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生活態度是疾病的最好良藥

腫瘤治療,醫院負責“治病”,然而手術做完就結束了嗎?病人在醫院裡最多住院一週,而康復期至少要2年。更別說臨床的治癒是指五年生存了

一個完善的手術康復,還包括:術後如何提高生活質量,怎麼樣更好的恢復,才是治療、康復更重要的內容。

有人說,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全寫在臉上。其實,術後恢復的好不好,也全寫在臉上。康復的過程漫長,做放療、化療一次次跑醫院,疲累、不良反應加上生病的時候心情本來就容易低落。

《心理社會因素與惡性腫瘤發病的相關研究》表明:通過對腫瘤患者和一般人的近3年來的生活中事件進行跟蹤測量發現,負面的事情越多,受到的情緒刺激越大。

人在生病的時候,平常注意不到的地方,這時候全都小心翼翼。身體上有點什麼小變化都“怪罪”到病因上。草木皆兵,心情高度緊張,人放鬆不下來,怎麼能好好的恢復呢。

沒有人能保證自己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負面情緒是誘發癌症的病因,癌症在發生的過程中,心理因素有很重要的影響,在康復中也是如此。

美國康奈爾大學Miller教授也發現,那些已經存活15-20年的癌症患者如果突然復發,通常都是在復發前的6-18個月內產生了嚴重的情緒反應。

焦慮

是最常見的情緒,當處在一種不確定,不良環境時候,往往會感覺緊張或者難以忍受的不適感,坐立不安,憂心忡忡,吃不下睡不好,整天處在一張不安的狀態中。

恐懼

癌症對人最大的衝擊是心理上的。面對惡性腫瘤的時候不僅僅意味著面對死亡的可能,還會有疾病生理上的疼痛,治療產生的各種副作用,還會面對日常生活節奏全部被打亂,工作、生活、家庭...

孤獨

生病後,別人無法感同身受,心理上的痛苦、身體上的疤痕、繁複的治療...無法與人傾訴,也不願意找人訴說。久而久之會排斥與人交流,更容易鑽牛角尖。

當這些情緒長期佔領了大腦,人的神經功能、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會再次受到影響,身體上可能沒拒絕康復,心裡已經拒絕了,並且會影響到身體,怎麼會對康復有幫助呢。

臺灣長庚醫院的淋巴水腫個管師林佳佑提倡:乳癌術後康復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生活態度。

我們對自己有一個認知,現在是生病了,處在康復期中。我們把自己的康復治療當作是一個日常鍛鍊一樣,不去想癌症、疾病,透過良好的心態積極地面對生活。

也不要身體上一有點風吹草動就彷彿天塌下來一樣。不舒服就休息、心情煩躁就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覺得身體上不對勁,那就去看醫生,有一件事處理一件事,太過擔心也解決不了問題。

生活中常常聽到別人對自己說:你要好好吃藥、你要好好做治療、你要好好休息,這些誠然是重要的,其實更重要的是你要讓自己開心、高興。

亞里士多德說,生命的本質在於追求快樂,使得生命快樂的途徑有兩條:第一,發現使你快樂的時光,增加它;第二,發現使你不快樂的時光,減少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