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容易做人難

大家入佛門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眾答:為清淨,為解脫,為成佛……)無論你是因哪種心態入佛門,有一點可以肯定:大家都想改變自己的現狀,也就是提高自己目前的素質和層次,往更好的方向發展。那麼你們可以反問一下自己:學佛以後,我是不是變得心胸開闊了?是不是會做事,會觀察事物了?是不是比以前吃苦耐勞了?抱怨的心理是否減輕了?喜歡佔便宜的心理是否還存在?內心是否比過去清淨、寧靜了?如果你沒有感受到以上所說的情況,說明你接觸佛法以後,根本沒有改變!

有的人學佛多年,不僅沒有變得輕鬆解脫,反而活得更累,枷鎖更多,壓力更重了。本來是想解脫的,為什麼不僅沒有解脫,反而感到比以前更沉重、更被束縛了呢?學佛的人都會講:“不要執著,要隨緣。”可是有幾個做得到呢?認識到了人生的痛苦和無奈,又改變不了現狀,就會比別人活得更沉重、更痛苦。不知道者,反而還自在一些。

在某些方面,為什麼我們不能隨緣,一定要強求,一定要好勝呢?拋開學佛不說,就算做人,也應該有一套自己做人的準則和方式。更何況我們現在是在“學佛”,又怎麼可能不要一套準則呢?

既然學了佛,學釋迦佛,學阿彌陀佛,學藥師佛,就不是“信佛”了。可是在我們身上哪一點像在“學佛”呢?我在大家身上沒有發現一點學佛的影子。照這樣下去,一個個都成了“無用佛”了!

世間上的事情都不會做,還想做佛!有的人是會做,但不想做。做“佛”比做“人”更復雜,更辛苦,更勞累。做人是最輕鬆的。既然人都不願意做,又怎麼可能做佛呢?佛是“有求必應”的,我們現在是連最基本的都不能應,又怎麼可能“有求必應”呢?

少稱自己是“學佛”的人!如果標準嚴一點,我們連“信佛”都達不到。因為信佛有幾項要求我們都沒有做好。不要跟俗人比,俗人既不學佛,也不信佛。大家來到這裡就不是俗人了,因為我們都想學佛。既然想學佛,就要跟佛比,不要跟身邊的俗人比。跟俗人比,你就是個俗人;跟佛比,你就是個佛。所以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所要的東西必然存在於某個地方,就看我們能否找到。

我們現在不是佛,但是讀了很多佛書,也瞭解一些佛的境界和胸懷。我們從佛經中讀到許多佛,其中有一位“清淨佛”。何為清淨?不染為清,不動為淨。何為不染?你被外境所轉,就意味著你被外境所染。被染的同時,你的心就動了。若不被外境所轉、所動,即是不染。

我經常跑到你們的房屋前後、房間裡去看看,發現都是亂糟糟的!也許你們已經解脫了,無論房間多麼亂,房前屋後多麼亂,都看得慣。如果這是“解脫”,那就意味著你內心也是亂糟糟的,也不需要整理,你已經習慣了。我看這種“解脫”還是不要為好!看不見眼前的事物,內心的事物也看不見。既然內外都看不見,說明智慧沒有打開,沒有用心去觀察內外。

只要用心觀察所做的事情,怎麼可能做不好呢?如果你認為自己修行很高,怎麼連最簡單、最基本的事都做不到位呢?有些問題是我們不知道,已經知道的為什麼不馬上糾正呢?看不清內在,就看不清外在,外在是內在的顯現。覺察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就覺察不到他人的起心動念。

學佛是一件非常麻煩、非常複雜的事。可是我們都不怕複雜,不怕麻煩,偏偏要學佛!按理講,連複雜麻煩的事都不怕,簡單的事就更不怕了。可是為什麼我們做世間上的事又嫌麻煩複雜呢?世間上的事怎麼會比學佛更復雜、更麻煩呢?世間上的事是向外而做,學佛是向內尋找。向內尋找,心要非常微細,才看得見,把握得住。

為什麼我們要天天拜佛呢?因為佛是我們的榜樣,值得我們拜。既然我們瞭解佛,為什麼不按佛的標準要求自己呢?說你們沒有觀察事物是冤枉了你們,你們也在觀察。但是為什麼觀察不到位呢?散亂心太重了,無法集中在一個點上,持續地觀察下去。實際上學佛是這套方法,做外面的事也是這套方法,內與外所用的原本是一套方法,天天都在用。可是有的人學佛十幾年了,有的做世間上的事幾十年了,還是不會用,還是學不好,做不好!

當對一件事情拿不準的時候,要多請教周圍的人,不要自以為是。學佛的人好多都不願意向人請教,卻總喜歡與人辯論。為什麼不願意向人請教呢?因為虛榮心太強了,太要面子了。如果連這些最簡單、最基本的都突破不了,又怎麼能學佛、成佛呢?如果“佛”還有面子,那還是佛嗎?不走出自己思想的框框,根本無法改變自己內在的素質!

看上去一個個都在發呆,眼神都是渾渾噩噩,茫茫然!修行不知道方向,做事也不知道方向。因為對任何事情都沒有用心去體驗過。哪怕你學會用心做一件事情,以後無論做什麼事情,你也會用心去做。因為你從來沒有對一件事情專一過,所以你的心始終處在大散亂中。如果曾經對一件事情專一過,你就有了專一的記憶,以後做任何事情你都能專一。

讓大家做事,大家都不會。可是別人一做事,大家又都會挑毛病,說人家做得不對。既然如此,為什麼自己不去做呢?我們這裡有幾個人做得非常好,真的是任勞任怨,像學佛的樣子。雖然他們不是佛,但是他們在拿佛的標準要求自己。禪修 心理學 宇宙 吸引力法則 冥想 靈脩 打坐 佛學 國學 哲學

本文節選於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著作《降伏其心》

學佛容易做人難

東華禪寺萬行大和尚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千萬餘字著述、17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000萬多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