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石甕羣、詭祕的香昆寺,寮國消失的歷史「鏈子」

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它的四面毗鄰中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沒有出海口,一度被視為交通閉塞的“陸鎖國”。但是,在“一帶一路”的倡導下,現在的老撾成了中國連通東南亞港口的“泛亞鐵路”中線必經之地,這條鐵路將於2022年修通,屆時,

老撾將迎來從“陸鎖國”到“陸聯國”的巨大轉變。

老撾國家的歷史比中國短(境內統一國家的出現是公元14世紀,比中國晚了1000多年),但老撾也譜寫了自己獨特的歷史。

神奇的石甕群、詭秘的香昆寺,老撾消失的歷史“鏈子”

丨萬象的香昆寺,也叫佛像公園。但這不是一般的佛寺,這是20 世紀80 年代融合了印度教、佛教各種宗教元素建造的神奇得有些恐怖的公園

看得見的“歷史”

老撾看得見的“歷史”,最古老、最神秘的應當是石甕群。它與英國的巨石陣、智利的巨石人像和南美洲的石人圈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石器之謎”,而老撾石甕群比之其他三個更為撲朔迷離。

石甕群也叫石缸群,分佈在老撾東北部川壙省查爾平原上,由大小不一,高矮錯落,疏密不等的上千個石甕組成。這些石甕不規則地分佈在荒野的雜草中,有的已經殘破,有的雖然飽受風雨的侵蝕,還依舊堅挺。據考古測定,這些石甕距今有2500年到3000年的歷史。

以人類的經驗,很難理解這些突兀出現的石甕群。因為它們既非村寨日常生活所需,也不像神廟那樣具有明顯的宗教祭祀痕跡,它們也決非古人興之所至的藝術創作。

神奇的石甕群、詭秘的香昆寺,老撾消失的歷史“鏈子”

丨石甕群散落在老撾東部的平原上

關於它們的功能,有多種說法。一種是考古學者的推斷。在20世紀初,法國考古學家在某些配有石蓋板的石甕內發現有骨灰、磨製石器、玉珠串、陶器、青銅製品和鐵工具;石蓋板上發現有粗略的人物、動物形象;同時在有些石甕旁邊發現埋著裝盛骨骸的陶罐。所以便據此推斷,這些石甕是大型的“石棺”,是古代甕棺葬的遺物,石甕供重要人物用,陶罐、陶缸供平民百姓用。

關於它們的用途,當地另有說法。傳說一個叫坤徵的將領,出征得勝歸來,命軍民鑿制石缸釀酒慶功。這個石甕,在當地人的稱呼裡,也是“坤徵的酒缸”的意思。

如果故事成立,那這些石甕恐怕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酒碗,而我們也可以想象,喝酒的人必定有著巨人般的身體。

神奇的石甕群、詭秘的香昆寺,老撾消失的歷史“鏈子”

丨香昆寺

另一種爭論是關於石甕究竟是怎麼製成的。有一種說法是,由巨石鑿空而成。但也有人從石甕的碎片分析,認為這些石甕的材料是鵝卵石跟一些黏合物攪拌後塑造而成。

後一種說法看似違背常理,但當地傳說卻為之提供了細節支撐。中國有學者到石甕群附近村落調查,從一個很瞭解歷史的75歲的老人口中聽到以下說法。他說,他的父輩告訴他,這些石甕不是石頭雕鑿的,而是塑造的。當地傳說給出了黏合劑(當時沒水泥)的精確配方:它們由戰爭中死亡的馬、大象、黃牛、水牛的皮,經過熬煮,再混合幾種當地產的植物構成;另外一部分材料當然就是沙子、卵石、黏土和岩石灰等等。

神奇的石甕群、詭秘的香昆寺,老撾消失的歷史“鏈子”

丨香昆寺

傳說還給出了其他一些技術細節,比如,那次造了300多隻石甕,而造出來的石甕,要放進火裡燒,一次只能燒15只……

和世界上很多未解之謎一樣,民間傳說、小道消息,總是在恰當的時機出來搗亂。上面那些各種皮燉在一起,配上一些植物,聽上去更像一鍋膠原蛋白,有美容養顏功效的美食,至於放在火裡燒,那就更不可能,那簡直是在吃火鍋。

