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藥科大學45期校友——「救火」隊長杜士軍的「硬氣」仕途

“救火”隊長杜士軍的“硬氣”仕途

記45期校友、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原副局長 杜士軍

愛迪生曾說過,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樂趣。在這個層面上,杜士軍用40年餘年平常的工作書寫了一個不平常的傳奇,譜寫了一曲超越個人的偉大志趣和大家情懷。

某種程度而言,不願隨波逐流、一身正氣、敢作敢當的個性並不適合官場生存規則,但杜士軍絕對是個例外。因應對困境和危機,總臨而不亂,能從容應對,杜士軍數度擔任“救火隊長”。無論是臨危受命被派往長春中藥廠,吉林省醫藥職業中專任校長,還是走馬上任擔任省藥材公司經理、省藥物研究所所長,乃至於到省醫藥管理局、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任副局長、巡視員等等崗位,他都能一次次紮根、敢作敢為,屢屢取得卓著成果,頗得領導讚賞、同事頌揚。每當他重回離崗數十年的老單位時,總有故人掃榻以迎、奉為上賓、把酒言歡。如此為官一任,當屬難能可貴。

踐行之路,從無坦途,這足顯杜士軍的為人為官堅守初心的真誠,盡職盡責,無愧於心,堪當表率。

瀋陽藥科大學45期校友——“救火”隊長杜士軍的“硬氣”仕途

人生征途:無限風光在險峰

命運總是具有戲劇性,不經意間會給每個人的故事提供無限的可能,如果杜士軍一直在部隊,如果沒有1978年的恢復高考,他會有著怎樣的人生際遇呢?

或許會更加精彩,也或許會暗淡無光。但恰巧杜士軍把所有的如果變成了機遇,與瀋陽藥科大學結緣,走出了一條大相徑庭的輝煌之路。

1972年,杜士軍初中畢業後參軍,在部隊他表現非常優秀,批准入黨,多次受嘉獎,退伍後回到大安繼續唸書,由於家庭生活困難,1977年他到大安縣化肥廠擔任車間主任,開始了一邊工作一邊自學的生活。

1977年,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中國由此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1978年杜士軍參加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瀋陽藥學院,就讀化學制藥專業。

在校期間,杜士軍歷任班長、校學生會幹部,學習刻苦,成績名列前茅,積極上進,團結同學,頗為老師欣賞。四年後,因其優異表現獲得留校任教的珍貴機會,但恰逢杜士軍遭遇家庭變故,父親去世,他思考再三放棄了留校機會,回到吉林,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尋找工作謀生立命。

在那個大學生被視為天之驕子的時代,杜士軍很順利地進入到吉林省醫藥管理局任職,當時局裡大學生稀缺,因其過硬的專業知識和突出的能力,他升職很快,從事科研管理和幹部管理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並很快得到領導賞識,委以重任。

1984年11月,時任國家醫藥管理局局長齊謀甲到長春中藥廠視察,發現中藥廠管理存在嚴重問題,大為震怒,當場要求廠長下課,選任新廠長。於是,年僅28歲的杜士軍被吉林省醫藥管理局委以重任,火線出任長春中藥廠廠長,主持全面工作。

這個在全國具有重要示範意義的老中藥廠如何走出困境,煥發出生機,如何樹立上千人幹部職工的信心,重塑企業輝煌?作為全國第一批實行廠長負責制的試點單位,杜士軍的肩上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他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拎著簡單的行李就走馬上任了。

一個28歲的毛頭小夥子如何能駕馭一家積重難返的中藥廠,使其起死回生,這不僅幹部班子質疑,員工們也都心裡打鼓。杜士軍經過充分調研,與員工促膝談心找到問題所在,果斷地召開了一次具有轉折意義的全廠職工代表大會,從長遠發展與眼前困難、開發與管理、計劃與市場等幾個辯證關係闡述了中藥廠的出路與未來,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空頭許諾,卻贏得了全體職工發自肺腑的掌聲。他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起抓,充分挖掘企業內部潛力,使經濟形勢日趨好轉,經濟效益逐月上升。任職一年半,這家困境中的中藥廠竟然魔術般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質的嬗變,管理高效、生產效率均大大超乎意料,員工福利待遇得到了較大改善,順理成章,他們的小杜廠長受到了職工們的真心擁護,乃至當得知杜士軍將重新調任省醫藥管理局領導崗位時,全廠職工聯名寫信給相關主管部門希望他留下來。

