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母親,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你願意相信自己的直覺嗎?

我第一次正式思考“當媽的直覺”,始於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聽演員陶虹談育兒。

她說女兒小時候總是哭,她就去找書看。有些育兒書裡說,孩子不能一哭就抱。否則,會抱成習慣,該放不下來了。她一開始相信,可一聽見孩子哭就心疼,她糾結,她手足無措,可最後,她說“我相信我的本然。放任孩子一個人在那兒哭而不去抱她,那不是我內心本然的希望。那本書不是我要學的。

陶虹這裡所說的“本然”,就是一個母親的本能,它源自直覺,而非理智和判斷。

當了母親,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你願意相信自己的直覺嗎?

這樣的直覺,相信很多當母親的人都深有體會。

我有一個朋友,女兒兩歲多。昨天她在臥室疊衣服,孩子跟著爸爸在客廳玩兒。可疊著疊著,她突然就覺得不對勁,馬上放下衣服走出來。果然,小小的女兒正攀著桌邊夠一個玻璃水杯呢。孩子爸爸忙著回覆一條微信,壓根就沒注意到孩子從身邊走開了。晚一秒,孩子就會把水杯扒拉到地上,被玻璃碎片扎到,或者磕到桌角上。孩子父親一邊跟她道歉,一邊問:你有天眼嗎?你怎麼剛剛巧就走出來了呢?

天眼是沒有的,可這樣的直覺,這樣的心靈感應,在當母親的歷程中,你和我都不會陌生。而且,這樣的直覺,孩子越小,發生得越頻繁。

當了母親,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你願意相信自己的直覺嗎?

這樣的直覺,是一份深刻的母子聯結,從寶寶在母親懷中吃奶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存在了。

母乳是媽媽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同時,母乳也是寶寶送給媽媽的最好禮物。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刻,母親得到的是孩子最全然的信任,她因此能夠跟寶寶建立起比其他人更強的親密關係,這種關係無可代替。

當了母親,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你願意相信自己的直覺嗎?

當寶寶發出一點點要吃奶的聲音,母親不需要經過頭腦思考,她的身體自身就會主動發生化學反應給予回應;她會比家庭中任何一個人都更瞭解寶寶的身體和個性,會比任何一個人都更早地解讀寶寶的哭聲,也更準確地猜到寶寶的扭動、發脾氣代表著何種需求;她也因此得到寶寶最全然的信任和親近。

這種親近,足以讓寶寶在今後的人生中構建起強大的安全感,也足以讓一個母親更有覺知,更有勇氣,成為更好、更有力量的人。

當了母親,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你願意相信自己的直覺嗎?

從何時開始,我們不再信任自己的直覺了?

也許是因為我們太怕犯錯了吧?於是各種育兒書籍堆到了我們的床頭,各種各樣的育兒理念充斥著我們的大腦。我們從中去尋找規律,去探究科學,可有時也從中得到了衝突,得到了糾結。所以,跟陶虹一樣,我也經歷過“寶寶哭了,要不要第一時間去抱寶寶”的糾結。

也許是因為我們太想給孩子最好的了吧?孩子越長大,在我們看來,犯錯的成本就越高。因此,我們越焦慮,我們希望藉助我們已有的經驗,幫助孩子走得更順些,也走得更快些。我們開始有比較,有評判。我們甚至在孩子摔倒時,會忍住自己要去扶孩子的本能,而是冷靜地跟孩子說:別哭,要提高逆商。

當了母親,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你願意相信自己的直覺嗎?

我們越來越習慣於調用我們的“思維腦”進行價值判斷。直覺?慢慢被我們往後排,甚至被我們忽略掉,放棄掉。我們以為我們走了一條捷徑,可其實,我們錯過的,正是我們和孩子之間最深層的情感鏈接,最本能的覺察體驗。

溫尼科特說,“做母親最好是渾然天成,完全仰賴自己的。”沒有任何育兒經,能比得過媽媽對孩子的瞭解和洞察。也沒有任何理性思維,能勝過媽媽對孩子的本心。愛,應該是一切的動力,也必然是一切的答案。

願你在育兒的路上,還能擁有你可貴的直覺,並順著它的神聖指引,和孩子建立最真誠的聯結。

當了母親,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你願意相信自己的直覺嗎?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兩個孩子的媽媽,是今日頭條認證的育兒作者,曾兩次獲得今日頭條原創文章禮遇獎金。願與您一起,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心智成熟。難得遇見你,何不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