其實,從技術解讀這樣的石甕,應該算不上多大的難題。理性看,沒有外星人,沒有神,沒有超越歷史的科技力量的古代世界,這些奇怪的石甕之所以奇怪,不過是當時的習俗已經消失,歷史沒有了傳承。而這種現象,又間接證明了老撾的過去,的確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那些對巨石有著神秘信仰,把石甕當成棺材的古代民族,已經消失,找不到他們的當代文化繼承人了。

歷史也會斷鏈子

歷史就像一根鐵鏈子,埋在時間的泥土中,難免生鏽,一環環斷掉。一旦斷掉,就很難再接起來。

石甕群,就是老撾歷史鏈條中的一環,但因為時間久遠,已經生鏽斷掉,接不起來了。這樣的斷“鏈子”現象,在老撾似乎比較普遍,只是有的斷了,可以接起來,有的卻接不起來。

老撾南部佔巴塞的瓦普神廟建築群,也是老撾歷史上一度很耀眼的一環,但這環後來也斷掉了,成了被人遺忘的廢墟。

神奇的石甕群、詭秘的香昆寺,老撾消失的歷史“鏈子”

丨瓦普神廟一角,雖然一直在修復,但今天看還是一座廢墟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瓦普神廟建築群打了一個包,授予它世界文化遺產的頭銜。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描述,這個建築群,佔地面積10平方公里,圍繞從河岸(平地)到山頂的軸線展開,其內容包括一系列廟宇、神殿和水利設施等。

關於瓦普神廟的修建,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公元1235年,老撾與泰國打仗,雙方僵持不下,於是決定各建造一個寺廟,比賽定輸贏,誰先建完誰贏。老撾建的就是瓦普神廟,而結果老撾輸了,國王氣得吐血,工程沒完工就死了。故事雖然真假難辨,但間接說明瓦普神廟對我們今天認識老撾歷史的重要性。

神奇的石甕群、詭秘的香昆寺,老撾消失的歷史“鏈子”

丨瓦普神廟的雕塑

老撾跟柬埔寨歷史上比較友好,甚至老撾南部跟柬埔寨歷史上長期屬於同一個國家——真臘。因而有學者說,瓦普神廟建築群,就是真臘國王5世紀時建造的。

這層關係,在建築上也有反映。瓦普神廟建築群跟今天著名的吳哥,實際上是同一種類型的建築。都是強調用石頭去表現巨大的空間,用石頭去做各種宗教題材的雕刻和裝飾。無論是誰影響了誰,瓦普神廟建築群都跟柬埔寨的文化脫不了干係。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瓦普神廟建築群的評價是:“體現了公元5世紀到15世紀,以高棉帝國為代表的老撾文化發展概況。”

衰落與嬗變

瓦普神廟建築群反映出的老撾歷史,還有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印度教信仰。今天,老撾、柬埔寨都屬於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圈,這個圈子裡面還有緬甸、泰國,我們研究東南亞文化,特別要注意這種共性。

但是這種共性並不是從古至今都如此,而只是從14世紀後才逐步明確的。老撾統一國家的建立是14世紀,與此同時,南傳上座部佛教作為國教的時間也是14世紀。柬埔寨全面接受南傳上座部佛教比老撾早(老撾受柬埔寨影響),是13世紀。

神奇的石甕群、詭秘的香昆寺,老撾消失的歷史“鏈子”

丨琅勃拉邦

在此之前,無論是吳哥,還是可能更早的瓦普神廟建築群,都是為了供奉印度教的神(吳哥後期是大乘佛教)。瓦普神廟供奉的是溼婆神,傳說他住在喜馬拉雅山巔,所以瓦普神廟也坐落在山頂。

正是因為瓦普神廟建築群是印度教的建築,所以隨著印度教的衰落,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勃興,瓦普神廟建築群最終被遺棄,失去了香火,直到現在被修復成一個旅遊景區。不過,遊客眼中的瓦普神廟,再也不是昔日的瓦普神廟,它與傳統的“鏈子”斷了,接不起來了。

瓦普神廟的衰落,跟老撾歷史演進和信仰的嬗變有關。而這種衰落,間接地成就了老撾的琅勃拉邦——老撾的另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地。所不同的是,琅勃拉邦幾百年的傳統沒有中斷,而是繼續活在今天,活成了老撾獨特的人文風景。

神奇的石甕群、詭秘的香昆寺,老撾消失的歷史“鏈子”

擁有近千年歷史的瓦普神廟,將老撾文化和歷史演變凝固於一磚一瓦中,用物化的形式講述著以往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