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大明:麥凱恩去世將引發連鎖反應

刁大明:麥凱恩去世將引發連鎖反應

81歲的美國國會老牌參議員約翰·麥凱恩25日因病去世。麥凱恩在共和黨內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其長期擔任領袖的軍事委員會所管轄的防務領域,更是頑固地堅持著極端鷹派立場與冷戰思維。他的離世將在美國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距離2018年中期選舉還剩70多天,麥凱恩離世而導致的國會席位空缺,無疑再度刺激了目前驢象兩黨早已緊繃的神經。事實上,按照美國聯邦憲法及亞利桑那州相關法律規定,由於今年已無時間初選,州長將直接任命臨時參議員,直到2020年再次補選產生出完成麥凱恩任期最後兩年的人選。這就意味著,麥凱恩坐了31年的席位在未來4年將很可能陷入兩度易手的尷尬。

雖然州長只能選擇一位與麥凱恩同黨的人選,而且現任州長也是共和黨人,因而不會改變目前共和黨在國會參議院中微弱多數的現實,但在短期內頻繁更換議員,勢必導致立法質量與民意表達的大打折扣。於是,政治人物走馬燈,賺到了個“前國會議員”的頭銜,承擔損失的卻一定是具有迫切訴求的普通民眾。

同時,在今年同樣面對連任壓力的亞利桑那州州長,極可能在臨時人選的定奪上極度審慎,儘可能不要節外生枝。這就意味著,作為傳統共和黨人的他一定會任命一位華盛頓共和黨領導層高度認可的人選。而待到2020年大選之時,麥凱恩留下的這個高度標誌性的關鍵席位必然成為兩黨必爭之地,屆時將上演一場超級燒錢的天價選戰,“錢主”而非“民主”的重蹈覆轍不可避免。

另外一個連鎖反應將很快出現在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新人選的爭奪戰上。自去年12月麥凱恩抱病在家以來,來自俄克拉荷馬州的國會參議員吉姆·英霍夫一直實際代理,因而最具實力接任。與麥凱恩的鷹派立場與意識形態偏見相比,英霍夫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長期被強大的軍工產業與傳統能源產業等特殊利益所驅動,而且作為所謂“親臺派急先鋒”還執迷不悟地鼓吹強化對臺軍售、提升所謂“美臺關係”。持有如此危險立場的政治人物若主導軍事委員會,勢必要為兩岸關係持續輸送新的更大的不確定性。

一個政治人物的退場,引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矛盾或者各懷心事的算計。究其原因,不是麥凱恩有多麼重量級,而是當今美國內在與外部的固化困境使然。

作者:刁大明,察哈爾學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文章來源:環球時報,2018-08-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