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影響「拖延症」的五種家庭因素,你的「拖延」與家庭有關

“拖延”就是不斷將事情後推,甚至逃避。表面上看也許是因為懶、不想做,其實在這已經成為常態的“拖延症”的背後,存在著不為人知的深層次原因。

心理學:影響“拖延症”的五種家庭因素,你的“拖延”與家庭有關

家庭對我們產生了非常深遠和根本的影響,那引起個體“拖延”的主要家庭傾向有哪些呢?

1、施壓

這個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也很高。總是希望孩子能成就一番事業,不落人後。有優點不算什麼,要完美才行,小缺陷也是不被接受的。然而這樣的重壓卻並不是可以輕易承受的,所以很多孩子可能會不堪忍受而逃避,直接表現就是以拖延來表示抗拒。

心理學:影響“拖延症”的五種家庭因素,你的“拖延”與家庭有關

2、懷疑

那些自己生活一團糟的父母可能會傳遞給孩子這樣的想法:別指望過上比父母更好的生活。當父母受到孩子在不斷進步這一事實的威脅,他們就會吹毛求疵,責備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不會懷疑父母有問題,反而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心理學:影響“拖延症”的五種家庭因素,你的“拖延”與家庭有關

3、控制

父母總是包辦了孩子的所有事,穿什麼、用什麼、說什麼樣的話、做什麼樣的舉動都要受到父母的指示和控制。但父母卻以為這是愛的表現,他們以為他們是在保護孩子。而不堪重負的孩子往往不敢直接抵抗,所以會通過“拖延”這樣不明顯的方式表達不滿。

心理學:影響“拖延症”的五種家庭因素,你的“拖延”與家庭有關

4、依附

依附傾向家庭不鼓勵家庭成員去創造他們自己的生活,而是提倡依附和牽絆。父母不僅是孩子獲得支持和鼓勵的源泉,而且還成了孩子賴以生存的生命線,似乎他們的孩子必須被幫助,被保護,被關照,這樣才能長大成人。而孩子則會變得缺乏對自己能力的自信,所以會對一些事情“拖延”,因為害怕失敗和嘗試。

心理學:影響“拖延症”的五種家庭因素,你的“拖延”與家庭有關

5、疏遠

有些父母在情感上跟孩子比較疏遠,他們對孩子的經驗無法感同身受,所以即便在家庭的陪伴下,孩子也會感到孤立無助。孩子必須獨自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孩子會帶著這種孤獨感長大,而這種孤獨會讓孩子無助,就會產生逃避和退縮。

心理學:影響“拖延症”的五種家庭因素,你的“拖延”與家庭有關

以上這五個傾向在每個家庭中多多少少都存在著。在你的家庭中,是哪些傾向的特殊混合造成了你的拖延呢?反省這五個家庭傾向如何交織在一起對你產生影響,你或許才有可能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下看清你的自尊是如何發展的,你的拖延習性是如何養成的。

心理學:影響“拖延症”的五種家庭因素,你的“拖延”與家庭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