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考古廓垣甚物存

流沙河:考古廓垣甚物存

流沙河:考古廓垣甚物存

老成都能老到哪一年?答曰難說。

2002年擴展新巷子,深掘到七公尺時,下面一層全是卵石。我很興奮,原來這條巷子七千年前是河床。自此日日必去察看,發現向東延去的四聖祠街與向西延去的嶽府街,深掘到七公尺,都同樣是卵石,心想這裡曾經有一條河,直流出水東門。我把我的看法告訴現場的施工長。他冷淡回答說:“成都任何一處,挖到七八公尺,都是卵石。”一言提醒,我才明白,原來七千年前,這一片小小的平原上,到處都是河灘地啊!補說一句:我假設一千年堆積一公尺厚,所以七公尺深就是七千年前。這是老成都的上限,再老也老不過七千年。

流沙河:考古廓垣甚物存

▲灌縣上游岷江的一段。兩旁青山對峙,岷江水浩浩蕩蕩。

廣漢三星堆古文化遺址有燦爛的青銅文化,還有古蜀國城址,建造年代相當於中原的商朝初期,距今已三千七百年了。那個城址雖有可能是古蜀國國都,但不能視之為老成都,因為成都的“成”有其特殊含義。“成”字從戊,丁聲。成的古音讀丁,不讀“chéng”。成即巔,高地也。川、青、甘三省交界處有古羌族的一支,沿著岷江河谷逐漸南下,自稱“成人”,即從高地下來的人。這些“成人”聚居之地就叫“成都”。最初可能只是一個小小村落,在今成都市區之內。南下的這些羌人與古蜀人通婚融合,民族特色消失,而地名卻保留下來。到了戰國時期,蜀國開明第九代遷都到成都。開明第一代是治水的鱉靈,國都郫邑(今郫縣)。從鱉靈起,到第九代,三百年間,國都三遷。一遷新都。二遷廣都(今成都市中興場)。三遷成都。頻繁遷都,原因是鬧水患。這一片平原上,雖然已非七千年前“到處都是河灘地”,但是沮洳潦澤仍多。大約又過百年,傳到開明第十二代,蜀國亡於強秦,時在公元前316年。公元前310年張儀築成都新城。舊城是蜀國的故都,保留下來。新城又叫大城,舊城又叫少城。文翁石室背後曾有一段土牆,就是大城南垣,殘址清末還在。可以推測,大城位於今城之西南隅。少城在大城西,清代滿城之內。

流沙河:考古廓垣甚物存

▲俯瞰老成都城區,能捕捉到歷史的痕跡。

大城南垣內新修居民區,名日赤裡(今南大街)。秦國移民老陝萬家,住在赤裡。郡守以秦人作依靠,統治蜀人。秦皇鯨吞六國,劉邦滅殺項羽,多虧蜀地提供軍糧、車材、兵鐵、戰士。西漢景帝時,文翁做太守,修水利辦學堂,蜀人始見一線光明。“文翁”是蜀人對他的敬稱。他姓文,名黨,字仲翁,廬江郡舒縣(安徽舒城)人。考慮到蜀地百姓尚處在矇昧狀態,他從長安聘請教師,成都城南辦起學堂。學生就是各縣吏員。等他們畢業了,都留堂當教師,再教百姓人家子弟讀書。讀書還有優惠,一是免服勞役,二是可做吏員。而成績特優者,還能公費送長安入太學。蜀中學風由此丕振,追比儒學先進的齊魯地區,成都遂被視為文化城市,迄今不改。

流沙河:考古廓垣甚物存

▲一百多年前的成都槐樹街,路面平整,綠樹成蔭。

所謂石室,原系學堂的藏書室,也屬文翁時的舊築。東漢中平年間,學堂毀於火,唯石室猶存,乃成為文化的象徵體。興平元年(194年)重修學堂,增築禮殿一座,供奉周公孔子等先賢。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有《文翁講堂》一首:

錦裡淹中館,岷山稷下亭。

空梁無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猶疑市,苔深不辨銘。

良哉二千石,江漢表遺靈。

流沙河:考古廓垣甚物存

▲民國初成都西北郊郫縣西城門

宋代李石到此瞻仰,發現千年前張儀所築城牆還存留一段在學堂背後,“雖頹圮,所存如崖壁峭立,亦學舍之奇觀也”。作詩一首,以記其事:“泮林堂後面崢嶸,不道詩書恨未平。瓜蔓沉坑餘鬼哭,此間學校倚秦城。”譴責焚書坑儒,詩題《府學》。實在說來,張儀築城是在戰國時期,早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整整九十年,不好扯在一起說吧。

流沙河:考古廓垣甚物存

▲成都西去百里的灌縣索橋

東漢增築的那座禮殿,為木結構,低簷方柱,柱體上小下大,乃漢代的建築格式。代代保護,竟維持千餘年。元代曾毀壞,又重修。最後徹底毀於張獻忠之縱火。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再重修學堂。禮殿雖已不存,但其舊址正是清代成都府文廟大成殿之所在。歷代先人用心良苦,務使文化遺蹤不至泯滅,令人感動。清代錦江書院設此。光緒末年改為成都府中學堂,今為石室中學。小小一地,兩千一百餘年以來,絃歌至今不輟,真是奇蹟。

《老成都·芙蓉秋夢》

流沙河:考古廓垣甚物存

流沙河,1931年生於成都。漢族,蒙古裔。小時習《詩經》、《孟子》,誦古文,背古詩,做文言。青年時做新詩。1957年為《星星詩刊》編輯人員,因詩詿誤,以致勞作達二十年。終被改正,回原單位四川省文聯,仍做該刊編輯工作。七年後遣去做專業文學創作,美稱“一級作家”。1989年後著有《Y語錄》、《莊子現代版》、《書魚知小》多種。此前尚有詩集五種,詩話一種,隨筆一種。近年攻古文字,著有《白魚解字》和《文字偵探》。現年八十三了,還在工作。

散花.成都文化書籍推薦

流沙河:考古廓垣甚物存

天府文化書系

從2017年起,持續推出的“天府文化•成都故事”系列原創精品圖書,一是深度挖掘成都歷史豐厚底蘊,精心提煉成都文化創意元素,精彩展現成都文脈獨特內涵,發揮圖書出版在加快建設西部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中的服務和支撐。二是服務“一帶一路”戰略。以絲路書香為主題,輸出四川文化、成都故事精品圖書版權;組織開發、引進“一帶一路”國家特色文化產品;配套開展圖書對外交流活動。三是助推全民閱讀,讓市民在圖書閱讀服務中自覺發展“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不妥之處,請微信留言告知,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流沙河:考古廓垣甚物存

流沙河:考古廓垣甚物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