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三抓三促」建鄉風文明提振脫貧精氣神

平武:“三抓三促”建乡风文明提振脱贫精气神

平武縣廣泛開展“樹立鄉風文明,決戰脫貧攻堅”小手牽大手活動

四川新聞網綿陽8月29日訊(胡順濤 王興莉 記者楊全春)平武縣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開展村規民約、道德評議、鄉風監督“三大體系”建設,通過“三抓三促”,引導群眾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充分激發群眾感恩奮進的內生動力,提振脫貧攻堅精氣神。

抓“村規民約”體系建設,促群眾治理規範化

平武:“三抓三促”建乡风文明提振脱贫精气神

平武縣扶貧扶志,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活動,寓教於樂,激發內生動力

平武:“三抓三促”建乡风文明提振脱贫精气神

平武縣廣泛開展“革除陋習,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大討論活動

將建立和完善簡潔、務實、管用、易記的村規民約作為“三大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一是強化問題導向,全面清理檢查。採取村級自查+黨委複查+法律審查“三級聯查”方式全面清理檢查現行村規民約。各村充分發動群眾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治理等當前重點工作實際開展問題查擺和討論,各鄉鎮黨委組織專班對村規民約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進行審核,並組織司法所、法律顧問重點審查村規民約內容是否合法,並形成修改意見。二是堅持目標導向,全面規範完善。結合脫貧攻堅要求,立足於規範群眾“道德範圍內、法律底線外”的言與行,對村規民約進行規範完善。由駐村幹部參與,各村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對不通俗易懂,空洞繁雜的重新制定;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損害村民合法權益的予以刪除;對不符合群眾利益和意願的予以修訂;對群眾擁護、訴求強烈的進行增加和完善。三是突出效果導向,全面推廣宣傳。修訂、完善的村規民約經鄉鎮黨委組織審查並由備案後,在村務公開欄張貼公示,廣泛徵求群眾意見。依託文化大院、文化服務站,鄉村文化節、文藝小分隊宣演等載體和形式,對村規民約進行宣傳宣講,營造出“我制定、我承諾、我執行”的良好氛圍。

抓“道德評議”體系建設,促典型激勵長效化

平武:“三抓三促”建乡风文明提振脱贫精气神

平武縣廣泛開展“自力更生.感恩奮進”脫貧之星評選活動

平武:“三抓三促”建乡风文明提振脱贫精气神

平武縣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建設文明鄉風

以村規民約為基礎,對村民踐行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情況進行評議、評價,促進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一是健全評議組織。各村根據實際,通過道德信用社、鄉風文明理事會、德信評議會等方式組建農村道德評議組織。評議組織一般由監委會成員、鄉風文明監督員、農村兩代表一委員、老黨員、老幹部等組成,成員不低於3名,由鄉鎮統一發放聘書。評議員由群眾推薦、組織舉薦等方式推選,並在本村廣泛公示徵求意見建議。二是完善評議標準。以鄉鎮為單位制發包括遵紀守法、明禮誠信、家庭和睦等內容的指導性評議標準,各村以“村規民約”為基礎,結合村級治理實際制定補充評議標準,形成“基礎化+差異化”的標準體系。以各村“兩委”為主體制定道德評議項目,各道德評議組織在鄉鎮黨委指導、村黨支部領導下開展評議活動。三是豐富評議載體。廣泛開展“五星文明戶”(清潔衛生、孝老敬親、發展致富、遵紀守法、誠信友善)評選,各鄉鎮、村結合脫貧攻堅實際開展“好兒媳”“感恩奮進·脫貧之星”“產業之星”等豐富形式的評選表彰,使道德評議具體化、系統化。對先進典型給予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的表彰獎勵。激發群眾“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榮譽感和獲得感,增強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抓“鄉風監督”體系建設,促監督督促常態化

平武:“三抓三促”建乡风文明提振脱贫精气神

平武縣廣泛開展“村民道德信用積分”評比活動

平武:“三抓三促”建乡风文明提振脱贫精气神

平武縣廣泛開展”小手牽大手”文明行活動

結合當前農村治理的難點,建立“監督+反饋”於一體的鄉風文明監督體系,推動風氣監督向一線延伸,幹部作風在一線檢驗,鄉風文明在一線涵育。一是健全鄉風文明監督機制。各鄉鎮結合實際統一制定《鄉村文明新風宣傳監督實施辦法》《鄉村文明新風宣傳監督員考核管理辦法》等辦法。採取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明確資格條件,面向社會公開選拔招聘“鄉村文明新風宣傳監督員”300餘名。鄉風監督員緊盯基層鋪張浪費、“微腐敗”等問題以及三資管理、項目建設等關鍵環節,既當“宣傳員”又當“指導員”,成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高清探頭”。建立“雙評”機制,對村民和監督員進行雙向評定,確保落地見效。二是強化鄉風文明監督能力。依託“農民夜校”片區中心校,對“鄉村文明新風宣傳監督員”進行統一培訓。結合脫貧攻堅要求和工作職責,把“鄉村文明新風宣傳監督員”培養為脫貧攻堅政策“明白人”,“就近”對群眾進行政策宣傳,並反饋監督執行情況。通過“宣傳監督員”推薦、村“兩委”初評,鄉鎮黨委審核等程序,在各村評選鄉風文明“季度明星戶”和“年度明星戶”,分別納入農民夜校村級師資庫和鄉級師資庫。由鄉鎮統一組織培訓,打造一支講得出、講得好、群眾能認可的鄉風文明“土教師”隊伍。三是開展鄉風文明專項整治。著力糾正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嗜酒好賭、不孝老不敬親等不良風氣。開展“道德信用”建設,設立道德“紅黑榜”,並對“正”“反”兩方面典型進行公示。對違反“村規民約”“鄉風文明”要求的,由“鄉風宣傳監督員”一對一進行“勸阻”,對屢教不改或勸阻不聽以及被納入“民風監督黑名單”的,經村道德評議組織評議、村“兩委”審核,報鄉鎮鄉風監督委員會審定後,按“村規民約”相關規定,取消其評先評優、公益性崗位聘用等資格,通過“一票否決”制,著力引導群眾知榮辱、講誠信,守法紀、盡義務。(本網綿陽熱線:0816-22613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