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前,施工單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一、前期工作

1、建立(租用)項目辦公和生活場區

按管理人員、施工人員數量和施工平面佈置圖搭設彩鋼板房和需用倉庫、加工棚等以及建造、食堂、浴室、廁所等監時設施,購置工地生活及辦公設施、設備如食堂炊具、辦公設施、辦公用品、空調、消防器具等。

2、組建項目管理機構

組建由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施工員、預算員、資料員、安全員、保管員(收發材料)、值班員、泥(砼)工隊長、木模板隊長、鋼筋隊長、架子隊、水工隊長、電工隊長、塗刷工隊長等項目管理機構。明確崗位責任及分管責任範圍。

開工前,施工單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3、取得施工圖紙及相關資料

向甲方索取工程圖紙,每棟號4套及地勘資料等相關文件。

二、技術準備

1、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

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是對施工活動實行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戰略部署和戰術安排的雙重作用。它體現了實現基本建設計劃和設計的要求,提供了各階段的施工準備工作內容,協調施工過程中各施工單位、各施工工種、各項資源之間的相互關係

2、熟悉、審查施工圖紙和有關的設計資料

施工圖發放各施工班組,由技術負責人、施工員和各班組負責檢查圖紙是否齊全,圖紙本身有無錯誤和矛盾,設計內容與施工條件能否一致等。同時應熟悉有關設計數據。

3、圖紙會審

由建設單位主持,由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參加,三方進行設計圖紙的會審。施工單位根據自審記錄以及對設計意圖的瞭解,提出對設計圖紙的疑問和建議;最後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對所探討的問題逐一地做好記錄,形成“圖紙會審紀要”,由建設單位正式行文,參加單位共同會籤、蓋章,作為與設計文件同時使用的技術文件和指導施工的依據,以及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進行工程結算的依據。

4、建築工程複測及成果報批報

與設計單位按規定交接樁後,由測量組對工程進行貫通複核測量(簡稱複測)。採用設計單位測量成果;超出允許範圍時,應及時向業主報告,由業主聯繫設計單位進行復核調整並籤認,否則不得作為施工依據。所有的控制測量均應在監理工程師在場的情況下進行。複測工作完成後,應將完整的,經監理工程師複核籤認的複測資料報送籌備組有關部門。

5、施工預算

(1)編制施工圖預算。施工圖預算是技術準備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這是按照施工圖確定的工程量、施工組織設計所擬定的施工方法、建築工程預算定額及其取費標準,由施工單位編制的確定建築安裝工程造價的經濟文件,它是施工企業簽訂工程承包合同、工程結算、建設銀行撥付工程價款、進行成本核算、加強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據。

(2)編制施工預算。施工預算是根據施工圖預算、施工圖紙、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施工定額等文件進行編制的,它直接受施工圖預算的控制。它是施工企業內部控制各項成本支出、考核用工、“兩算”對比、簽發施工任務單、限額領料、基層進行經濟核算的依據。

6、落實試驗室及購置施工檢測器具

落實施工材料檢測實驗室,商確檢測費用,購置工程需用軟件、表格和建立各項工作臺帳以及施工現場安全、質量、文明施工標牌;購置水準儀、全站儀(或經緯儀)丈測器具及準備施工放線工具等。

三、施工場內準備

1、搞好“三通一平”

嚴格按照圖紙所示,清理工地範圍內妨礙施工的各種構築物、障礙物,為臨時工程和主體工程施工創造條件。

2、建造臨時設施

按照施工總平面圖的佈置,建造臨時設施,為正式開工準備好生產、辦公、生活、居住和儲存等臨時用房。

3、安裝、調試施工機具

按照施工機具需要量計劃,組織施工機具進場,根據施工總平面圖將施工機具安置在規定的地點或倉庫。對於固定的機具要進行就位、搭棚、接電源、保養和調試等工作。對所有施工機具都必須在開工之前進行檢查和試運轉

