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拒幫領導訂盒飯,你怎麼看?

梁辛




這種情況出現在90後的身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為什麼說是正常的,因為這是深受90後從小到大生長環境的影響。與之前的70、80後相比,90後有著明顯的自身特徵,尤其體現在如下兩點上。


個性強烈


90後基本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6大1小的家庭模式是非常普遍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成為了被寵愛的唯一焦點,父母疼愛的程度也就有過之而無不及了。長久下去,孩子勢必形成一種優越感,極端一點就會多以自我為中心去考慮問題,不願意接受與自己意願背道而馳的建議,更不願意委曲求全地去迎合別人

,無論對方是自己的長輩還是上級。


經濟基礎


這一點也好理解。90後一代人成長的家庭環境比上一代還是有著明顯的提高。由於父母本身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在事業發展上也有一定的成績,經濟累積自然達到了一定的水平。這樣就造就了他們的子女在步入社會、踏進職場後不一味地為收入而發愁,相反他們可以把自己的興趣和志向考慮在先來尋求發展。


綜上兩點,可以看出90後不會因為領導的一個指示就立即執行的情況實屬正常。他們更多的會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意願來考慮這件事是否值得去做,而不僅僅考慮的是上下級的關係問題。


不知小夥伴們是否同意此觀點呢?


蘇珊職場進化論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現象,而且有逐漸蔓延的現象,應該及時加以引導。作為資深HR,來談一談職場文化和職業價值觀的代際衝突問題。不要一棒子打死這位90後實習生,也不要聽之任之,任其自由散漫下去,幫助他們走好人生之路。

第一:如果我是部門主任,應該怎麼處理這件事情。

有一句話名言,大意是:自由在規矩的前提之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何況職場?職場恰恰是講規則的地方,即使在谷歌這樣創新型企業,也是講規則的,規則就是你可以有限的自由,你可以帶狗來上班,可以上班吃零食,可以玩遊戲,但你不可以不在期限內不出業績。

如果以我的暴脾氣,我會當場讓這位實習生滾蛋。但職業習慣告訴我,我會給這位90後一次機會。我會忍住火氣,給他講一講“大道理”,如果他能聽見去了,愉快地訂盒飯了,這件事就過去了,也沒有必要上綱上線。如果他堅持他的理念不變,我會請他離開我的團隊。沒辦法,我有我的職業觀。你若不合,請你離開。

第二:面對代際文化衝突,還是要認清現實。

無論這個時代怎麼發展,職場成才的規律基本不會改變。就是你要懂得崗位職責、崗位規矩,熟悉業務之後,你才可以駕馭業務。任何90後,就算是天才,也無法逾越這個過程。不可能,不經過實踐鍛鍊,就一步登天,成為總裁的。這是所謂的偶像劇裡的鏡頭,現實生活中極為少見。

現在90後有個性,有脾氣,這是時代造就的。再說,90後完全有底氣耍脾氣。比如,我招了一些90後,說句難聽話,個個都比我有錢。因為我還要養家餬口,甚至養著一位他們這樣的90後。然而他們含著金湯匙出生,等他們到我這個年齡,衣食無憂,甚至財富過剩。他們有底氣,不看我的臉色。大不了辭職走人,為什麼趁著幾千萬的家產,在你這裡受委屈呢。

第三:堅決反對任性可以自由發揮,這樣害人害己。

舉一個親身經歷吧。我單位就有一位富二代90後,上班就來打發日子的,開著寶馬上班,比我這位總監趁錢的多。征服他們,就不能完全靠權力和職位,有時候要用人格去影響他們。在他們眼裡,不服就是不服,不會屈服職位壓力。但是這種任性,最終可能毀了他自己,也影響了團隊。

這位富二代,有資源有背景,不安排活兒還不幹,非要攬著核心業務。有一次,讓他去給客戶交接一批貨物,千囑咐萬叮嚀,讓他很不耐煩。由於他的任性,導致這一批貨物被騙,公司損失上千萬。公司老總實在不敢替他背鍋,沒辦法,只能以瀆職罪送他進去了。這就是任性,害人害己的典型案例。

