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定了!中考即將改革,對老師又有新要求了!

今年可以說是教育改革大年,在今年的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到《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有關情況。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發佈會上介紹,《攻堅計劃》的總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初中畢業生接受良好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

教師資格證|定了!中考即將改革,對老師又有新要求了!

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初中畢業生接受良好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

教師資格證|定了!中考即將改革,對老師又有新要求了!

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十二年制義務教育早就被提出來,據悉新疆預計在今年基本實現十二年制義務教育,這對於提高國人素質,營造更高的社會氛圍有很重要的作用。

根據教育部《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提出的最新目標要求:全國在2020年必須全面普及高中教育。

之前陳寶生部長介紹到,到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要達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從現在的42.7%達到50%。“這是什麼概念呢?達到50%,就是說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了。”

教師資格證|定了!中考即將改革,對老師又有新要求了!

目前,2007年至2017年中國澳門、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古、大涼山、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等等相繼落實推行涵蓋15年免費教育,同時中等職業教育免費。

這次改革也就意味著,這些學生以後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都可以“不花錢受教育”。很多家長聽後都希望試點工作能夠儘快展開,將15年免費教育進行全面推廣。

但是也有不少人存在疑問,不清楚這項改革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又擔心這次改革會不會影響到同學們的學習?

鑑於許多家長和學生對中考、高考改革還有很多問題和需要了解的地方,今天就給大家分細節解讀此次改革將會給同學們教育上帶來的影響,讓家長和同學們可以全面瞭解到此次改革的內容。

以北京市為例

2018級初一新生將實行新的中考改革方案,即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兩考合一,同時將設定的全部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考試成績以原始成績和等級成績呈現,淡化分分計較。

本次改革方案重點有三個

首先,建立了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製度。

兩考合一減輕學生重複備考壓力。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既是學生初中畢業又是升學的基本依據,明確了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多重功能。

其次,將所設定的全部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

考試將設置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12門科目。

再次,加強和改進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將主要包括學生的思想道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評價結果以《北京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冊(試行)》的形式呈現,設A、B、C、D四個等級,引導學校教師樹立正確育人觀和質量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評價報告冊及等級經公示後提供給高中階段學校招生使用。

北京還將改革招生錄取辦法,探索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改革錄取計分科目構成,適當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和高中階段學校自主招生機會;將普通高中招生方式整合為統一招生、校額到校、自主招生三類。

北京市育英學校校長於會祥表示

“走出‘全科開考’的這一步可喜。客觀地說,國家設置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藝術(音樂、美術)等12門科目,每一門科目都有獨特的育人價值,每個學科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都不可或缺,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育人任務。但是,由於種種因素,長期以來在中考科目中,更多地偏重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科目,學生的全面發展受到影響。”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

新方案減少了考試次數,師生都不必為兩次考試做兩次準備,少一次準備就會減少很多壓力;另一方面,方案兼顧“兩考”要求,“堅持全開全學、全科開考,引導學生紮實學習每門科目,全面提升義務教育階段育人質量”,減少了學生為選擇科目而又很難確定自己的優勢潛能產生的焦慮。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辛濤認為

在“全科開考”的同時,本次改革使學生可以發展興趣愛好、突出學業特長,實現有個性的發展。學生在歷史、地理兩門和化學、生物兩門中各擇優選擇1門納入總成績,也體現了文理兼顧的原則,防止學生過早出現“偏科”問題。

那老師該如何應對這些改革?

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瞭解學科的發展和動態,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能給學生提供最新的、有趣的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技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機。改革重點就是突出綜合素質教育,而初中生正處在一個叛逆的初期,可能對有些科目實在不感興趣,從而造成偏科。面對改革,要求每一科老師都必須儘可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出現瘸腿的科目。

關愛學生,面對改革,學生和教師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教師需要轉變,學生也需要轉變觀念,教師應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瞭解其在改革過程的遇到的困難,並幫助學生解決,讓學生能順利度過這以特殊時期。

每一次的改革我們都不能確定是好是壞,知識改革的初衷肯定都是好的。作為教師,更應該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改革也只是一個形式,每個教師還是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書與人作為基本宗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打卡學習

Day12

98條考點

42分選擇題不會丟(76~98)

學生髮展心理

76.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矛盾性特點包括:閉鎖性與開放性並存、自尊性與自卑性並存、批判性與創造性並存、獨立性與依賴性並存、穩定性與可塑性並存、青春期衝動性與壓抑性並存。

77. 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78. 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觀提出教育與發展的關係要注意:“最近發展區”、“教學走在發展前面”、“學習的最佳期限”。

79. 根據情緒狀態的強度、持續時間和緊張度,可把情緒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

80. 中學生情緒特點包括情緒的自主性(獨立性),情緒活動的豐富性、情緒體驗的跌宕性(波動性、不穩定性、衝動性),情緒的逆反性、情緒的心境化。

81. 中學生情緒變化的兩極性表現:複雜性與簡單性共存、強與弱共存、穩定與波動(衝動)共存、外露性(開放性)與掩飾性(內隱性)並存。

82. 中學生情緒調節的主要方法:轉移法、補償法、發洩法、昇華法、調節認知(認知改變)、積極的自我暗示、幽默。

83. 人格特徵包括:整體性(整合性)、穩定性、獨特性、社會性、功能性。

84. 氣質類型包括: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

85. 性格的結構特徵包括:態度特徵、意志特徵、情緒特徵、理智特徵。

86. 奧爾波特把人格分為共同特質和個別特質,個別特質又分為首要特質、中心特質和次要特質。

87. 自我調控系統包括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

88. 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包括:生物遺傳因素、家庭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學校教育因素、個人主觀因素。

89. 佛洛依德把人格機構分成三個層次:本我(遵循快樂)、自我(遵循現實)、超我(遵循道德)。

90. 埃裡克森將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其中學前期(3~6歲)的主要危機是主動感對內疚感,學齡期(6~12歲)的主要危機是勤奮感對自卑感,青春期(12~18歲)的主要危機是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91. 中學生障礙性心理問題包括:抑鬱症、恐懼症、焦慮症、強迫症、網絡成癮、神經衰弱症、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92. 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強化法、消退法、代幣獎勵法、系統脫敏法、認知療法、來訪者中心療法、理性-情緒療法(合理情緒療法)。

德育

93. 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四種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認識(個體品德的核心)、道德情感(知覺的、想象的、倫理的)、道德意志、道德行為(衡量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標誌)。

94. 品德形成的一般過程是:依從、認同、內化。

95. 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96. 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想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97. 德育原則包括:方向性原則(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知行統一原則、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長善救失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98. 德育方法:說服教育法、榜樣示範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實際練習法(實踐鍛鍊法、實際鍛鍊法、指導實踐法、鍛鍊法)、品德修養指導法(個人修養法)、品德評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