發商溝通爭取了鋪面租金20%的優惠,但一開始也只有8戶願意加入。”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苗繡服飾

為了擴大聯合組的知名度,永通社區想盡辦法,在電視臺、網站、報紙等媒體做廣告,還請來專業攝影師免費對商戶的產品拍照。聯合組的商戶也十分配合,紛紛身著自己製作的衣服,又當設計師又當模特地為自己商鋪和整個聯合組拍廣告宣傳造勢。隨著聯合組名氣越來越大,加盟商戶也漸漸多了起來,才造就瞭如今這個人來人往的苗繡街。走在“苗繡一條街”上,家家店鋪敞開門營業,各家牆上掛滿風格各異的苗族服飾。身著苗族服飾的店家和買家進進出出。市場裡,有的店家在耐心地向客人介紹,有的店家拿著手機對著衣服拍照上傳網絡,有的店家埋頭坐在縫紉機上正專心製作……十分熱鬧。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項春美正在製衣

來自馬關都龍鎮的婦女項春美是聯合組裡的一家商戶,今年33歲。2013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她在這裡開了店。見到她時,她正在縫紉機前認真工作著。“我15歲開始學刺繡,18歲就開始做衣服了。那時做好衣服就到處趕集拿去賣,相當奔波。趕集完後晚上回到家還要繼續趕工製作,十分辛苦。自從搬進聯合組以後,不用風吹日曬到處跑生意,坐在店裡就有生意上門,輕鬆了許多,平均每年利潤都有2萬多元。”看著眼前這個身著苗族服飾的婦女,她的幹練和談吐,早已褪去了傳統農家婦女的形象。她更像經營者,經營著自己的服飾店,也經營著自己的生活。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趕集賣苗繡

聯合組的成立改變了苗族服飾傳統的生產、銷售模式,把苗族婦女的“小集鎮作品”推向了大市場。為迎合時下消費習慣,聯合組還在“淘寶網”開設了網上銷售平臺,為廣大苗族同胞和苗族服飾愛好者搭建了便捷的觀賞和購買渠道,裙、衣、帽、首飾等產品常年遠銷美國、越南、緬甸、泰國等地。隨著聯合組的商戶逐年增多,文山州規模最大的、從事苗族服飾原材料、輔料、成品批發的鈺幅戎公司也落戶於此,方便了“苗族服飾街”的商戶就近取材。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丨苗族傳統銀飾

現在,這個經過多年試探摸索的聯合組已日趨成熟完善。陸永艾驕傲地說:“這裡商戶已經多到連我們社區居委會辦公室都要被迫搬遷,騰出地方做鋪面了,現在即使沒有鋪面優惠政策,商戶們也願意在這裡開店,因為生意實在太好了!”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心齊才能人和,人和當然力聚。從山區、壩區到城區,文山市的幹部群眾們勠力同心、結合實際、揚長避短地發展產業,奔走在不同的道路上。而千萬條道路,卻有著同一個脫貧致富的目標。讓人不由感嘆,如今的壯鄉苗嶺,真是生機勃勃、村村精彩。

村裡有鬥牛場,城裡有“苗繡街”,這些都是文山市的“王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