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因何「忽」亡?

在中國歷史上,秦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同時又是一個“短命”的令人費解的朝代。一方面,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多年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而且它還締造了“百代都行秦政法”的不世輝煌。另一方面,大秦王朝僅歷兩帝一王,國祚只有十四年就轟然倒塌,短暫而亡,真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歷史的發展往往是複雜的合力運動,秦朝的興衰自然也難逃這一規律。我們不妨試著從這個角度做一次深入剖析,探究一下秦朝“忽然”覆亡的原因。

秦朝因何“忽”亡?

一是峻法暴政失民心。呂思勉先生曾經說過,“始皇之誤,則在其任法為治。”據“雲夢秦簡”顯示,秦律不僅涉及面廣,而且內容明確,規定具體,有的近乎瑣細,從中不難看出其嚴苛的特點。秦律的核心是刑法,它將商周時期的五刑發展為死刑、內刑、罰作、遷刑和贖刑等五類。每類刑罰又可分為若干不同的刑種。單就死刑來說,就有斬、戮、車裂、棄市、梟首、腰斬、生埋、賜死、夷族等十餘種之多。秦律以“輕罪重罰”為立法的指導思想,更為恐怖的是,並不是只有本人犯罪才會受到懲罰,比如秦律規定的“族誅”,即一人犯死罪,親族一起處死;再如秦律規定的“連坐”,即一家犯法,鄰里同罪。生活在如此嚴苛的法律之下,隨時都會面臨“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的危險。嚴刑峻法雖然有助於嬴政推行鞏固中央集權的一系列舉措,但也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深受暴政峻法之苦的百姓和士人或直擊時弊,或借古諷今,以此來表達內心的不滿。為堵住悠悠眾口,秦始皇竟然下令在全國“焚書”,除了秦史以及關於農業、卜噬、醫藥的書籍之外,所有的經史子集全部被焚燬,這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無疑是一場空前的大浩劫。這種瘋狂的舉動,激起了人們更大反抗,以至於民情怨憤,流言遍佈天下。嬴政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過錯,反而在全國實施追查、抓捕等白色恐怖活動,還令人髮指地將抓來的460多名儒生殘忍地坑殺在驪山之中,從而使士人之心也盡失。

秦朝因何“忽”亡?

二是濫用民力逼民反。明太祖朱元璋在立國之始曾反覆告誡臣下:“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如初飛的小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要在安養生息之”。大凡開國之君,都會充分考慮民心思治、民心思安的強烈願望,而實施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治國方略。但嬴政作為“始”皇帝其所作所為卻恰恰相反。秦始皇喜歡奢華的宮殿,他每滅一國,就會依照該國宮殿的樣子在咸陽仿造一座。據統計僅成陽周圍宮殿就有270多座,行宮關外有400多座,關內有300多座。而每一座宮殿的修建都需要役使大量的勞力。據《史記》記載,僅修建阿房宮,每年都要調用勞動力70萬人;修建秦始皇的陵墓——驪山墓,每年也要用70多萬勞力。再加上建長城、修馳道等其他工程和常年的兵役徵發等,每年參加服役的人數竟多達300餘萬,而當時秦國總人口約2000萬左右,也就是說每年徵用的勞力總數已高達全國人口的15%。而且修宮殿、建陵墓、築長城、開闢馳道、開疆拓土以及皇帝的大巡遊等等產生的鉅額費用,還要源源不斷地施加到百姓身上。秦時濫用民力之巨,各種徭賦之重,已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承受能力。所以,至秦朝末年,農民起義已經接近了爆發的頂點。錢穆先生認為“秦代政治的失敗,最主要的在其役使民力之逾量”,是非常有道理的。

秦朝因何“忽”亡?

三是趙氏亂政再推波。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終於在最後一次巡遊中突然死亡。如果真的如他所願,由長子扶蘇承繼大位,或許秦朝的歷史將被改寫。然而,奸佞當道,造化弄人。在佞臣趙高的一手操縱下,假造遺詔,賜死扶蘇,胡亥上位。趙高因擁立有功,從此把持朝政、橫行無忌,“指鹿為馬”、擅權獨斷。秦二世除了在“睿智”、“勤勉”上不及他老爹之外,其他方面均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橫徵暴斂、荒淫無道,在殺戮、役使百姓方面從不手軟。他以“稅民深者為明吏”,以“殺人眾者為忠臣”。在殘暴官吏如狼似虎的催逼下,許多百姓不得不逃亡山林,被逼為盜,以致於在秦國大道上行走的人群中,一半都是被驅趕去服刑的囚徒。人們困苦至極,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秦王朝危若累卵,其滅亡的日子已然屈指可數。

秦朝因何“忽”亡?

四是陳涉首義可燎原。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徵調900餘名貧民去漁陽戍邊。但天有不測風雲,當戍卒行至大澤鄉時,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以致延誤了到達的日期。秦律規定“失期當斬”。所以,這些人無論是趕到目的地,還是逃亡,均難免一死。戍卒陳勝、吳廣認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一搏。在他們的領導、帶動下,大家紛紛揭竿而起,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星星之火,在大澤鄉燃燒起來,並很快形成燎原之勢。義軍隊伍很快擁有戰車700輛、騎兵1000多人、步兵數萬人。儘管由於陳勝驕傲自滿、義軍首領各懷異志等種種原因,起義很快失敗了,但反秦的浪潮自此洶湧澎湃,繼續不斷地衝擊秦朝的統治。

秦朝因何“忽”亡?

五是楚漢入關秦朝亡。在風起雲湧的反秦浪潮中,出身於舊楚名將之家的項羽和原沛縣亭長劉邦逐漸脫穎而出。為對抗秦將章邯對趙地義軍的進攻,楚懷王兵分兩路增援,一路由宋義、項羽率領北上救趙,迂迴挺進關中;一路由劉邦率領西入關中。宋義北至安陽,逗留不進。項羽殺宋義,被推為上將軍。他“破釜沉舟”,引兵渡漳河,與秦軍展開激戰。由於秦軍主力均在趙地攻打項羽,西線空虛,劉邦軍隊得以順利西進,劉邦攻下武關到達咸陽附近。當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繼立的子嬰見大勢已去,只得獻城投降。劉邦攻佔咸陽,秦朝從此滅亡。

秦朝因何“忽”亡?

綜上所述,秦朝短命而亡,是合力作用的結果;秦朝覆亡,根在失去民心;秦亡政息,實屬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