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死亡率的硬件创业战场,这四家活下来的公司有哪些启示?

对创业公司而言,消费级硬件领域从来都不是一个容易生存下来的战场。然而这个市场却又异常的拥挤,传统硬件巨头如苹果、三星,互联网大鳄如 Google、阿里巴巴、腾讯,都在觊觎这个和消费者直接接触的产品。

根据 CB Insights 的一份数据,只有 24% 的消费级硬件公司可以拿到第二轮融资,这个数据远低于一般科技公司的46%。更进一步的数据显示,大约 97% 的消费级硬件公司最后的结局要么是倒闭,要么成为一家僵尸公司。

高死亡率的硬件创业战场,这四家活下来的公司有哪些启示?

而另一组数据也很有趣,在 CB Insights 追踪的 382 家消费级硬件公司里,大约有 56% 的创业公司,其首轮融资来自 Kickstart 或 IndieGogo 这样的众筹平台。换句话说,消费级硬件公司的首次融资也异常艰难。

当然,这个市场也一度因为 Oculus 被 FB 20 亿美金收购而掀起一阵骚动,但绝大多数创业企业远不如 Oculus 那么幸运,他们依然需要在各自不同领域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才能在这个消费级硬件的丛林获取一席之地,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几个消费级硬件的创业公司,至少现在,这些公司已然展现出不俗的竞争力,获得了资本市场和终端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

1. 雷蛇:深耕游戏领域,多渠道拓展营收

高死亡率的硬件创业战场,这四家活下来的公司有哪些启示?

总融资额:1.75亿美元

高死亡率的硬件创业战场,这四家活下来的公司有哪些启示?

雷蛇,是一个处于领先地位的计算机周边产品制造商和线上零售商,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针对游戏玩家的硬件、软件及服务的生态系统(全球约有 3500 万用户)。

全球约有 29% 的人是游戏玩家,雷蛇的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 76 个国家(根据其最近在香港上市时的数据)。由于雷蛇产品线的多样性,它的收益来自全球广泛而丰富的 B2C 和 B2B 渠道,包括游戏和游戏周边产业。该公司的产品有包括优秀的周边产品、游戏机和笔记本在内的硬件,也有「游戏优化」的软件,及虚拟信用和支付体系(Razer zGold)。

雷蛇是游戏领域的积极创新者,从 2015 年开始动作不断,发展概念设备、开设流媒体体育赛事、在北美和亚洲开零售店。其市场策略已经从游戏领域拓宽到娱乐、媒体和硬件等其他领域。例如,通过子公司 THX(由 George Lucas 在 1983 年成立,2016 年被雷蛇收购),雷蛇创立了 THX 认证,为电影院、视频播放系统、扬声器及许多其他电子设备提供视听规格的认证。

雷蛇的总部在加州,但计划通过在香港上市来拓宽中国市场:2016年雷蛇有22.9%的收益来自亚洲市场,其中12.7% 来自中国。该公司公开的投资方包括:IDG 资本、英特尔资本、杭州联络互动和维港投资。

2. Ring:解决智能家居里的不酷问题

高死亡率的硬件创业战场,这四家活下来的公司有哪些启示?

总融资额:2.037亿美元

高死亡率的硬件创业战场,这四家活下来的公司有哪些启示?

Ring,目前估值超过 4.3 亿美元,是一家智能门铃制造商。连接无线的门铃可以直接将家门口的视频图像传到智能手机或屏幕上。该公司成立于 2011 年,其产品涉及当下最热门的几个领域:智能家居、物理安全和物联网。准确的时机造就了 Ring 的成功。2013 年 9 月在「鲨鱼坦克」节目中融资失败(当时公司的名字叫「DoorBot」),但 3 个月后就获得了 100 万美元的种子投资。当时的投资方就包括 First Round Capital。

随着一系列逐步增长的资本注入,Ring 已经成为拥有超过 1000 名员工,产品销往 100 多个国家的公司。主要的投资方包括:理查德·布兰森爵士、Upfront Ventures 和 True Ventures,他们已经多次注资。

Ring 为由来已久的入室盗窃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装了 Ring 的系统之后,窃贼通过按门铃来获知主人是否在家的做法,会变得非常愚蠢。无线连接能让主人通过手机应用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或有必要时报警)。

高死亡率的硬件创业战场,这四家活下来的公司有哪些启示?

