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誤判很嚴重 中國年輕人並不一味崇洋

從剛開始的美國盲目自大到今天發現在中國已經強大,不得不說美國政府有誤判,而中國的確也發展起來啦!

蘋果今年的滑鐵盧,應該說除了產品沒有新意之外,還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美國誤判很嚴重 中國年輕人並不一味崇洋​一是中國消費者更加理性,2007年蘋果出世,應該說一下顛覆了手機行業,驚豔的外觀和操作系統,買一個iPhone可以說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徵,而隨著消費能力的提高,以及手機產品的豐富,消費者不再像以前一樣追求iPhone。二是國產品質的提升,iPhone直到4代都是神機的存在,而此後隨著沒有顛覆性技術的出現,以及各大品牌手機,尤其是國產手機的迎頭趕上,高性價比,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像華為這樣的手機,在歐洲都有很好的市場,小米也在印度廣受歡迎,國產手機品質的提高,也讓iPhone品質的門檻逐漸消減。

可以說iPhone只是眾多洋貨的一個縮影

國產已經不是“次品”和“假貨”的代名詞

吳曉波老師2015年寫了一篇文章《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引起了廣泛討論,很多人去日本旅遊或者專程去日本就為了帶回來一個好用的智能坐便器或者電飯鍋、菜刀等等,一時間國內製造業企業有很多不服氣的,也有很臉紅出汗的,我們一個製造業大國還要讓消費者去國外買這些東西,引起了很多企業的反思,國內的消費追求,已經早已不只是追求低廉的產品價格,而更多的開始追求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國內製造業逐漸從以往低端大規模的拼“量”時代,逐漸到了今天追求“質”的時代,很多國產品牌在國際都有很好的聲譽,無人機領域的大疆是世界NO.1;華為做手機之前大家可能不瞭解,華為之前是世界前三的通信設備供應商,可以說十幾年硬件的底子給華為造手機打下了堅實基礎;振華是世界港口設備的NO.1,世界7成港口用振華的吊裝設備,像這樣的中國企業現在已經是比比皆是,國產不再是“次品”的代名詞,中國製造已經是走出去的一張名片。


現在不是中國羨慕國外,已經是歪果仁羨慕中國了。前一陣流傳網絡的中國新“四大發明”,移動支付、中國高鐵、共享單車、網購,是世界各國羨慕的對象。

美國誤判很嚴重 中國年輕人並不一味崇洋​中國高鐵快、準、穩早已被大家習慣,網上曬的硬幣穩穩立在車窗的視頻早已大火國外,前一陣日本中標印度高鐵,而印度媒體配圖用了中國高鐵,阿三是百度的吧。

而網購,中國的物流配送可以做到次日達甚至當日達,而在俄羅斯,你知道要多久嗎,兩個星期。

中國這五年的發展,有目共睹,亞投行設立和“一帶一路”倡議標誌著中國主導的世界經濟格局到來,中國的策略已經不再是跟隨,而是超越和引領。

近日參觀了“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看到中國有那麼多成就,作為一箇中國人我由衷感到驕傲和自豪——厲害了,我的國。
美國誤判很嚴重 中國年輕人並不一味崇洋​ 美國沒有想到好萊塢影視也就是西方文化傳播的手段,在其他國家很靈,但是到了中國之後,被機智的中國網民和中國影迷發現了破綻,原來美國塑造的美國大兵是救世主,這種手法不靈了,被網友紛紛用美國如何侵略阿富汗和敘利亞等國家的事實所對比,而且讓美國更加無法接受的是,中國人居然拍出瞭如此正能量的《湄公河行動》《戰狼2》和《紅海行動》,不僅僅是國內叫好,而且還增強了海外華人和其他國家公民對中國的自信心!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力度和全球互聯網的開放,中國人去美國旅遊學習和就業的人員大大增加,通過互聯網對美國的認識更加深刻,以前“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謊言也就被揭穿了,原來之前的美國的民主自由法制是被包裝和宣傳出來很,美國的民族和種族矛盾突出,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製造國,自己不但不消化還想辦法賣給其他新興國家,美國窮人區的治安與富人區的治安就像地獄與天堂,所以導致很多中國年輕人去了美國之後,就發現了差距,就變得更加熱愛中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