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可能你对考古学不感兴趣,但你一定听说“河套人”。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河岸砂层中发现一颗旧石器时代幼童牙齿,正式拉开了亚洲旧石器考古的新帷幕。

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直到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旧石器研究的三部曲仍然是:“北京人”(周口店)、“河套人”(萨拉乌苏)、“山顶洞人”(周口店),萨拉乌苏也逐步进入世界中心,成为闻名遐迩的科学研究圣地。若想了解萨拉乌苏景区,参观萨拉乌苏一河三园展览馆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萨拉乌苏旅游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与陕北高原相连。萨拉乌苏河从西北蜿蜒而来,在这里轻轻一拐,形成了两个连接的湖湾。据说,很早以前这里曾经住过一户名叫巴图的蒙古人,因而这里得名巴图湾。由于长年累月的河水切割下蚀,萨拉乌苏河槽深邃、宽广、萨拉乌苏河流域人烟密集人们养鱼、栽钟果树、种稻、使这里成为鄂尔多斯的“鱼米之乡”。

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毛主席曾为巴图湾亲笔题词““首先将巴图湾交还内蒙人民”其书法豪迈飞动、连绵跌宕,无论从艺术价值或是宣传价值都是景区的一块金字招牌。

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巴图湾水库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水库,巴图湾水面泛舟可延伸20公里,水源大部分来源于沙漠泉水,可以直接饮用,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水域之一,游客可以在岸边乘船游览水库。

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曾孕育出晚期旧石器时代河套人的萨拉乌苏河,日夜流淌,不知疲倦,任性傲娇的鱼儿就像这条倔强的河流一般,靠吞食水湾的浮游生物和水草生长,因此它们的肉质要比普通的淡水鱼更加肥嫩、鲜美。

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水草丰美的萨拉乌苏河犹如一条彩练横亘在鄂尔多斯高原,闲庭散步的牛羊就像万绿丛中的一点红,从河对岸望去广袤的天地间只有交相呼应的绿树、牛羊、河水。

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眼前葱茏的树木拥有极其不真实的外貌,慵懒的船只停靠在河岸边,湛蓝蓝的天空就像即将坠落似的,被起伏的山丘托举着,随意摁下快门就是一幅写意的欧洲山水画,教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简约的导引牌倒是景区的个性之举,除了欣赏大自然赠予的靓丽风景,来到这里还可以体验诸多好玩的项目,比如沙地摩托、沙漠之舟、滑草、滑索、沙漠冲浪等,趣味十足。

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这里的沙漠之舟虽没有响沙湾那般驼铃声声的温婉,但在萨拉乌苏河沿岸骑骆驼也是一种别样体验,穿行在淡红色的泥土路,沿途风景倒带似的擦肩而过。

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淳朴的自然风光与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在这里融合的相得益彰,平静的巴图湾将一旺圣水圈在视野之间,三三两两的游人悠然自得地吮吸着萨拉岛的诗情画意,与那些大热景点的人潮拥挤相比可谓真正的“散心之地”。

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沙漠冲浪可不是指水中冲浪,而是乘坐由大卡车改装的观光车在此起彼伏的沙路中肆意驰骋,耳畔回荡的风沙让你暂时忘却烦恼与忧愁。

这个景区因发现“河套人”而火,外国人接踵而来,国内却鲜为人知

这些大鱼在一般的水库很难见到,因为巴图湾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地质环境,这里极容易出现大银鱼、鲤鱼、白条鱼等多种鱼类。在草原沙漠中拥有这样一处绿洲,可谓福泽一方,千百年来,为人们提供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图/文 落榜进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