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抗日離家16年,解放後回鄉尋母,發現白髮母親沿街乞討謀生!

提起才溪這個鄉村,大多數人的印象是將軍之鄉。在村中,人口不到兩萬,大半青壯年卻都投入到紅軍行列中,他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成就了未來的開國將軍、元勳,其中就有將軍劉忠的身影。

兒子抗日離家16年,解放後回鄉尋母,發現白髮母親沿街乞討謀生!

劉忠將軍

劉忠,從才溪鄉走出來的一名高級將領,背井離鄉十六年,換來榮光,卻遺失了至親至愛的家人。在他身上,又曾發生過什麼辛酸苦楚的事情呢?

當年,主席下鄉調查,來訪才溪。全村人和毛主席有過接觸後,對他生出好感,激起了參加革命的熱情。在耳濡目染下,大家開始認識到黨的真誠,踴躍報名加入紅軍行列中,成為了赤衛隊和少先隊等。在此期間,村裡的青壯年接連參與革命,親人離別的場景幾乎每日可見。

兒子抗日離家16年,解放後回鄉尋母,發現白髮母親沿街乞討謀生!

劉忠將軍生於才溪,自小渴望報效祖國,光宗耀祖。在五歲那年,劉忠家中貧窮,揭不開鍋,而父親卻患上病症,把擔子全壓在母親柔弱的肩膀上。母親為了養家餬口,上山砍柴,以微薄的薪水供養一家平常生活。劉忠見識到母親的心酸,想著日後定要飛黃騰達,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後來,毛主席來到才溪,鼓勵全村百姓積極參與革命,其中劉忠也耳濡目染,渴望加入革命行列。對於此事,劉忠的母親予以全力支持,說是窮人給窮人辦事,紅軍就是為窮人謀幸福的,為紅軍辦事不會錯。因此,劉忠義無反顧參與革命。

兒子抗日離家16年,解放後回鄉尋母,發現白髮母親沿街乞討謀生!

劉忠將軍合照

1934年,國軍進行第五次圍剿,紅軍被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此時的劉忠當上了偵查科長,被委以重任,領著先頭部隊開始出征。在此次出征中,劉忠與母親道別,領著隊伍走在全隊的最前面。

在此期間,他克服各種困難,抵擋敵軍攻擊,終是完成了黨交給他的偵查任務,光輝熠熠。隨後不久,劉忠風裡來雨裡去,哪裡需要他就往奔走效勞,立下了赫赫戰功。

​然而,主力軍在離開根據地後,國軍捲土重來,氣勢洶洶。他們聲稱要根治匪患,叫囂“石頭過刀,茅草過火,人要換種”。在戰亂之時,劉忠的母親受到迫害,外出逃難,就此和兒子失去了聯繫。劉忠孝子一個,日夜擔憂母親的存亡,卻始終沒有消息。

兒子抗日離家16年,解放後回鄉尋母,發現白髮母親沿街乞討謀生!

劉忠

1950年,劉忠當上了川西軍區司令員,備受百姓愛戴。在得知家鄉解放的消息,劉忠立刻派警衛員回去打探母親消息。警衛員去往才溪,正在問路之際,卻發現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正捧著瓷碗到此乞討。深究之下,此人竟是劉忠失聯多年的老母親。後來,劉忠獲知消息,趕去見母,看著老去的母親,他聲淚俱下,千般萬語都說不出口了。

劉忠接母親去城裡住,母親卻住不慣,硬要回老家。劉忠無奈,只好送她回去,每月堅持給她寄生活費,直到母親最終離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