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的寻仙之旅,究竟寻到了什么

长生不老是每个人的梦想。


秦始皇就像历史上每个位高权重的人一样,面对自己的江山,都恨不得再活个500年好好享受。

汉武帝则是步上了秦始皇的后尘,仗着西汉强大的国力,到处开辟寻仙之路,孜孜不倦地寻找仙人。

这俩人,可以说是共同开创了中国古人求仙之路的先河。那么,他们的寻仙之旅,究竟都寻到些什么呢?又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呢?

秦皇汉武的寻仙之旅,究竟寻到了什么

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已经39岁了,而当时的人均寿命约为35岁。因此秦始皇给自己订下了个小目标,再活它个几百年。清人丘琼山《纲鉴合编》曾云:

“始皇既平六国,凡平生志欲无不遂,唯不可必得志者,寿耳。”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四处派人去寻找能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办法。也因此,开始有些自称方士的人,投秦始皇之所好,编织神话,说是在遥远的大海上有三座神山,分别叫蓬莱、方丈、瀛洲。而神仙和不死灵药都在仙山上。描述得天花乱坠,勾起了秦始皇的好奇心,心花怒放。大手一挥,赏赐立刻派了下去。

当然啦,秦始皇也不是傻子,但这些消息对他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走一遭,踏上了巡游求仙之旅。秦始皇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前219—前215)连续到东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边等地巡游。在接触了齐国和楚国等东夷的民间信仰后,他把东夷观念中人们去世后去往的永恒世界,当成了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东夷人观念里认为祖先死后会变成仙人,完美地与秦始皇的观念契合。

于是,秦始皇更加深信不疑了,还派了徐福等人东渡去海外寻找所谓的永恒世界“仙山”。还亲自在出海地等了三个月,可惜,最终什么消息也没传来,而秦始皇自己也在巡游求仙之旅上驾崩了。

秦始皇的寻仙之旅,耗费了大量的国力财力。在战乱之后急需休养的秦朝,还没喘过气来就被农民起义压垮了,不得不说,这“寻仙”的行为得负很大的责任。

秦皇汉武的寻仙之旅,究竟寻到了什么

徐福东渡

不过,这场寻仙之旅,也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人认为,既然秦始皇都派人去找了,估计假不了。

这不,千古一帝汉武帝不就信了吗。


汉武帝的寻仙之旅和求仙活动,要比秦始皇要疯狂地多。除了派遣如徐福东渡那样的探索小分队外,诸如召鬼神、炼丹沙、候神等,各种名堂数不胜数,而且动辄就入海求“蓬莱”,指山说封禅。

活动搞得多,方士、巫师等投汉武帝所好的人自然也多了起来,这是巫蛊之祸的引发因素之一。

甚至,汉武帝还以秦始皇所描述的海外仙山为蓝本,命工匠造出了铜制香炉。炉座是一层层的波浪,盖子就像从大海升起一座仙山。在山峰之间的山谷里,隐藏了很多山洞,各种灵异的动物造型。点燃香炉里香料时,就会有烟雾从山洞中冉冉升起,就好像真有座仙山隐藏在云端。汉武帝每当累了的时候,点一支香,看着围绕自己的烟雾,也算是种心里慰藉吧。

这种香炉一直流传至今,被称为“博山炉”。最有名的博山炉有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的西汉鎏金银竹节高柄铜薰炉和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的错金博山炉。都可以在当地博物馆看到。

秦皇汉武的寻仙之旅,究竟寻到了什么

错金博山炉

而寻仙的探索小分队也确实带回了消息,但,也仅限于消息。这其中,最令汉武帝振奋的消息是来自一个名叫张骞的使臣带来的。

张骞说,在匈奴西面有一个叫做“大宛”的国家,这里盛产一种天马,据说骑上以后就能飞往天上神仙居住的高山仙境。于是,汉武帝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命李广利远征大宛,开拓了西域。并且也带回了几十匹大宛特产的“汗血宝马”。但最终,这些天马也没能带着汉武帝飞往仙境。

汉武帝失败的结局我们是可以预料到的,但这过程中的花费可不菲啊!

光是派遣队的规模和经费就要花上一笔了,再加上在未知的探索过程中,很容易把生活在远方自然环境中的现实人群当作神仙来对待,把他们普通的东西,当成了神奇的超自然的东西,比如前面所说的“天马”。

为了获取诸如“天马”这些资源,汉武帝不惜一切代价发动了一次又一次远征,消耗了大量国家物资。

而打通的这些道路,又让那些边外的外族人渐渐向汉王朝边境靠近,变成了所谓的“蛮夷”。蛮夷一多,中原王朝的财富暴露在他们的视野之下,又免不了一场刀光剑影了。

秦皇汉武的寻仙之旅,究竟寻到了什么

毫不夸张地说,与这些“神仙”的交往,迅速耗尽了秦朝和西汉的财富,最终间接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时代的更迭。秦皇汉武的寻仙之旅,既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探险,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