綜上,有人說要保護90後的天性,我還是不認同這個觀點,職場有職場規矩,講規矩不排斥天性,講約束不是與創新有矛盾,一切都應該在職場規則和職場文化下運行。回到上述案例中,要教育90後實習生,接受給團隊訂盒飯的認識,這不是壓制你的天性,這是融入團隊的基本人性。我相信只要給他們講明白道理,他們都是懂事的孩子,不必要大驚小怪,更沒有必要否定年輕人,幫助他們慢慢成長。


職場火鍋


其實作為一個老年人,我遇到過很多位90後這樣對待我:

第一次,有一年的世界盃,是晚上決賽,我們有一款下酒菜的零食晚上有很多人點外賣,就需要晚上有人來在辦公室接電話當客服安排外賣,我們就請了一位90後的在校大學生,然後第二天早上9點的時候,我到了辦公室,居然那90後還沒有離開,我就很關心的跟他說:“咦,你怎麼還沒有回家休息呢?”他突然拍桌子站起來把我嚇了一跳,對著我大聲說:“我要投訴你們公司,通宵了一晚上,你們公司居然不給我安排早飯!!!”…………我直接無語…………

第二次,一位剛剛畢業大大學生,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然後跟我們的HR第一句話就說:“我是來應聘工作的,我要到你們公司來搞管理?”…………

第三次,大概2010年的樣子,我在做一個項目,招了70多位兼職的大學生幫我在家裡的電腦上處理數據,然後在發工資的那天,由於財務出差不能按時發工資,然後也跟所有人說明了情況,但是有一位90後跟我的助理說:”你們怎麼不發工資“,助理說:“確實很抱歉,財務今天不在,明天回來,明天給你發看行嗎?”90後說:“這恐怕不行,你們老闆在不在,看來明天我要過來找你們老闆談談!”(主要是說話的語氣和表達的方式)…………

關於90後拒絕幫領導訂盒飯,從內心上我是理解的,如果真要像美國那樣公對公,是沒有理由免費去幫領導買盒飯,因為老闆只是購買了員工的工作時間。但是這是在中國,雖然現在90後,00後崛起了,但是:

第一: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講究的是輩分,所以一般都由最小的去打飯是可以理解的通常情況,如果老闆這個時候又正在忙呢

第二:中國很多時候是公私不太分的,其實領導讓你去打飯,你應該是高興才對,因為這是信任,對公關於轉變為對私關係的開始,人做好了,情商高了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另外,對於領導來說,很多時候考察一個人,並不是只是看工作的成功完成與否,更多的時候都是通過這種類似的小細節來判斷人的情商和親遠關係的。

所以結論是:當然90後可以拒絕去打飯,但是可能拒絕的是人生的一次機會。雖然你可以說自己的實習生,實習完了就可以走人,但是如果情商稍微高一點的人會珍惜各種機會,珍惜各種人脈關係,多認識一位老闆多一條路,除非他本身是一個富二代,根本不屑這家小公司的老闆,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的情商,敗家的可能性也不小,廣結善緣,方能長遠。僅僅只是叫個盒飯,又不是讓他做什麼特別丟臉,特別有損失的事情,現在表面上拒絕的是盒飯,其實拒絕的是自己隨和、豁達的人生。


高臻臻的腦細胞


題主要注意一個細節,主任是讓實習生幫忙給大家訂盒飯,而不是給領導自己



給大家訂盒飯,通常是為了加班。如果這位實習生不訂,那全體員工就得分別訂,或者由其他同事來為大家訂。這是部門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為領導服務。這個工作本身就應該由部門裡機會成本最小的人做,才會利益最大化——這個人如果不是實習生,而是老員工,那麼才叫有問題。



退一步說,即使幫領導訂盒飯,也要注意一個細節,是幫領導在辦公室訂盒飯,而不是幫他在家裡訂飯。領導在辦公室吃盒飯,而不能去餐廳或回家吃,大多也是因為有突發性的工作需要處理,顧不上吃飯。

這時幫他/她訂盒飯,實際也是部門工作的一部分。



這些年,前前後後帶了四屆實習生了。無一例外都是90後。我感觸比較深。90後確實更聰明,更獨立,但是並沒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樣,或者這個題目是描述的那樣,“你若端著,我就無感”。他們還是比較乖,願意做小事,做瑣事的。 而在我們帶教老師的角度,當然也要注意,不能只讓他們幹小事幹瑣事,要讓他們直接參與業務,做有挑戰的事,和有趣的事,這樣才能培養歸屬感,產生成就感

