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直擊中國區塊鏈界的強大存在——「浙大系」

您正在閱讀算力智庫第141篇原創作品

算力說

在最新發布的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浙江大學首次躋身世界百強,位居67位,成為繼清華和北大後,中國進入全球百強的第三所大學。而浙大在區塊鏈領域,也是全國高校中當之無愧的領軍者。浙大為何會在區塊鏈領域如此活躍?象牙塔與區塊鏈的結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算力智庫專訪了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張宏鑫。

這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由少部分人開始嘗試,等做成後才慢慢推廣。

1999年5月17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佈了SETI@home軟件。SETI即“尋找地外智慧生命”項目的縮寫,通過接收和分析外太空無線電波來試圖尋找外星人。由於處理無線電波需要大量計算機算力,SETI@home便應運而生。任何人安裝該軟件後,都能貢獻自己電腦的算力,為SETI項目出力,這也成了最早的分佈式計算項目之一。

觀察│直擊中國區塊鏈界的強大存在——“浙大系”

SETI項目至今仍在運行

彼時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國浙江大學,一位叫張宏鑫的博士研究生正在計算機系的實驗室裡,埋頭做著計算機圖形研究。除了驚歎那臺圖形工作站的價值有80萬元之巨,他更感嘆於Unix操作系統帶來的“開源”思潮——當大多數普通人還在學習Windows98時,世上已經有一群人在秉承開源精神開發軟件。

時間差不多又過去10年,有一群自稱“密碼朋克”的人聚集在網絡社區中。在點對點下載軟件BitTorrent盛行的年代,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第一枚數字貨幣被從第一個區塊中“挖出”。“去中心化”、“點對點”等概念才真正為世人所知。

這時的張宏鑫,已是浙江大學的一名老師。儘管從事了多年計算機圖形研究,但他的新發現是:可以用“挖礦”測試顯卡性能。他就這樣在無意間成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礦工”。

2014年,張宏鑫與阿里雲合作,在業內首次開發出了“渲染雲”專業圖形計算算力調度平臺。這一與SETI@home基本概念類似的系統,曾創下同時調集12000臺電腦算力的峰值記錄,也是他在分佈式架構上的一次成功實踐。

2018年,浙江大學因在區塊鏈領域表現活躍屢屢見諸報端,成為全國高校中屈指可數的區塊鏈領軍者之一。

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浙江大學是杭州唯一的985、211高校,在最新發布的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浙江大學首次躋身世界百強,位居67位,成為繼清華和北大後,中國進入全球百強的第三所大學。

浙大在新興的區塊鏈熱潮中更是走在前列:對內開設課程、成立實驗室,對外與企業和國際合作,可謂多點開花,成果頗豐。

觀察│直擊中國區塊鏈界的強大存在——“浙大系”

而在區塊鏈業界,“浙大系”更是一塊響噹噹的招牌,甚至已經成為了杭州的區塊鏈名片。“浙大系”與浙大究竟有何淵源?據算力智庫瞭解,目前在浙大內部,區塊鏈有關的項目基本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實施,並由學院的數位老師牽頭。

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教授領銜成立了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陳純院士還擔任了趣鏈科技的董事長,該公司開發了自主可控的國產聯盟鏈平臺,服務於數字票據、數據交易、股權債券、供應鏈金融、物流管理等領域。

另外,由何欽銘教授的學生黃步添博士創立的雲象區塊鏈,在杭州及中國區塊鏈業內知名度頗高。該公司是Hyperledger成員,旨在打造企業級區塊鏈技術服務平臺,服務領域包括金融、供應鏈、不動產登記、徵信等。

而張宏鑫教授的區塊鏈實踐則更為學術。他參與成立了浙江大學未來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獲得御風資本董事長馮侖的投資,並由萬向區塊鏈董事長肖風任顧問。另外,張宏鑫教授還與浙大管理學院合作,成立了數字資產與區塊鏈研究所。

對於浙大的這些區塊鏈實踐,張宏鑫教授認為可以用老子《道德經》中“無為而治,小國寡民”的理念來概括。

“浙大官方並沒有一套完整的行政體系和政策來指導我們如何去做區塊鏈,但這恰恰是一個很好的氛圍。這就像區塊鏈中所說的共識機制,並沒有一箇中心機構來告訴你怎麼做,而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團體,都在朝同一個方向走。”張教授說。

事實上,“浙大系”遠不止這幾位教授和這幾家企業。據浙大資料顯示,秘猿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謝晗劍、DAEX聯合創始人唐瑞琮、複雜美科技創始人吳思進、數秦科技創始人及CEO高航、遊奇互娛CEO曾利民、萬向區塊鏈實驗室負責人杜宇、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院長張一鋒、空天區塊鏈CTO梅繼贇、泛城資本創始人陳偉星、比升資本區塊鏈投資基金創始合夥人邵建良等都是浙大校友。

誰又知道,在“無為而治”的理念下,在“浙大系”的範圍內,是否會誕生下一個區塊鏈巨頭呢?

