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故事|運河邊的懷想

“一條運河千里長,運河兩岸是故鄉……”

夜色溫柔,站在運河的橋上放眼望,西湖文化廣場就像鑲嵌在運河上的夜明珠,煥發出璀璨的光芒。杭州運河的夜景有著不矯揉造作的“美”、別具一格的“韻”、 清麗淡雅的“秀”以及源遠流長的“詩”,為運河最南段譜寫了一個舒緩、優雅、美妙的人文山水樂章。

這一幅“江南風韻的水墨丹青”,究竟是何等的大師之作?

運河故事|運河邊的懷想

西湖文化廣場夜景

我從小寄養在奶奶家,邊上就是那條沒有盡頭的運河,我和表妹不知道這條大河通向那裡,但幼小的心裡感謝這條河給了我們無窮的童趣和快樂。

那時的運河水很清澈,姐妹倆常常一起去運河左家橋邊淘米洗菜,一起去半道紅橋下用自制的土工具釣魚抓蝦摸螺絲,一起去賣魚橋邊看漁民們賣的各種活魚,一起去德勝壩碼頭看運河的拖駁船貨物裝卸,偶爾還趁沒人看管之際溜到大船上去玩水躲迷藏。最忘不了的是夏天,男伢兒經常肆無忌憚地在那裡游泳,我和表妹眼紅的緊,總想著和他們一樣下河暢遊一番,怎奈奶奶管得緊,她說運河裡有淹死鬼,專抓女孩子,嚇得我們不敢造次。

奶奶是德清人,當年就是從運河坐船嫁到杭州來的,她和爺爺在運河邊相識相知相戀,成就一段才子佳人的美好姻緣。不過造化弄人,後來我的小姑媽又像奶奶來杭州那樣,響應國家號召從運河坐船去德清上山下鄉了,在德清結婚生女後再沒能調回杭州,讓奶奶噓唏不已。

爺爺是東陽紫溪村人,舊時的老大學生,北京朝陽大學畢業(即今中國政法大學前身),曾擔任國民黨駐齊齊哈爾39軍的書記官,後到張靈甫軍長下面做軍法處處長,還曾做過上海保山縣監獄長。但苦命的是死得早,在我老爸3歲時就去世了,此後我奶奶定居杭州運河邊,改嫁後再也不曾去過東陽。

老爸在運河邊長大,什麼事都愛較真。閒暇的時候,總喜歡拎著水桶拿著自制的釣杆到運河邊釣魚,不過他並不在乎能釣到多少魚,而是在乎釣魚時的心境,後來說是運河的魚不讓釣了,老爸也就沒再涉足,而且運河水發黑發臭,連洗拖把都覺得髒。後來的後來,他成了第一批被米市巷街道敲鑼打鼓送出去的杭城下鄉知青。老家之事再也無從說起。

我因為工作關係,數次去金華東陽,一次無意間和東陽民政局的朋友聊起此事,沒想到他們極為重視,一週之內便通過各種線索幫我找到了東陽叔叔。那一年的中秋節,我正好在永康參加體育比賽,在朋友帶領下來到老家非常順利地找到了已退休的叔叔,他在紫溪中學教了一輩子書,他自豪地說起我們的家史:紫溪村是一個邵家大姓,全村人幾乎都姓邵,還是中國傑出的新聞教育家、革命烈士邵飄萍的老家,而我老家就在他家隔壁,據說我們還是遠親(我家屬於西堂大房)。

1911年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公佈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人民有言論著作刊行之自由”。一時間,各種報刊如雨後春筍,相繼出現於各地。這時,幻想“新聞救國”的邵飄萍,心情非常激動,於1912年離開金華到杭州,與報人杭辛齋合作,辦起《漢民日報》。他在《漢民日報》上經常揭露貪官汙吏與地方豪紳的醜惡,對袁世凱盜民國之名,行專制之實,時有譏諷。由此他為權貴所嫉恨,辦報不到3年,竟先後3次被捕,9次下獄。他在北京創辦《京報》任社長,開始與蔡元培一起創辦“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並舉辦講習會,第一期學員有毛澤東、羅章龍等,幾乎涉獵了新聞學和新聞事業的各個領域——記者、編輯、主筆、社長等。1926年被軍閥張作霖父子殺害於北京天橋。曾獲“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之美譽。

運河故事|運河邊的懷想

邵飄萍

我因為大學讀的是中文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單位的宣傳工作,2006年開始在《陽光》文學社做了幾年社長,文學社有一位60多歲的杭肇峰老師,不僅文章寫得好,書畫作品也是一流,還擔任杭州電視臺的“和事佬”民間調解員,後來才知道杭老師竟然就是杭辛齋的孫子,沒想到時隔94年後,二位革命先人的後代又在一個文學社共事,也算是一大雅事。

因為奶奶,我記住了家門口的那條河;因為爸爸,我記住了那條河的名字——大運河。

流淌不息的大運河,是一部流動的遺產,活著的歷史;奔騰不息的大運河,是從古至今的風景,是延續到現代的傳奇。

如今的大運河早已華麗轉身,煥發新顏,尤其是開展“五水共治”後,讓生於斯長於斯的杭州百姓不住地發出驚歎,慨嘆運河的美麗變遷帶來的一系列美好生活體驗,更加珍惜和熱愛這片深情的土地。

運河水系猶如絲絲血脈,滋潤著杭州這一方沃土,成就了“錢塘自古繁華”的千古絕唱。

從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到如今,京杭大運河,蘊藏著多少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和人文典故。運河的歷史文化價值更是無可估量。如今這段傳奇續寫著輝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將運河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流動的中華文明,休閒的天堂畫卷。申遺後的運河,作為歷史上最重要的南北漕運通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就像一本默默修校的經典讀本,沒有浮於世的喧譁,但憑那意味悠長的內在,便擔得起世人視若珍寶流連忘返的牽絆。

作者:邵雯 杭州市曲藝家協會理事、杭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杭州市古都文化研究會會員、杭州市江乾區夏衍研究會會員

(本文為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徵集發佈活動稿)

我們是大運河文化在線,專注於文化傳承,講述故事,搭建文創,在我們這裡,文化不再高高在上,而是生活的調味品,關注我們,在閒愜的生活中品嚐文化帶來的悠揚滋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