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相:聚光燈外的「孔雀王子」

文•圖 / 劉笑 約相:聚光燈外的“孔雀王子”

說起孔雀舞,幾乎所有人腦海裡出現的名字就是刀美蘭或楊麗萍,是她們把傣族的孔雀舞推向舞臺,並深受各界人士喜愛,她們是國寶級的“孔雀”,也是生活在聚光燈下的舞蹈家。可是,有的舞者沒有璀璨的燈光和華麗的光環,卻同樣在平凡的生活中,舞出了他的人生,這就好比約相,一個生活在聚光燈外的“孔雀王子”……

很多人覺得孔雀舞是女人跳的,那陰柔妙曼的舞姿純屬女人的專利,而事實上,在孔雀舞發源地德宏等地方,孔雀舞自古以來就是男人的舞蹈,舞姿威武陽剛,充滿原始的生命力。

今天我們要去拜訪的,是被稱為“孔雀王子”的約相。從德宏州瑞麗市出發大約10公里的路程,就到了約相住的村寨——勐卯鎮喊沙村。剛進村,就遇上村裡道路維修,無奈之下只能求助當地村民。其實要尋找約相的家並不難,村民們都知道寨子裡有個“孔雀王子”,也很樂意為到訪的人帶路。一位中年婦女在前方帶路,車子轉進綠樹掩映的小徑,沒走多久就到了約相的家,遠遠地就可以看到大門兩側門柱上,立著兩隻綠孔雀雕塑,走近後你會發現在大門右側,一塊獨具傣族特色的木牌寫著“孔雀舞傳習所”。

第一次見約相,覺得他比同齡老人要清瘦一些,披著一件棕紅色的外套,眼神格外明亮,濃密的鬍鬚看起來真有點仙風道骨的感覺。實際瞭解後,就會發現,他更多時候是個農夫,需要幹普通的農活,跳舞是他的業餘愛好,不能謀生,卻也一生不可或缺。

逐夢•向孔雀“拜師學藝”

1948年出生的約相,自小就經常看村寨裡的人跳孔雀舞,耳濡目染,他很早就喜歡這種舞蹈,那時的他心裡萌生了一個小夢想 ——“我長大了也要跳孔雀舞”。時光荏苒,伴著兒時的夢想,成年後的約相,開始在文藝方面漸放光彩,經常被借到宣傳隊到處表演,在當時已小有名氣。

真正開始學跳孔雀舞是約相25歲時,對於已成家的他來說,家裡人一開始很不理解他的追求,總覺得他顧家太少,農活也幫不上忙,可是約相從未放棄過對孔雀舞的學習和探索。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原始雨林中看到野生孔雀婀娜多姿的俏麗形態,不禁萌發了學習和創作孔雀舞的念頭,於是他每天都利用勞動之餘,去細心觀察野生孔雀漫步林中、戲水照影、雌雄交配、拖尾亮翅、登枝開屏等等動態,然後把孔雀的入林、起飛、入睡、醒來、遠眺、扒沙、照影、喝水、開屏等優美的姿態,運用到孔雀舞中,使之形神兼備,把孔雀的習性展現得淋漓盡致。看過他表演的人,在看完他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新創孔雀舞后,無不鼓掌稱讚。同其他人相比,約相跳的孔雀舞更注重原生態,他堅信,要學好孔雀舞,孔雀就是最好的老師。

雖然“拜”了孔雀為師,但約相仍感不足,他覺得原生態的舞蹈不能沒有藝術的雕塑,因為沒有藝術豐潤的舞姿是沒有生命力的,他想要追求孔雀舞更高的境界。上世紀80年代初期,約相有幸進了孔雀舞“舞王”毛相辦的培訓班,得到了毛相的指導,更加從細節上完善、修飾了自己的孔雀舞。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約相一如既往地認真琢磨著孔雀的每一個動作和神態,就這樣憑藉自己的努力以及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使他最終成為繼毛相之後新一代的孔雀舞舞王。

約相:聚光燈外的“孔雀王子”

成長•振翅高飛的“孔雀王子”

1980年,約相的孔雀舞登上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大舞臺,立即引起了轟動。起初登臺,他有些許慌張,但更多的是激動。此後,約相的孔雀舞一次次被搬上了正式舞臺,或一人獨舞或是一場精彩紛呈的孔雀會,他原生態的表演方式引來了人們的陣陣掌聲和驚歎。他說,每次表演完,觀眾的掌聲是他最高興也是最留戀的。

獲獎無數後,約相經常受邀到臺灣、香港、深圳等地進行演出,大型演出讓更多人欣賞到最原生態的孔雀舞,也讓他的表演經歷越來越豐富,舞蹈也越來越成熟。隨之,在瑞麗當地也名聲大噪,人們送給他一個傣家人最為尊敬的稱呼 ——“孔雀王子”。

1982年約相參加了在內蒙古自治區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他在傣拳的基礎上自創孔雀拳,啄物、走路……動作柔中帶剛,出拳時身體柔韌起伏,形成三道彎的造型。手法飄靈、腳步輕盈、雙臂的纏綿起伏帶動全身關節的和諧運轉。挺胸、收腹、提氣等每個動作都與眼神相配合,時而像一隻優雅的孔雀閒庭信步,時而像一隻出籠的猛虎威猛無比。

約相為傣族舞蹈的傳承和發揚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為了讓孔雀舞代代相傳,他從自己的兒孫開始培養。他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女、曾孫都在跳孔雀舞,形成了四代同臺的孔雀舞世家。如今年近70的約相,仍然活躍在各種表演舞臺上,他說:“活到老就跳到老,能跳幾年就跳幾年。”

延續•亙古不滅的“孔雀之魂”

2007年,約相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為了不負傳承人的責任,為了傳承和發揚民族民間文化,更為了讓孔雀舞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約相在忙碌的表演生活中,還不忘精心培養後代,他不僅傳自家人,還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研習大半生的孔雀舞傳授給其他人。然而約相併沒有忘記自己的“孔雀老師”,到這裡學習的人,開始都要用兩週時間觀察孔雀,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學習它們的舉止神態。

2008年約相依託“農家樂”組建孔雀舞培訓班,面向村村寨寨廣招學員,教授孔雀舞,先後已有上千名學生來跟他學習孔雀舞,其中大多數都是小孩子。他說:“學習孔雀舞的最佳時間是小學一、二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教學,跳得也更神形兼備。”

現在,每年寒、暑假,約相家的院落甚是熱鬧,如同一個兒童樂園,家長們都喜歡把孩子送到這裡學習孔雀舞,不僅有傣族,還有漢族、景頗族、德昂族的孩子。每個人只需交200元的學費,直到學會為止。有的孩子離家較遠,吃住都在約相家,有的孩子家裡境況不好,他免收學費……每年1萬元的國家傳承人經費就這樣花在了孩子們的教學上,不過他絲毫不介意,他說,他樂意這樣,這是他該做的。

今年10月,約相走進了《中國夢想秀》的舞臺,他的夢想是組建孔雀園,讓更多前來學習孔雀舞的人,有足夠的空間觀察孔雀,也能讓更多人瞭解民間的孔雀舞、瞭解傣族的文化。著名舞蹈家刀美蘭也親臨現場助夢,她說:“孔雀是我們傣族人民美好的象徵,而約相的所作所為是對傣族經典文化的傳承,像他這樣的民間舞蹈家相當了不起,我們必須支持。”最終約相圓夢成功,並獲得了9萬元的夢想基金。

“一脈傳承,永恆經典”,孔雀舞是傣族文化的經典,也將是中華民族永恆的經典。

約相:聚光燈外的“孔雀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