。業務難題和事務性工作的比例,應當根據實習生自己的特點來調整。



像題目中這樣的實習生,要麼我就放棄他,讓他自己去無感吧。要麼就要多敲打,讓他了解工作無貴賤,都在做貢獻;更重要的是,讓他明白自己就是工蜂工蟻,應該在分工中明確角色和定位;再和他比較一下他的每小時實習工資,和其他老師的每小時工資,誰來訂盒飯對部門而言成本收益最優



當然,真正聰明的小孩不用這樣點醒,就應該會明白道理。如果這樣點也不懂的,我們也不會考慮留下來作夥伴了。

以上意見作參考。


林海



我是一名80後,說說我曾經的經歷:

讀書時,我也曾在某單位實習,記得有一次中午開會,開會前主管說“領導中午沒吃飯,估計也趕不上了,你去幫他買份飯。”並叮囑我去“711”定份快餐就好。

我屁顛屁顛地跑出去找到樓層的711,發現711竟然是辦公室,問候才知道,主管嘴裡的“711”是seven-eleven。給領導買完飯之後,我屁顛屁顛地給主管拿了去,主管拿到了領導辦公室。

我想整個過程裡,領導肯定不知道飯是我買的,但是這又能怎麼樣。

在以後的日子裡,每次工作中有問題,我去請教主管,主管都會“知無不道”的告訴我,而且我最主要的工作技能都是從這位主管那裡學來的。

現在想來我當時的心態:



1、擺正自己的位置,我就是實習生,除了打雜,我什麼也不會啊!買飯就是打雜的一種,這屬於我的職責範圍。

2、我是學東西的,互惠才能互利。學東西就有學習的心態,而且別人憑什麼教我一個實習生啊?我儘自己努力幹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好意思向別人請教呢。


如果這位90後是不是背景深厚,家財幾千萬,去實習只是走個過廠,否則我不建議這樣做。

我現在也帶實習生,但是我依舊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如果實習生過來請教,我會知無不言,但是如果我覺得實習生根本就不認真對待實習機會,並且自認為“才能”高過任何人,我也就由其實習了。

在此,我提醒各位家長,如果不能保證孩子一輩子衣食無憂,讓孩子在社會上快速成長的最好方式是教會他“放低自己”。


幸福媽媽的秘密


我覺得這個事情裡面雙方都有問題。我見過太多領導命令不到動員工的情況,這種情況往往是部門特別不和諧,領導沒有威望、員工沒有紀律性,兩敗俱傷。

1、先說90後的問題。

90後怎麼了,渴望靠自己的能力去打破不合情理的規則,那就更得需要打磨了,你必須先明白一點:你不是老闆,你是員工,你現在只是規則的適應者,而不是參與者和制定者。那你人在屋簷下,就得低著頭啊,這是顯而易見的,當你碰過幾次釘子你就明白了:職場有一項潛規則是不會寫在崗位職責裡的,你也無據可循,那就是領導交辦的臨時任務!

2、再說說部門領導。

我不知道這個90後員工以前有沒有做過同樣的事情,這次只是第一次做就拒絕,還是做過太多次,這次實在忍不了了而拒絕?但不管怎麼樣,領導的能力是受到質疑的,你連這麼點問題都搞不定,怎麼可能搞定大項目呢?身為管理人員,連員工的特別和訴求都不清楚,當什麼管理者!

不論如何,一次這樣的對話,領導一定會記住這員工,這員工以後的日子也不一定好過,還不一定能繼續工作下去,何必呢?

建議90後的同學們該內斂的時候還是內斂,定個盒飯怎麼啦?以前的文化裡,徒弟每天都得給師父把茶泡好,誰讓人家要教會你很多技能呢?“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啊。

建議這個領導,可以分散人員來做這個事情嘛,比如每人定一天,沒必要讓一個新來的員工一直做這事,這樣他也找不到歸屬感,如果實在忙,畢竟人家是工作以外的事情,就好好跟人家說唄,教東西的時候也主動點,大家雙贏多好。


