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容易做人難 二

修行是在學佛,而不是學凡夫。天天就這幾件事,沒有新鮮的事情出現。可是面對這幾件老事情,還是茫茫然!用功的方法講了無數次,許多方法都講過,可是大家連一個方法都不會用。你們是否真的用心修過一個法?任何一個方法沒有用心修上一段時間,你都掌握不了。抓住一個方法要反覆地試驗、揣摩,直到弄通才能撒手。

做人做事不要馬馬虎虎,要認真。你們可能會問:太認真了,是不是就不解脫了?只有當你對一件事認真投入了,才會徹底明白。只有徹底明白了,對這件事才會徹底看破、放下,從中解脫!你沒有認真就看不破,沒有看破就放不下,沒有放下就無法解脫。一件事物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沒有用心去觀察,怎麼看得懂呢?看懂了,也就意味著看破了;看破了,才放得下。只有腳踏實地,才會過後無痕。

你們可以互相觀察一下彼此的眼神,哪一個的眼神是堅定不移,充滿自信的?都是散亂,迷茫,連一個最基本的目標都沒有!沒有目標的人怎麼可能不搖擺,怎麼可能不散亂呢?你們的眼神給人的感覺往往是“無住”,似乎沒有住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實際上這種眼神不是“無住”,而是“散亂”,無法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但給人的感覺是你們對事物沒有執著。實際上你們想執著也執著不起來!心太散亂了,怎麼可能對一件事物執著不放呢?

學佛是世界上最苦的事。我們都是最容易的事不做,反而去追求難度最高的事,豈不可笑?最難的我們都敢面對、敢想、敢要,最簡單的反而不要;就是要了,也做不好。哪有這樣的道理?學佛的目的是為了將來成佛,將來也做佛,可是有哪個人像“佛”的苗子呢?

難怪社會上很多人說學佛的人很多都是笨蛋、弱智,在社會上沒有成就,要工作沒工作,要家庭沒家庭,連溫飽都沒有保障,結果學了佛以後還唱高調:這個我看破了,那個我放下了。實際上是得不到,就說自己看破、放下了。從來沒有經歷過,如何看破?從來沒有得到過,如何放下?

大家對自己每天見到的人,接觸到的事,甚至聽到的每一句話,都要覺察、內省,看看自己內在有什麼反應,不要過去就過去了。如果馬馬虎虎,隨隨便便就讓它過去了,你的素質永遠提升不了,你永遠無法改變。

在座的都是年輕人,成佛都有希望,都有份。如果不嚴格要求自己,就這樣馬馬虎虎地過下去,素質還不如沒有學佛之前。沒有學佛的時候你還知道為了工作,為了家庭,要去拼,去努力,去學習,要檢點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素質。如果不這樣做,你連工作都找不到,會被社會所淘汰。學了佛以後呢?都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對自己也不嚴格要求了。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恰恰是錯誤的!

一個當領導、當管事的人,做事不要顧慮那麼多。你想讓大家都說你好,你把事情做好了,大家自然會說你好。只有把事情做好了,才顯出你的思想、觀點是正確的。你沒把事情做好,就是再有智慧,再對,也不對,結果沒有人會說你好。適應這裡就留下,不適應就離開,有什麼好怕的呢?你是以規矩來管人,又不是以你自己來管人。就像國家是以法治教,而不是以某位領導治教;是以法律維護治安,而不是以某個人維護治安一樣。

一“香板”打下來,你相應“香板”下的意思,就留下,不相應就被“打”出去了。對於那些自由散漫、無規無矩的人,你把他“打”跑了,他還會評價說:“這裡的規矩太嚴,我受不了,走了。”而不是因為沒有規矩,不想住,走了。既然我把權利交給你,你就要敢於負責。一個人年紀輕輕的,不要想著做“老好人”。你想做好人,肯定“好人”沒你的份!你不要學頓瀚,頓瀚沒有這個魄力。但頓瀚有頓瀚的長處,他一心維護寺廟,只是個人能力缺少開發和鍛鍊。你有成佛的膽量,為什麼沒有下地獄的膽量?你敢發財,為什麼不敢賠錢?你沒這個膽量,怎麼能把事情做好?“人”都立不起來,怎麼可能成佛?你沒有這個力量,需要狠的時候狠不起來,需要慈悲的時候也慈悲不起來。因為“慈悲”和“狠”是一個力量,是成正比的。禪修 心理學 宇宙 吸引力法則 冥想 靈脩 打坐 佛學 國學 哲學

本文節選於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著作《降伏其心》

學佛容易做人難 二

東華禪寺萬行大和尚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千萬餘字著述、17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000萬多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