4、做好建築構 (配)件、製品和材料的儲存和堆放

按照建築材料、構 (配)件和製品的需要量計劃組織進場,根據施工總平面圖規定的地點和指定的方式進行儲存和堆放。

5、及時提供建築材料的試驗申請計劃

按照工序流程順序,依據建築材料的需要量計劃,及時提供建築材料的試驗申請計劃。如鋼材的機械性能和化學成份等試驗;混凝土或砂漿的配合比和強度等試驗,做好鋼筋、混凝土等外購施工材料的預訂工作。

6、設置消防、保安設施

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根據施工總平面圖的佈置,建立消防。保安等組織機構和有關的規章制度,佈置安排好消防、保安等措施。

四、物資準備

1、建築材料

建築材料的準備主要是根據施工預算進行分析,按照施工進度計劃要求,按材料名稱、規格、使用時礦 材料儲備定額和消耗定額進行彙總,編制出材料需要量計劃,為組織備料、確定倉庫、場地堆放所需的面積和組織運輸等提供依據;

(1)根據施工預算、分部 (項)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進度的安排,擬定國撥材料、統配材料、地方材料、構 (配)件及製品、施工機具和工藝設備等物資的需要量計劃;

(2)根據各種物資需薷量計劃,組織貨源,確定加工、供應地點和供應方式,簽訂物資供應合同;

(3)按照施工總平面圖的要求,組織物資按計劃時間進場,在指定地點,按規定方式進行儲存或堆放。

2、構(配)件、製品的加工

根據施工預算提供的構(配)件、製品的名稱、規格、質量和消耗量,確定加工方案和供應渠道以及進場後的儲存地點和方式,編制出其需要量計劃,為組織運輸、確定堆場面積等提供依據;

3、建築安裝機具

根據採用的施工方案,安排施工進度,確定施工機械的類型、數量和進場時小 確定施工機具的供應辦法和進場後的存放地點和方式,編制建築安裝機具的需要量計劃,為組織運輸,確定堆場面積等提供依據;

五、勞動組織準備

1、建立精幹的施工隊

泥(砼)工隊、模板工隊、鋼筋隊、架子隊、水工隊、電工隊等。

2、向施工隊、工人進行施工組織設計、計劃和技術交底

施工組織設計、計劃和技術交底的目的是把擬建工程的設計內容、施工計劃和施工技術等要求,詳盡地向施工隊和工人講解交待。這是落實計劃和技術責任制的好辦法。

施工組織設計、計劃和技術交底的時間在單位工程或分部分項工程開工前及時進行,以保證工程嚴格地按照設計圖紙,施工組織設計、安全操作規程和施工驗收規範等要求進行施工。

施工組織設計、計劃和技術交底的內容有工程的施工進度計劃、月(旬)作業計劃;施工組織設計,尤其是施工工藝;質量標準、安全技術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和施工驗收規範的要求;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實施方案和保證措施;圖紙會審中所確定的有關部位的設計變更和技術核定等事項。交底工作應該按照管理系統逐級進行,由上而下直到工人隊組。交底的方式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現場示範形式等。

施工隊、工人接受施工組織設計、計劃和技術交底後,要組織其成員進行認真地分析研究,弄清關鍵部位、質量標準、安全措施和操作要領。必要時應該進行示範,並明確任務及做好分工協作,同時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和保證措施。

3、建立各項管理制度

工地的各項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直接影響其各項施工活動的順利進行。有章不循其後果是嚴重的,而無章可循更是危險的。為此必須建立、健全工地的各項管理制度。

六、施工場外準備

1、材料的加工和訂貨

建築材料、構 (配)件和建築製品大部分均必須外購,工藝設備更是如此。這樣如何與加工部)、生產單位聯繫,簽訂供貨合同,搞好及時秩應,對於施工企業的正常生產是非常重要;對於協作項目也是這樣,除了要簽訂議定書之外,還必須做大量的有關方面的工作。

2、做好分包工作和簽訂分包合同

由於施工單位本身的力量所限,有些專業工程的施工、安裝和運輸等均需要向外單位委託。根據工程量、完成日期。工程質量和工程造價等內容,與其他單位簽訂分包合同、保證按時實施。

七、開始開工

向上級提交開工申請報告:一切準備就緒、開工條件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