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羊肉湯,美名傳四方!】

【滕州羊肉湯,美名傳四方!】

引用百科

【滕州羊肉湯 湯濃肉更香】

滕州羊肉湯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盛行於滕州為中心,輻射棗莊地區及周邊省市,是魯南地區飲食文化的一朵奇葩,並於2008年申報為山東省非物質遺產。

滕州羊肉湯可追溯的歷史近七千年。在官橋鎮北辛村出土的距今約七千年的北辛文化遺址的一個紅陶鼎的四周,散落著大量的豬、馬、羊等動物的骨頭;官橋前掌大村出土的一個商代貴族墓葬裡,就有一個銅釜,裡面有熬煮著的羊、豬等的骨頭。

這說明,在當時,喝羊肉湯、豬肉湯已成為滕州這個地域的貴族很普通的飲食。

【滕州羊肉湯,美名傳四方!】

滕州青山羊

地處魯西南的滕州,丘陵起伏,水草豐美,自古以來就以放養山羊出名,山上適合羊口味的草類十分繁茂,山草中還有多種野草藥。由於食料好,活動環境好,使滕州山羊的品質特別優良,膘肥體壯,煮出來的湯醇香味正,沒有羶氣。於是滕州人世世代代有了吃羊肉湯的傳統,滕州羊肉也就聲名遠揚,成為山東的知名美食。

滕州羊肉湯主要將羊骨頭一起投入大鍋裡熬湯,再將切成砣的新鮮羊肉與清洗乾淨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煮熟後撈起來瀝乾,然後切成薄片放入滾開水裡一氽,再倒入湯碗中,衝入滾燙雪白的羊湯水,撒上碧綠的蔥花,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羊肉湯就做成了。配上一個由辣椒油、花椒麵、鹽、味精等調和就成羊肉湯,具有“色澤光亮,乳白鮮香,營養豐富;鮮而不羶、香而不膩、鮮美異常”的特點。

滕州羊肉湯 名羊天下】

相傳,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舉國歡慶之時,范蠡急流勇退,遂與西施隱姓埋名,泛舟五湖。後來到了滕國、薛國。他們看到這裡山情水秀,四季宜人,便在滕州市陶山結廬而居。再此之前,當地的人們就喜歡食用羊肉。但主要是以燒烤為主。而西施把羊肉用刀隔開,架起土陶煮鍋,填滿清澈的薛河水,把羊肉煮的透爛,稍加鹽,連湯帶肉一塊吃,這就是最早的羊肉湯啊。從此羊肉湯的做法很快傳遍了滕國、薛國一帶,後來就形成了人們食羊肉,喝羊肉湯的生活習慣了。


據《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性溫味甘,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身;可正氣驅邪,治胃寒怕熱,補元陽,宜氣血;對寒暑侵襲、冷熱不均、四肢無力、產後虛弱有齊效。故傳統中醫有“人參補氣,羊肉補形”之論。從營養學上講,羊肉湯極富營養,利於吸收,羊肉在中國醫學上屬溫性,適於一年四季進補。常吃羊肉能增強體質,減少疾病。而羊肉湯是羊的排骨湯,是溫性的,屬大補,常喝能延年益壽,健腦補腎,美顏壯骨,增強免疫力。

中醫認為,羊肉甘溫,是溫補、強身、壯體的肉類上品。中國傳統醫學認為:“人參補氣,羊肉則善體。”古代名醫李東垣說:“羊肉能補血之虛,有形之物之,能補有形肌肉之體”。唐代《千金方》也說“羊肉能溫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是體質虛寒、營養不良之人常用的溫補食品。現代營養學測定:每一百克肥瘦羊肉含蛋白質13.3克、脂肪34.6克、鈣11毫克、磷129毫克、鐵2.0毫克;另外還含有維生素B1、B2和尼克酸等成分,它的熱量367千卡,比牛肉高97千卡,比瘦豬肉高37千卡

“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源遠流長的羊湯文化,是滕州大地的文明傳承,是滕州人民的自豪自信。羊湯文化的核心是健康,承載的是人們對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嚮往和追求

【滕州羊肉湯,美名傳四方!】

【滕州羊肉湯,美名傳四方!】

滕州羊肉湯和滕州燒餅

滕州羊肉湯歷史久遠,市區內的魯寨羊肉湯久負盛名,另外還有山亭山羊肉湯、味鮮美羊肉湯、蓮青山羊肉湯、橋頭羊肉湯、級索羊肉湯、老山裡羊肉湯……都很好喝,遍佈滕州大街小巷的羊肉湯館也大都各有妙處,生意興隆火爆。

【滕州羊肉湯:“非遺”裡的美食】

目前,滕州羊肉湯不僅在滕州紅火,而且開始走向大城市。滕州人在濟南、青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開起了滕州羊肉湯館,並開始走向海外。

滕州羊肉湯,天底下最好喝的湯品之一。滕州羊肉湯已成為一種文化載體,將中華美食文化傳播至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