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盡說江南好,其實寫江南的詩詞更美!

江南,在地理概念裡,指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詩詞裡的江南,不僅是地理上的概念,還是“人文江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江南的文學意象雖也不盡相同,但它始終代表著一個人傑地靈、山清水秀的地方……

人人盡說江南好,其實寫江南的詩詞更美!

一、《憶江南三首·其一》(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白居易早年曾因避亂來到江南,旅居蘇、杭二州,晚年又擔任杭、蘇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後來他雖回了北方,但對江南仍然戀戀不已,三首《憶江南》詞就是這種心情下的產物。第一首可以看成是整體概括江南的美景,第二首寫的是杭州,第三首寫的是蘇州。

二、《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唐·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韋莊寫有《菩薩蠻五首》,這是第二首,這組詞創作於韋莊晚年寓居蜀地時期,是詞人為回憶江南舊遊而作。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應該在江南待到老去,可以詞人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輕言回去呢?寫得很美,這種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卻是靠濃摯的情感。

人人盡說江南好,其實寫江南的詩詞更美!

三、《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一首久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卻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於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便描繪出一幅幅絢麗動人的畫卷,呈現出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出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

四、《水仙子·詠江南》(元·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殺江南!

張養浩生長在北國,初到江南,當地的種種風土人情自然讓他大開眼界。看著從天邊駛來的小舟,讓心情隨著風中的酒旗一同舒展、搖擺,這時候,他感覺到從未有過的暢快和愜意,因而寫下了這首小令,不禁發出愛殺江南的感慨。

人人盡說江南好,其實寫江南的詩詞更美!

五、《滿江紅·暮春》(南宋·辛棄疾)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花徑裡、一番風雨,一番狼籍。紅粉暗隨流水去,園林漸覺清陰密。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

庭院靜,空相憶。無說處,閒愁極。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處也,彩雲依舊無蹤跡。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

這是一首非常委婉纏綿的傷春相思詞,上闋寫江南暮春,年年景色依舊,而當年此時與所思之人離別,至今蹤跡杳然,所以由睹景而思人。

六、《送人遊吳》(唐·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詩人對姑蘇城很熟悉,也非常喜愛,所以當友人前往這富庶繁華的典型水鄉城市時,詩人忍不住熱情地介紹姑蘇城的特點,鼓勵友人遊歷。詩題中的“吳”,詩中的“姑蘇”都是蘇州的故稱,最後兩句以料想友人赴蘇後的鄉思來襯托自己的惜別之意,尤具清新蘊藉之美。

人人盡說江南好,其實寫江南的詩詞更美!

七、《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北宋·晏幾道)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這是一首寫對心上人的相思之情的詞,上闋寫夢裡相思,詞人在夢中走向了煙水迷濛的江南,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心上人相遇。下闋寫醒後遣懷,想訴說我的相思提筆給你寫信,但是雁去魚沉,到頭來這封信也沒能寄出。

八、《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北宋·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這首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所感到的“閒愁”。上闋寫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悵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淪下僚、懷才不遇的感慨;下闋寫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橫塘,在蘇州城外,是詞人隱居之所;“梅雨”是江南一帶初夏梅熟時多發的連綿之雨。

人人盡說江南好,其實寫江南的詩詞更美!

九、《一剪梅·漠漠春陰酒半酣》(宋 ·佚名)

漠漠春陰酒半酣,風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蠶事欲眠三,桑滿筐籃,柘滿筐籃。

先自離懷百不堪,檣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燈強把錦書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這首詞的作者已無從考究,抒發的是作者對江南的懷念之情;詞的上闋寫景,用清麗洗煉的語言生動描繪出一幅清新明麗的江南春天的圖畫。下闋換轉筆峰,折入遊子的思鄉之情,“先自離懷百不堪”一句,真切地表達了離鄉懷鄉的深沉愁苦。

十、《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安史之亂爆發後,當時江南政局還算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