1985年,杜士軍回到吉林省醫藥管理局出任副局長,主抓科研。1986年6月他被火速派往吉林省醫藥職工中專學校任校長兼黨委書記,當時學校管理混亂,教職員工非常不穩定,工作面臨癱瘓。來到這裡,杜士軍以校為家,以苦為樂,舍小家顧大家,這一紮就是五年半時間,在他的領導下帶領全校教職工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核心,立足本職,努力工作,團結協作,從點滴做起,勇於突破自我,打破墨守陳規的觀念,探索創新理念,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效率,為職專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991年5月,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出現派系鬥爭,甚至還夾雜著黑社會風氣,後來班子領導全部被免,職工人心惶惶,整個工作陷入全面癱瘓。主管領導親自點將,杜士軍作為“救火”隊長被派往研究院主持大局。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他沒有任何推辭,一切從零開始,重組領導班子,搞好思想動員,協調各方矛盾,做好隊伍建設,梳理和確定發展方向。短短一年半時間,杜士軍讓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取得顯著成效。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市場經濟改革的大幕開啟、潮湧,但地處東北吉林等地的計劃經濟影響依然強烈,作為掌管著全省藥材龐大且錯綜複雜的省藥材公司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人員散漫,人浮於事現象異常突出,發展舉步維艱。此時,受領導重重囑託,1992年9月,杜士軍再次被調往省藥材公司任經理(廠長),主持全面工作。

杜士軍大膽改革,堅持實施內部體制改革,重構營運組織構架,實行以品類劃分的工商一體化經營體制。他經過深入調研,在分析企業經營管理上的痼疾和汲取發展歷程中成敗經驗的基礎上,建立向產業品類集約的扁平化運營體系。這一佈局打破了企業內部管理頭緒繁複、工商相互扯皮的體制藩籬,一個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鏈為主線,充分調動經營單元積極性的內部體制構架輪廓開始清晰地呈現。

兩年半後,省藥材公司各項工作步入正軌,各類業務發展生機勃勃。在杜士軍又一次受命主政吉林省藥物研究所時,離任時藥材公司的領導、職工紛紛列隊送行,那份感動讓杜士軍始終銘記。

1995年在吉林省藥物研究所所長任上半年後,杜士軍再次回到吉林省醫藥管理局任副局長,2001年起先後擔任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巡視員,副局長,助理巡視員、巡視員等領導職務,分管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質量處。20年來他一直在領導崗位為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005年退休後,杜士軍離休不離志,退休不褪色,繼續散發餘熱,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依然奮鬥在一線,擔任吉林省安委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特種設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為人之道:救火隊長的大情懷

毫無疑問,杜士軍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泰戈爾曾說過, “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難,才能煉造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界的絕唱。”這種感慨與杜士軍的經歷有著莫名的契合。

因應對各種危機能力和取得成果卓著,杜士軍數度擔任“救火隊長”。11年時間,歷任過5個單位的一把手,都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去履職,最好的時候受命離開。在他看來,正是這種非常式的磨練,才使得他快速成長、強大,締造一個個驚人的奇蹟,這更是他一生中一段不可磨滅的永恆記憶。

瀋陽藥科大學45期校友——“救火”隊長杜士軍的“硬氣”仕途

在吉林省醫藥界,杜士軍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式的人物。哪裡最困難,上級就派杜士軍去哪裡;哪裡現危機,杜士軍就出現在哪裡。他被譽為吉林醫藥界的“救火隊”隊長,同時他也是吉林省醫藥局鍛鍊時間最長、崗位變換最多的重要幹部,即便放在全國醫藥體系也不多見,是吉林藥界難得的專業性複合型人才。

杜士軍的為官難得之處,不僅僅體現在他上位時的決策之果斷、業績之突出,更難得的是離任後與單位同事、職工之深情厚誼堪稱表率典範。在杜士軍看來,為官之道首先是要做好人,堅守初心,做到清廉不貪,則清者自清,為人處世要與人為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方能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官幾十年他從來不跑官要官,買官賣官,始終無愧於內心,一身浩然正氣,似一股清流滋潤每一個崗位,這使得他在吉林醫藥界享有極高威望。

但如果你把這種威望和位居高位與八股的官僚面孔相聯繫,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杜士軍沒有一點當官的架子,為人和藹,親和力特別強,無論是官員還是職工,以及團結在他為會長的校友會大集體中,他都待人以真誠,你與他面對面也絲毫不會感覺到壓力,因為他給你的始終都會是積極、樂觀,還有一臉的陽光燦爛。

這幾十年間,無論是困境逆境還是順境和坦途,他憑著自己的堅韌與堅持,以及身上所表現出來如儒者般的大智如愚,都能運用他平衡的能力處理得恰到好處。

在所有和他接觸的人印象中,杜士軍是一個非常真實的人,不喜歡煽情和拔高,他坦言喜歡這種自然的感覺,這種自然往往正是迸發所有力量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