窪則盈,滿則溢

儘管是計算機科班出身的“理科男”,但張宏鑫教授談及區塊鏈時,更喜歡用哲學視角來解讀。

張教授借用老子“窪則盈,滿則溢”的理念來說明,當前區塊鏈的魅力就在於其缺陷。因為往往完美的事物就會“盛極必衰”,而不完美的區塊鏈才是有無限可能性的。

當全世界都在討論區塊鏈如何實現產業應用落地時,張宏鑫教授卻表示:“落地應用還真難講,把眼前能看到的比特幣和以太坊兩大區塊鏈搞好,就已經很不錯了!”

觀察│直擊中國區塊鏈界的強大存在——“浙大系”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張宏鑫


對於為何不自己成立區塊鏈公司,張宏鑫教授表示:“我更希望我的學生去創業,而老師還是應該教書育人做科研。”

令人期待的是,就在暑假後的新學期,浙大的《區塊鏈與數字資產》課程要推出了。據張宏鑫教授透露,該課程首先會面向計算機網絡安全專業二三年級學生開設,內容以區塊鏈基礎知識為主。當然,與社會上的區塊鏈“速成班”相比,大學課程還是會有一定的專業性和理論特色,也會讓學生有參與實踐的機會。

對於外界猜測頗多的“數字資產”內容,張宏鑫教授表示:“其實我們在成立數字資產與區塊鏈研究所時,就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狹義來看,數字資產包括了數字貨幣,但我們更希望大家從廣義的視角來看待數字資產,也就是要認識到數據的價值。”

張教授表示,數據是未來互聯網世界需要探討的一個重要邏輯。我們都認為數據應該是私有化的,屬於個人的,更是有價值的。而區塊鏈恰恰是數據確權和價值傳遞的解決方案,比特幣本身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數據私有化案例。

算力智庫在浙江大學還感受到,不僅校方和老師對區塊鏈有著開明、積極的態度,學生對於區塊鏈更是充滿熱情並付諸實踐。

浙大畢業生許墨涵告訴算力智庫,浙大區塊鏈氛圍濃郁,學生還自發成立了區塊鏈俱樂部。

“我的本專業其實是社會學,之前在學校裡也做過音樂劇社。但後來發現區塊鏈很熱,也發現了一些金融行業的痛點,於是就切入了,感覺還是有機會去佔領市場的!”許墨涵說道。

如今,許墨涵是數字資產量化交易平臺OldDriver的CMO,該平臺在前期實現良好收益率的基礎上,又孵化了“錢包圈”APP,業務版圖不斷擴大。據許墨涵介紹,該團隊中超過一半的員工都是浙大畢業生,可以說是“浙大系”中的新生力量。


觀察│直擊中國區塊鏈界的強大存在——“浙大系”

OldDriver團隊CMO許墨涵

對於學生們的表現,張宏鑫教授只說了一句話:“學生們做的不錯!”

奧卡姆剃刀

對於區塊鏈在市場層面的願景,張宏鑫教授再次引用了哲學概念:“我們應該用奧卡姆剃刀來剃一剃。”

奧卡姆剃刀的核心思想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

張教授認為,在區塊鏈初級階段,應該以簡單有效的方式去嘗試落地。比如,浙大就沒有官方設立區塊鏈體系。又如,現在有不少區塊鏈資本也沒有複雜的評估機制,甚至僅憑兄弟情義就認定一個項目投資。

“我覺得這些都是很好的嘗試,如果能用簡單有效的方式達成目標當然最好,沒有必要再增加出很多東西。”張教授表示。

張宏鑫教授最後強調:“奧卡姆剃刀更應該用來剃除那些惡意惡行,比如各種割韭菜的不良動機和做法,都應該去除。”

再次回想2008年比特幣誕生之時,許墨涵還只是箇中學生。今天,新生一代已經從浙大走出,在前輩們的區塊鏈情懷感召下,開始了應用落地的新探索。

畢竟,這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由少部分人開始嘗試,等做成後才慢慢推廣。

文章所載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且不構成投資建議

敬請注意投資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