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潮:川普把矛頭指向中俄,國際恐怖主義難道不是威脅了?

自從美國發動全球性貿易戰以來,華盛頓與歐洲盟國的關係也發生重大調整,與俄羅斯繼續交惡而且程度愈深,對伊朗實施“史上最嚴厲制裁”並積極準備軍事行動,以及對眾多國家的內部事務橫加指責……世界各方都在為了捍衛自身利益而被動應對,國際恐怖主義好像從輿論層面已鮮有人提及了。英法等歐洲國家相繼發生的汽車撞擊人群和持刀殺人事件,雖然導致多人死傷,媒體的關注度已明顯下降。至於在中東非洲敘利亞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地動輒導致數十人傷亡的恐怖事件,輿論甚至都懶得去評論了。國際恐怖主義難道真已讓人們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

1991年年初,老布什總統以執行安理會決議之名,領導幾乎所有盟國和準盟國參與的龐大的聯軍,發動聲勢浩大的“沙漠風暴”軍事行動,不僅把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趕回老家,而且將薩達姆苦心經營的數十萬共和國衛隊徹底摧毀。薩達姆政權得以苟延殘喘,不是因為老布什發了善心,而是美國出於戰略考慮留了一手。為時半個世紀的冷戰剛剛結束,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如日中天又“挾聯合國以令世界”。“沙漠風暴”以美國大獲全勝而告結束,“零傷亡”,軍心大振,民心大振,美國名聲大振。繼任的克林頓總統率領北約盟軍於1999年發動科索沃戰爭,在對南斯拉夫進行了長達69天的狂轟濫炸後,米洛舍維奇總統束手投降,美國再次大獲全勝,兵不血刃,士氣大振,聲名大振。

2001年的“9·11”事件是美國本土有史以來受到的首次大規模打擊,被小布什總統視為向全世界推行美國新霸權思想的戰略良機。恐怖主義被列為美國的最大威脅,“大中東民主計劃”隨之出籠。美國再次以執行安理會決議名義,率領北約盟友出兵阿富汗打擊“基地”組織。在阿富汗局勢未靖的情況下,小布什又決定以反恐名義開闢伊拉克戰場,活捉薩達姆並送上絞刑架,完成了父親的“未竟事業”。

小布什“保守主義政府”本以為會像前兩次戰爭那樣“兵不血刃”,飽受苦難的阿富汗和伊拉克人民會張開雙臂歡迎美國大兵,殊不知當即在泥淖中越陷越深,數千名士兵亡魂、數萬名傷殘人員和花費數萬億美元的後果是戰爭狂人做夢也不曾想到的。美國由此從頂峰跌落,也為自己的脖子上套上了兩根絞索,國力衰敗和國際影響力急降,也是發動戰爭者始料未及的。

奧巴馬繼任後提出從兩個戰場撤軍的設想,竟然得了個諾貝爾和平獎。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就反覆指責兩場戰爭是美國國力急衰的根源,他當選後要抓緊撤軍和不再與俄羅斯進行耗資巨大的戰略對抗,最緊要的是歐洲盟國必須把虧欠美國的鉅額“保護費”交足,還必須把以前的都補齊。

在美國強大壓力下,歐洲盟國已答應提升軍費,但“補交實難從命”。特朗普改善對俄關係不但未能如願,美俄陸海空天軍演輪番升級,互逐外交官規模空前,兩國關係甚至低於冷戰時期。美俄首腦赫爾辛基峰會後,兩國交惡愈深。

反恐問題上,特朗普指出,奧巴馬從伊拉克撤軍的決定系錯誤之舉,因為恐怖主義為害更烈,美軍處境更惡,百萬無辜亡魂和數萬難民使財富聚積寶地的中東地區永無寧日。歐洲成為恐怖主義重災區。細情不表,因為地球人都看在眼裡,明在心裡。

特朗普在批評奧巴馬從伊拉克撤軍系錯誤決定的同時,於去年8月21日發表“阿富汗和南亞新戰略”政策講話,宣佈將向阿富汗增兵,而且要求北約盟國同時增兵。特朗普同時宣佈將懲戒“反恐不力”的巴基斯坦。

當初出兵阿富汗時,美國就宣佈北約未來的命運與阿戰前途緊密相關,阿戰是北約開闢的新戰場,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特朗普宣佈違背競選諾言向阿增兵,又強奪阿政府與當初的死敵塔利班談判,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美國主導的全面反恐戰爭業已失敗。在伊拉克和敘利亞被打散的“伊斯蘭國”組織成員並未被消滅,只是作鳥獸散了,不少人跑到了阿富汗,繼續與美軍為敵。美軍也承認,分散行動的恐怖分子更難對付,亡命之徒危害性更大。

2017年9月27日,美國防長馬蒂斯從印度飛抵阿富汗。飛機剛降落,6枚火箭彈先後飛來,造成1死11傷。10月23日凌晨,時任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乘坐美軍C-17運輸機,秘密飛抵“世界上最危險國家”阿富汗,目的只有一個:壓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和談。因為勝不了又打不下去了。兩個小時後便飛往伊拉克,對兩個反恐重點國家進行了“一天外交”。此後,美國高官再未去過阿富汗和伊拉克。

反觀今天的阿富汗形勢,塔利班仍佔據著半壁江山,在政府軍和美軍控制地區仍可自由活動,隨時都可發動恐怖襲擊。塔利班在不斷髮動襲擊的同時,還發話要與政府軍“停戰”,不時使美軍也感到“欣慰”。但塔利班已明確表示,只要美軍還賴在阿富汗一天,就一天不停止抵抗。

特朗普就任後對競選期間所做承諾基本上都在兌現,唯獨將從阿富汗撤軍變為增兵,等於承認所謂的“全面反恐戰爭”歸於失敗。實際上,美國“選擇性反恐”和“利用性反恐”,所謂的反恐實難取得切實效果。

美國去年底發表的《國家安全報告》,把國際恐怖主義從第一威脅後移至中俄和朝鮮伊朗之後的第三位,西方輿論也隨之起舞。

特朗普雖然轉了方向,但美國和盟友特別是歐洲盟友的安全環境並未改善,國際恐怖主義仍然猖獗。國際恐怖主義仍然是世界安全的重大威脅,美國的現行政策更對國際安全增添了諸多動盪因素,甚至開闢新的戰場,值得各國高度警惕。

作者:孫海潮,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原駐法國大使館政務參贊、公使銜參贊,駐中非共和國大使

文章來源:上觀,2018-08-28

(原題為:孫海潮:特朗普把矛頭指向中俄,國際恐怖主義難道真的不是威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