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了秋,扇兒丟",你知道立秋那天山東的老人們都吃什麼嗎?

大家好,這裡是吃貨的美食攻略,接下來的幾期內容,將帶你走進二十四節氣,感受傳統美食的魅力。記得點關注,千萬別掉隊哦~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報奏。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而作為中國傳統節氣之一,立秋這天,全國各地也會有很多不一樣的食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1、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4、 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不過,許多網友表示,現在的生活不比從前,平日裡已經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養,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別食補。

5、吃"福圓"

立秋節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6、吃餃子

瀋陽立秋當然要"搶秋膘"包餃子(吃黃瓜會越來越瘦,吃茄子會越來越胖)。在東北有句俗語:坐子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裡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立了秋,便把扇子丟。各位記得關注天氣變化,注意保暖哦~關注我,帶你感受傳統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