直截了当的实用性,是 Ring 与其他消费级硬件公司不同的地方,这些公司通常涉及的是娱乐、生活方式这些需求不足的领域。Ring 清晰的定位和不同层级的价格策略——从 179 美元到 499 美元的产品都有,使其产品在经验老道、对物联网敏感的线上购买者中非常受欢迎,以便他们在家得宝和百思买上出售给消费者(这两个网站上都有 Ring 的产品)。

最近这家公司的投资者中又增加了高盛集团,有可能准备上市,保险行业和公共领域的合作伙伴也使其占有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数据分享机会:Ring 在 2016 年与洛杉矶警方合作,给威尔夏园社区 10% 的家庭安装了视频门铃系统,并在 2017 年初宣布与美国家庭保险公司合作(也是Ring 的投资方之一)。

通过这样的合作,美国家庭保险的用户可以在购买 Ring 的产品时得到折扣,还承诺如果安装 Ring 的家庭遭到盗窃将偿还保险款项。

3. 小米:从低价与模仿成长的巨头

高死亡率的硬件创业战场,这四家活下来的公司有哪些启示?

总融资额:34.5亿美元

高死亡率的硬件创业战场,这四家活下来的公司有哪些启示?

小米是不折不扣的消费级硬件公司,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到家居设备和电子产品配件,2014年打败三星成为中国销量第一的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在 2014 年第四季度,获得 10.1 亿美元的 E 轮融资,当时估值超过 450 亿美金。

此后,虽然小米还从中国银行等获得了10亿美元的贷款。然而,过高的估值掩盖了小米市场份额逐年下跌的趋势。

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从 2015 年第一季度开始放缓,这也直接导致了小米销量的下跌,但其竞争对手华为、OPPO、Vivo 的销量都在过去两年有所上升,也许是因为他们获取用户的方式完全不同,小米依然靠线上售卖和口碑,Vivo 和 OPPO 主要靠传统市场和实体店。

在很多美国硬件公司看来,小米的产品一直缺乏必要创新。苹果公司的设计总监曾公开指责小米的山寨行为是「小偷」行径,而小米并没有想办法使其产品拥有独特性,而是通过别的方法——尝试「线上对接零售」的策略,与王府井集团合作开设线下体验店,而在此之前小米只在线上出售。

今年在印度小米的表现仍然超过了三星,同时小米成为了可穿戴设备世界领先品牌。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同比增长 8%,小米以 350 万的发货量领跑, Fitbit 以 330 万紧随其后(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4%)。小米最近还发布了一款智能语音音箱与 Amazon 的 Echo 抗衡,似乎希望通过智能家居扳回一局。

4. Magic Leap:用神秘和远景包装的未来

高死亡率的硬件创业战场,这四家活下来的公司有哪些启示?

总融资额:13.9亿美元

高死亡率的硬件创业战场,这四家活下来的公司有哪些启示?

提到Magic Leap,人们常常会问到它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巨头。这是一家野心勃勃的公司,经营的增强现实产品可以在任何情境下呈现超现实的生动画面,例如在一则广告中,一头鲸鱼从学校体育馆的地面跳出。

Magic Leap总部在南佛罗里达,称自己为人类计算机界面和软件的开发者。2014年第三季度完成了5.42亿美元的 B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谷歌、Andreessen Horowitz、Kleiner Perkins,、Vulcan Capital等等。它稍稍透露的一些成果,就已足够迷住投资者和大众。

但除了发布概念视频和标语,表达「对技术与人关系的重新思考」愿景以外,对其他方面均保持沉默。

根据一些深入挖掘的新闻报道,我们才知道 Magic Leap 正在研究混合现实技术,让人可以通过半透明的护目镜观察真实的周遭,同时又能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被称为增强现实的下一代技术。我们还知道该公司与2016年初就做出了这样一个硬件模型(那一小部分有幸体验的科技记者对这个产品赞不绝口)。

然而我们也知道这家公司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可供售卖的产品,还在 2017 年 2 月被控歧视女性。

最后,我们不妨来总结一下,要想在消费级硬件市场走出一片天地,既要有远见,如 Magic Leap 押注 AR 或 MR(混合现实)的决策,也要从大众市场出发,如小米一开始的模仿和线上销售,直接降低了产品开发和营销成本,形成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还要专注某些垂直领域,形成垂直领域的行业壁垒,如雷蛇和 Ring。不过,即便道理都懂,也不能直接成就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还记得那个面向大众并有宏大远景的失败者 Jawbone 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