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短情長 聲聲入耳」 通州朗讀者相約七夕 爲愛發聲

每年的七月初七相傳是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日子,其被稱為七夕節,“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在七夕即將到來的日子裡,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中共北京市通州區委員會、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主辦,通惠書院、大運河文化在線承辦的“北京七夕文化節主題活動——為愛朗讀大會”於8月16日、17日兩天在通州區圖書館舉辦,在大會上,共計12位朗讀者帶著自己的故事,來到了為愛朗讀大會的舞臺,為愛發聲,一時間,朗誦聲迴盪在古味書香的圖書館中,為這本就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憑添了幾分氣韻。

“紙短情長 聲聲入耳” 通州朗讀者相約七夕 為愛發聲

朗讀大會上,除了熱心的觀眾以及愛好朗誦的朗讀者們,許多文人墨客也來到大會現場捧場。比如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朗誦家石源;北京通州區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鄭建山;通州文化館館長陳振清等人,都以大賽點評嘉賓的身份並出席了活動,為朗讀大會增添了不少儀式感。

“紙短情長 聲聲入耳” 通州朗讀者相約七夕 為愛發聲

“紙短情長 聲聲入耳” 通州朗讀者相約七夕 為愛發聲

在8月16日的下午,朗誦活動開始,而作為此次活動開場獻禮的節目,是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朗誦家石源以及其兩位搭檔一起朗讀的詩詞——《通州賦》。最終,石老師與其兩位搭檔配憑藉完美的配合以及深情的朗誦效果獲得了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紙短情長 聲聲入耳” 通州朗讀者相約七夕 為愛發聲

大會上,除了專業的朗誦家之外,還有12位朗誦愛好者光臨本次活動,這12位朗讀者可謂是來自五湖四海,他們從事的職業也是多種多樣,有專業編劇,有機關幹部,有公司職員,有學生,有教師,有交通文明引導員,有已到天命之年的退休老人,還有純粹的文學愛好者。雖然人生之路不同,但對於朗誦的熱愛把他們匯聚到一起,使他們成為了這次活動的焦點。另外,這12位朗誦者在本次大會上朗誦的主題也不盡相同,比如朗誦詞《願你慢慢長大》、《我盼你遠遊,因為遊必有方》、《人間四月天》、《我長大了》都是表達親子之情的美妙詩歌;而《我想要一個沉睡的娃娃》、《如果老了》、《緣來緣去緣隨意,花開花謝共珍惜》都表達了對自己一生摯愛之人的感謝;《蜀道難》、《相信未來》、《同心湖的傳說》都表達了對於生活以及人生的感悟和態度;而《我是文明引導員》、《讀中國》則是表達了對於家國和社會的熱愛之情。在朗讀現場,各位朗讀者都聲色並茂,感情豐厚,而臺下觀眾也認真傾聽,不斷鼓掌。當每位朗讀者朗讀結束之後,點評嘉賓都對其進行了認真的點評,針對部分朗誦者,主持人還對其進行了訪談,這讓大家對於朗誦者朗誦的初衷更添了一分了解,大會氣氛不斷升溫。

“紙短情長 聲聲入耳” 通州朗讀者相約七夕 為愛發聲

“紙短情長 聲聲入耳” 通州朗讀者相約七夕 為愛發聲

“紙短情長 聲聲入耳” 通州朗讀者相約七夕 為愛發聲

“紙短情長 聲聲入耳” 通州朗讀者相約七夕 為愛發聲

“紙短情長 聲聲入耳” 通州朗讀者相約七夕 為愛發聲

“紙短情長 聲聲入耳” 通州朗讀者相約七夕 為愛發聲

據瞭解,此次朗讀大會共分兩天進行,共有12位朗讀者上臺朗讀,而此次朗讀大會活動之所以選在七夕這個特殊的日子,是為了體現“愛”這個主題,通過朗讀者深情的朗讀,讓大家瞭解到身邊的溫暖故事,從而發現愛,擁有愛,珍惜愛。同時,此次朗誦活動還在其中體現了部分的中國傳統文化,其一方面意在讓觀眾在體味國學傳統文化真善美的同時,為愛諦聽,共話七夕;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夠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統節日文化精髓,在全社會營造出愛情純真的良好社會氛圍,也為大力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做出貢獻。

“紙短情長 聲聲入耳” 通州朗讀者相約七夕 為愛發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