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五渡紅水河

百色起義後,紅七軍、紅八軍政委鄧小平曾五渡紅水河,轉戰於紅水河南北,領導革命工作。

1930年春夏間,時局突變。左江紅八軍剛剛建立,內部不穩;右江紅七軍因隆安戰役失利,退出右江沿岸,轉入東鳳山區。剛從上海向黨中央彙報工作返回龍州的鄧政委面對危局,決定迅速到東蘭一帶尋找紅七軍軍部,掌握部隊,傳達中央的有關指示。4月5日傍晚,鄧政委帶著一個警衛班,冒著小雨,爬山涉水,抵達紅七軍第三縱隊部駐地東蘭武篆。可是不巧,紅七軍主力已離開東蘭到慶遠(今宜州)一帶打游擊去了。當晚,鄧政委不顧長途跋涉的疲勞,與第三縱隊司令員韋拔群在魁星樓上挑燈長談,傳達黨中央對右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第二天,鄧政委急著北上河池去找紅七軍主力,韋拔群派兩個連的武裝護送,還找來一匹戰馬給鄧政委代步。

鄧小平五渡紅水河

1929年12月,百色起義時的鄧小平

當天下午,鄧政委和戰士們就趕到安簍渡口,本來還要繼續前進,但安簍渡口僅有的一隻渡船送貨未歸,因此,當晚只好在安簍住宿。次日一早,渡船已經回來,大家吃過便飯就開始過渡。由於這一帶敵情比較複雜,況且人多船小,鄧政委便安排第七連的戰士先過渡,迅速登上對岸的高坡偵察敵情,待鄧政委和同志們都安全過渡,七連的戰士才從坡上下來繼續前行。隊伍取道隘洞、香河,到達側山頂的一個盤坡時,突然,遭到陳子懷匪部近200人的阻擊。年僅25歲的鄧政委,經驗極為豐富,沉著鎮定,若無其事。根據敵情,斷定是被紅軍擊潰的地主武裝,是一夥烏合之眾,一擊即潰。他親自指揮戰鬥,採取從正、側兩面夾攻的戰術,果然不到半個小時,就把這夥地主武裝擊潰。我軍有兩名戰士受傷,鄧政委把坐騎讓給傷員,他和大家一道徒步前進。當晚,隊伍翻山越嶺抵達河池長老宿營時,得知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和紅七軍軍長張雲逸已率部遠去黔桂邊境打游擊。鄧政委便決定返回東蘭指導地方革命工作。於是,大家又打馬回頭,但不走原來的路線,而是繞道河池三旺、花香。在花香牙吉村,鄧政委在赤衛隊長譚立國家住了四天,針對當前的革命任務作了明確的指示。第五天,鄧政委率隊直下坡豪,經蘇託渡口渡過滔滔的紅水河返回武篆。

鄧小平五渡紅水河

百色起義油畫

同年5月上旬,正在東蘭與韋拔群及右江蘇維埃政府主席雷經天、右江特委書記陳洪濤一起掀起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的鄧政委,得知紅七軍主力已從貴州凱旋河池,決定立即前往河池與軍部會合。出發之日,韋拔群派三縱隊特務連輔導員牙美元和三名戰士帶路護送。一路上,特務連戰士在前面帶路,短槍警衛班在後警戒,保證鄧政委的安全。當天來到長江那耀圩住宿。次日翻山越嶺抵達金谷拉圩村宿營。第三天來到紅水河邊。站在河岸上,望著渾濁的河水,想起當前的時局,鄧政委心情特別沉重……。準備渡河了,大家都上了船,可鄧政委的大黑馬望著滔滔河水,如何也不肯抬蹄上船,戰士們只好找來一塊黑布矇住馬眼把它牽上船,渡過紅水河,繼道南丹那地、大廠。

鄧小平五渡紅水河

位於東蘭五篆鄧小平與韋拔群雕像

歷經5天的輾轉跋涉,鄧政委終於抵達河池,找到了回師右江的紅七軍主力。鄧政委在那裡住了兩天,向軍部和黨員傳達了黨中央的有關指示。第三天,鄧政委與張雲逸軍長、李明瑞總指揮一起率部取道長老、隘洞,大隊人馬雄糾糾、氣昂昂渡過紅水河來到東蘭縣城,與韋拔群率領的第三縱隊會合,具體研究收復百色失地問題。果然不久,捷報傳來,紅旗又在百色古城上空高高飄揚。

鄧小平五渡紅水河

紅水河渡口

10月初,收復百色後,鄧政委在右江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平馬鎮主持召開了紅七軍前委會議。會後,鄧政委又一次來到東蘭。在武篆停留了十幾天,針對右江當前的黨、政、軍和群眾等各項工作作了具體的佈置和明確的指示。10月底,鄧政委與韋拔群、南方局代表鄧拔奇一起率領原第三縱隊從武篆啟程,途經安簍渡口,北渡紅水河,前往河池整編去了。

80多年過去了,但鄧政委五渡紅水河的往事,一直是東蘭老區人民廣為傳頌的歷史佳話。(東蘭縣地方誌辦公室 羅永海)


廣西地方誌辦公室出品

※參考文獻:

《廣西地方誌》期刊,廣西地方誌辦公室編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