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深處》一個對歷史文化的挽留的微電影

《百花深處》一個對歷史文化的挽留的微電影

對過去的追憶,對曾經的挽留,是一種執著,是一種守護。影片《百花深處》陳凱歌導演多年之前創作的一部僅有十幾分鐘的微電影。主要從老北京古建築古文化著手,講述北京奧運會舉辦前期,大肆改造,發展,傳統文化的破壞與毀滅。通過一個“瘋子”來表達歷史文化的挽留,對百花深處衚衕的守護。也是對家的守護。

時代發展,文化不應該被泯滅。電影以“瘋子”找搬家公司為開篇。從而展開內容。一個仰拍,望不到天空的樓,第一感受是壓抑,也是一種暗喻。搬家公司的大樓高聳入雲,側面表現的是現代化樓房的崛起,另一面,那些古建築則被拆毀破壞。形成強烈對比,也是一種暗諷。

這位在眾人眼中精神有問題的馮先生,才是最正常的人,是沒有被這個“瘋狂”發展的時代所吞噬的人。不論是他坐在卡車上,認不得王府井的樣子,還是他以為花盆碎了時悲傷的樣子,都是他對過去的深深不捨。他才是那個最聰明的人,他對“家”的守護,他在眾人眼裡的“癲瘋”其實是心底裡對傳統文化,對百花深處衚衕的眷戀與不捨

《百花深處》一個對歷史文化的挽留的微電影

衚衕,是老北京的象徵,是傳統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是鎖住文化的鎖。但是當時的人們沉浸在奧運會的興奮之中,認為一切都要像高樓大廈看齊。可卻忽略甚至是遺棄了衚衕文化。影片中大量的對比手法,都直觀的衝擊到觀眾的心裡。俯拍馮先生歡樂的奔向大叔,更顯淒涼。與搬家公司的人的詫異形成鮮明對比。這便是瘋狂發展帶來的落差!

花瓶碎了,終究是碎了。就像拆去的“百花深處”衚衕。終究是抵不過時代的瘋狂。被拆的土地上,一棵樹,綠葉繁茂,與周圍的頹廢形成對比,鏡頭多次將馮先生與綠樹融入一個鏡頭,是為了表達,那棵樹便是馮先生。時代發展,北京變了味道。唯獨馮先生沒有。

《百花深處》一個對歷史文化的挽留的微電影

影片走到最後的幾分鐘,運動藝術,將“百花深處”衚衕昔日的繁榮站現在搬家公司的面前。不緊使觀眾心口一緊。只是為了找回老北京的初心。鉛華易洗,文化不再。直至最後我們也無法解決什麼。可是馮先生用生命守護者“百花深處”衚衕,守護著中國傳統文化。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天真”的以為,他的“百花深處”衚衕還在,他的箱子,他的花瓶都還在。可是卻成了眾人眼中的笑話。其實陳先生才是那個堅守本心的人。

本片也是導演對於歷史傳統文化的矛盾情節。時代發展是必不可少的,無法阻止的,可是與傳統文化之間是存在著一定的矛盾的,更何況是在那個萬眾“瘋狂”的時代。

導演用大量具有深意的鏡頭語言,僅十分鐘的小影片,卻將傳統歷史文化在時代幻化中沒落的模樣雕刻出來,是藝術的寫照,也是現實的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