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帶來的廉價快感,就像鴉片一樣,麻痺了女人的神經

“MAC,又出新色了,美炸了。”

“是泫雅色?”

“斷貨……”

聽到這兩個字,張萌萌十分失落。

近些年,美妝界颳起了一陣口紅風。

滋潤、奶油、啞光……

唇釉、唇膏、唇蜜……

豆沙色、西柚色、楓葉紅……

從質地到色號,品牌們用各種排列組合,撩撥少女的心,刺激她們的錢包。

張萌萌入坑兩年,手頭有將近200多支口紅。一支口紅,每日使用,能用半年。也就是說,她葬禮的口紅都備好了。

但是,她好像總是少了一支口紅,就像衣櫃裡,總少了那麼一條裙子。於是,雖然月收入上萬,爹媽還年輕,沒有養老壓力,沒有弟弟,張萌萌卻欠著還不完的信用卡。

可是,MAC的新色真的很美啊!

消費帶來的廉價快感,就像鴉片一樣,麻痺了女人的神經

優衣庫出新系列啦,是跟某某品牌的設計師合作的呢!”

王婷婷打開B站,關注的博主一夜之間都變成“優衣庫大使”。簡單的T恤,配色卻很亮眼;款式普通的裙子,剪裁卻很有特色……博主們把優衣庫穿出巴寶莉的味道。

王婷婷趕緊打開天貓,可惜手速太慢,只搶到一件。到手之後,雖然沒有博主那麼時尚,但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王婷婷想,可能是顏色不對。於是,她天天守著天貓,上班都分心。綠色、鵝黃色、焦糖色……一件T恤,買了五六個色號,她終於滿足了。雖然這一整個夏天,也就穿了兩三次。但卻用買優衣庫的價格,買到了巴寶莉的味道。

和部分女孩不一樣,王婷婷很講究性價比,雖然她並沒有少花錢,卻買到了更多東西。

可是,搬家的時候,真累啊!

在商家“買買買”的鼓吹下,很多女性似乎患上了“囤積症”。在消費時,只會想到擁有這樣東西多沒美妙,以至於忘記了自己沒錢買或者沒地方放。

上一輩人,經歷過物資緊缺的時代,對“物品”有一種不安全感,部分人潛意識覺得“擺在商店裡的東西沒安全感,而只有囤積東西才靠譜”,這並不難理解。然而,現階段的“囤積族”,卻並不是因為貧窮產生。

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五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與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正常消費是為了滿足實際需求,也就是生理與安全的需求。在“消費主義”語境下,很多人想要通過消費實現後三者的需求,尤其是女性。

“你負責掙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

“女人,如何精緻地生活”

“寵愛自己,男人才會愛你”

“優秀的女人,都應該有一個LV包包”

……

消費帶來的廉價快感,就像鴉片一樣,麻痺了女人的神經

不少男性認為,這樣的文章證明中國已變成了“女權社會”,這種“誤解”十分滑稽。在男性話語權下,如波伏瓦所說:“女性打扮得越漂亮,她就越受到尊重;她越是需要工作,絕佳的外貌對她就越是有利;姣好容貌是一種武器,一面旗幟,一種防禦,一封推薦信。女性在這種情況下,既是商家們最想取悅的消費者,也是中上層男性的消費品

美劇《了不起麥瑟爾夫人》中,麥瑟爾父親說:“你們女性看報紙只看小廣告,只關心促銷的消息,不關心在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不關心周圍的社會發生了什麼。”

在經歷丈夫出軌後的麥瑟爾夫人,恍然大悟:“我的父親說得有道理,但是這不能怪我們,那些商家故意把好看的衣服、好看的口紅,標出可愛的價格,放在顯要的位置,就是為了搶走我們女性的注意力,讓我們把智商和精力都花在這些瑣碎的小廣告上,而沒有時間去注意世界發生了什麼。”

所以男性“提高自我”,往往指的是學習和賺錢;而女性“提高自我”,是購物、化妝、整容,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以吸引更優質的男性。

面對這種現象,很多極端的人,一味指責女性拜金,這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一個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她是變成女人的。”

消費帶來的廉價快感,就像鴉片一樣,麻痺了女人的神經

《人類簡史》提到,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後,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基本消滅了生物性貧窮,但由此產生新的問題:生產超出了需求,誰來購買這些產品?

與普通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輕鬆獲得物質,即使在困難時期,她們也只需要販賣性交易權,就足夠生存下去。

如此,商家們將營銷的利刃,精準地插入女性的心臟。通過鼓吹所謂“輕奢”品質生活,他們俘虜了大量中下層女性。

所謂“包治百病”,實際上就是通過購物來獲得愉悅,很多女性因此喪失了學習與創作的樂趣。消費帶來的廉價快感,就像鴉片一樣,麻痺了她們的神經,甚至令不少女性失去理智。這幾年“校園裸條”事件,便是如此。為了外表精緻,而丟失了自我。

消費帶來的廉價快感,就像鴉片一樣,麻痺了女人的神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