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億元青花:越爭議越美麗收藏熱門話題

關於元青花的討論更多的是民間藏家,根據現有資料,我國唐代的唐三彩已使用了青花鈷料,也有個別唐宋時期採用青花鈷料描繪圖案的青花瓷器面世。但青花瓷器的成熟期則被認定為元代。

2.3億元青花:越爭議越美麗收藏熱門話題

收藏家馬未都說過,中國陶瓷,但凡新品種誕生,其身份明確,脈絡清晰,但唯獨元青花沒有幼年,沒有童年,沒有少年,當世人看到它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不免讓人懷疑其出身。

2.3億元青花:越爭議越美麗收藏熱門話題

 歷史文獻中沒有它絕美的身影

中國陶瓷賞玩尊古重史,元青花不被認知是因為歷史文獻中沒有留下它絕美的身影。整個元代沒有一部完整的史料或出土的元青花作為史證或標準器來證明元青花的身份。而長達五百多年的明清兩朝,也沒有任何關於元青花的隻言片語。

不過市場的認可已經表露無遺:國內拍賣行成交元青花數百件;元青花不但‘牆內開花牆外紅’,而且國內也藏者眾多。

2.3億元青花:越爭議越美麗收藏熱門話題

元青花兔紋纏枝花卉大盤

天價拍賣激發收藏熱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元青花在世界各大拍賣場不斷締造著驚人的財富神話。2005年7月12日在倫敦佳士得藝術品拍賣會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以2.3億元人民幣成交,激發了全民收藏研究元青花的熱潮。

2.3億元青花:越爭議越美麗收藏熱門話題

元青花是我國陶瓷製造史上的一朵奇葩。由於存世較少,加之人為炒作,成交紀錄屢創新高是正常現象。目前國際文物拍賣價格基本上是存世量、精美度和存世時間長短來決定的。具有七八百年漫長曆史的青花瓷,完整大器單件過億元並不算貴。從長遠來看,元青花價格會持續上漲。

傳統上一直認為青花是明朝永樂年間創燒,這也導致‘至正型’青花龍紋大瓶在不被國人認可的情況下被低價賣到了國外。現在元青花依然存在惡性循環的現象:國內不被認可——低價出境——再高價買回。這是一種悲哀。

2.3億元青花:越爭議越美麗收藏熱門話題

越珍稀收藏陷阱越大

在我國的陶瓷發展史上,元青花瓷器是第一個高峰,明初期的永樂、宣德時期是第二個高峰期,清“前三代”是第三個高峰期。“這三個時期的瓷器各有千秋,青花瓷的存世量決定了它屬於投資回報穩定增長的品種之一,只要入手的是真品。目前國內交易量最大的是明清兩代的青花瓷,因為人們對它們更為熟知。但並非所有的青花瓷都能炒到天價,其中還有官窯和民窯的之分。

2.3億元青花:越爭議越美麗收藏熱門話題

元青花收藏熱意味著有更多贗品充斥市場,也意味著有更多人受騙上當。“如果藏家對元青花一知半解,拿著專家書籍和圖錄按圖索驥必然會買到仿品,也會造成贗品的泛濫。而拍賣公司採取不保真的手段來對付元青花,也使得收藏元青花充滿了風險。越是珍稀的文物,收藏中陷阱往往越大。”張聯軍說:“有人花大價錢買了假貨;有人買了真貨而不被認可;有人把沒見過、不熟悉的器物都認定為‘新仿’;而一件器物同時被兩位專家看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搞收藏交學費是正常的,不喝幾口水學不會游泳。

元青花應該怎樣鑑別辨別真偽?收藏青花瓷有什麼門道?關於怎樣鑑賞和鑑別元青花瓷器,簡而言之,

一看鈷料髮色,

二看“二元配方”,

三看工藝造型,

四看紋飾畫工,

五看“一線紅”、“氣泡破損”等特殊現象。

以上這幾項內容中,青花料和胎土是重中之重,因為“蘇麻離青”和“麻倉土”是早已絕跡的產物,是現代人不能仿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