職場潘多拉


90後相比較於70和80後而言,的確是自我意識多了一些,其實這種意識的增多是時代發展所致,我們並不能單一的評論這種自我意識好或者是不好。但是針對90後拒絕幫領導訂盒飯這件事而言,我感覺90後的做法未免有些太偏激或者是太獨斷自我了。如果說90後認為幫領導訂盒飯就是在盲目的順從,所以拒絕,那麼這種想法還不是偏激嗎?領導讓你去幫大家訂盒飯也許並不是在刻意為難你,也許只是給了你一個與大家更進一步相互瞭解的機會,但是你卻把好心當成驢肝肺的誤認為這是在潛規則你,只因為你是新人。其實你有沒有再反過來想想,反正到了該吃飯的時間,大家都是要訂餐的,你作為新人難道不應該積極主動一些,多承擔一些雜物活兒,進而儘快的拉近與大家的距離,這也方便你以後在工作等各方面的學習和提高啊。

的確你是來實習的,不是讓你專門來給大家訂盒飯的,你就這麼直率的回絕,有沒有考慮到領導的面子往哪兒擱的問題?有沒有考慮到公司其他同事對你的看法?難道你還奢望公司同事在心底暗自為你鼓掌加油嗎?不會的,他們只會在心底覺得你太自我不好相處,連個小事都不願意為大家做,既然在你有能力幫助大家的時候你選擇了拒絕,那人家為什麼要對你慷慨相助呢?

早已形成的規則與習慣並不是僅靠一人之力就可以改變的,所以不要傻了,總是生存在自己編織的生活藍圖中,時間久了你就會感覺到自己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了。所以還是認清現實吧,你可以有骨氣,但是請找準時機!

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職場達人“這個饅頭有餡”。獲取更多職場實用技能,請點擊頁面頂端【關注】。


饅頭聊職場


90後這個群體是由一個個90後個體組成的,這裡面既有90後精英,也有90後笨蛋,精英中不乏有公司CEO、高校講師、科學家、王牌技術猿,笨蛋中不乏啃老族、遊戲沉迷者、社會流浪漢和普通打工一族。作為一個拒幫領導,實際上是拒幫同事們訂盒飯的90後,說到底只能說這個小夥子的思想還沒融入社會,還沒融入工作中。


在單位裡面,幫同事或領導訂盒飯,雖然不是崗位上的職責,但是職場中人要有三需知,才能基本上勝任工作崗位上的要求。一是需知做什麼事有沒有規定,這就是辦事的依據;二是需知做什麼事的程序,這就是辦事的流程;三是需知處理好同事、上下級的關係,這就是溝通的重要性。

在社會上從事活動也好,在一個單位裡面工作也好,任何一個90後的員工,都有遇到困難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同時也應該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學會主動去幫助別人,幫忙訂盒飯是如此,見到同事加班,或者因為家庭有突發情況,或者單位臨時安排任務給他,而他手頭上的工作需要您這個新人接手時,首先態度上一定要端正,一定要主動,一定要積極,因為能力是需要時間去考驗的,而態度往往是很直觀的;其次是有上班之外主動加班的毅力和韌勁,因為活是累不死人的,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第三就是當別人的活需要您幫忙時,除了敢接,也要確保有能力做好,要懂得列出任務清單,按照輕重緩急來處理,明確具體工作步驟和重要環節。


作為領導,如果遇到90後員工很有個性,不懂事,如果有合適的人能替換,那麼不妨就直接換人,但是如果沒有人替換的話,那還是得耐心地教育和引導好,首先是做好談心教育活動,引導這個不肯幫同事訂盒飯的90後要懂得“人情練達即文章的道理”;其次是針對90後員工工作不主動的情況,分配工作給他的時候,要明確具體任務目標、完成節點、工作成效,以及提醒他定期彙報工作進步;三是針對其能力和閱歷不足,可以安排一個有經驗的懂90後心理和行為的人去多帶一帶他,讓他工作早日上手,如果說,都耐心培養和教育了,這個90後還是上不了手,那就辭退他。



這個事也在提醒其他90後,面對現在一些90後同齡人不懂事的情況下,不能也抱著跟他們差不多就行的想法,而是要知道正是別人不行,才能襯托您這個90後行,除了要學會與人加強溝通,更重要的是學會提高組織辦事能力,訂個盒飯是小事,重要的還是要有能力策劃和組織大型活動,例如領導安排您組織一個年會,首先您就要在活動前問清楚領導,活動的意義和目的,確保活動取得針對性;其次,做好活動前的準備,最主要是制定活動實施方案,明確年會的主題、方式、地點、參加人員、邀請人員和活動要求;三是做好彩排和踩點,開好協調會;四是在當天具體年會活動中,要明確分工作組,細化各個工作環節的責任人和應急準備工作;五是做好活動的總結和宣傳工作。這樣90後的您才能成長得更好更快。



嶺南觀察


純粹是腦子壞掉了。就算是正式入職的員工,在工作的前幾年也經常要做“打雜”或其他老員工不願意做的繁瑣事情,更何況一個實習生。

用腦子想想,訂盒飯,拿快遞,打印材料,整理資料,這些事情是一定要有人做的,如果公司沒有請專門的秘書來處理這些事物,那誰最適合做?用經濟學的角度,那自然也是單位產出最低的人來做這些“低價值”的事情。實習生不做,難道領導親自訂盒飯拿快遞嗎?那這個公司基本完蛋了。

其次,從人情世故的角度來看,你實習生是來學習的,可是公司裡沒有誰有義務來教你。你啥都不懂,想做事就要問老員工,他們都有自己的事情做,時間很寶貴,為什麼要教你?但是如果你幫他點忙,主動拿份快遞,訂個盒飯,這樣人情往來就建立了,雖然不是什麼大忙,但是在別人心裡,你們算是有交情了,這個時候你去請教他一個問題,他沒有特殊情況肯定是願意指點一二的。這是每個正常人都有的心態。

如果你不主動幫助別人,你有疑問的時候,別人憑什麼幫你?一個實習生,還真以為自己能有多大產出嗎?

如果你真的有能耐,做的事情比正式員工都很有價值,那相信我,領導也不會讓你去訂盒飯的。

所以,公司有這種雜事,我建議實習生最好主動去做,積極的去做。除非這個領導只讓你訂外賣,其他有價值的事情,可以學到知識的事情都不讓你接觸,完全沒有學習的效果,那你就直接辭職好了。只有這個情況,“我是來實習的”這句話才有道理。


尼克六六


90後,是一代人,一代人有共性,也有個性,目前代際發展的趨勢是:新一代比老一代的共性弱化,個性強化,比如60後,一代人的思維模式、行為習慣都很相近,而到了90後、00後,就千差萬別了。在這個提問裡,雖然用的“90後實習生”這個說法,但也只能說明是個別90後,並不是所有,如果由此得出推論“所有的90後都拒幫領導訂盒飯”,這就荒謬了。

不過的確也會有別有用心的人,用這類小事情來推論出一代人如何。


這本身根本不是個什麼事。

每位90後,面對訂盒飯的要求,給出的反應可能不一樣,訂或者不訂,有什麼說辭,其實都沒什麼大不了,不必上綱上線。“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訂盒飯的。”這個回答並沒毛病,但有些人可能就不滿意了,覺得你來工作怎麼了,難道幫忙訂個盒飯這樣的小事也計較?這隻能表明,公司和實習生之間不相匹配,實習生可以去找適合自己的公司發展,而公司也可以找到願意訂盒飯的實習生。如果大家的選擇機會都很多,那訂不訂盒飯的重要性,難道重要過工作?


這個問題其實倒是可以作為一道面試題:

如果領導讓你訂盒飯,你怎麼辦?

公司可以按自己的標準來衡量應聘者的回答,確定是否錄用。



而對於應聘者來說,成為實習生,也要看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想學東西,不需要為小小的盒飯事件而影響到自己,如果覺得訂盒飯傷了自尊,而又有能力選擇別的公司,那就換家公司實習。


從職場人際和生涯發展的角度,其實不管是80後、90後還是00後,做好工作和人際的平衡都是必要的,即使在未來選擇了自由職業,最好也要經過在公司學習發展的這個階段才好。

一個好的團隊,說實話根本不需要在意這些,同事們互相幫忙買杯咖啡、訂個盒飯,這值得計較嗎?這是不合情理的規則,還是情感的潤滑劑?看法不同,自然做法也不同。


突然間想到公司以前有個做法很好:以前在研發工作的時候,有研發助理統一幫大家訂飯,平臺裡有一個專門的小模塊,來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