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波四大爭議:獎金分配不均,讓球潛規則,行事過於高調,桃色新聞


李永波1993年便擔任教練,時年31歲,當時中國羽毛球正處於歷史低谷。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國羽人員老化青黃不接,只獲得1銀4銅。李永波上任後大力提拔新人,採取重點突破的方針,女雙搭檔葛菲/顧俊在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奪得了國羽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國羽開始了復興之路。在李永波24年的執教生涯中,國羽共斬獲18枚奧運金牌、44個世錦賽冠軍、5次湯姆斯杯、9次尤伯杯、10次蘇迪曼杯、6個世界盃。

看看李永波輝煌的履歷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體壇另一位傳奇人物——蔡振華。蔡振華只比李永波大1歲,91年出任男乒主教練,97年擔任國乒總教練。當年兩人都是臨危受命的“少帥”,國乒和國羽在他們二人執教期間實現了崛起。可蔡振華早在07年就出任國家體育局副局長,09年當選中國羽毛球協會主席、中國乒乓球協會主席,現在又成了中國足協主席,可以說平步青雲。而李永波卻在國羽總教練的位置上一坐就是24年。

這種反差不得不令人思考,究竟是什麼造成了李永波多年來的原地踏步呢?與蔡振華的低調內斂不同,伴隨李永波輝煌成績的背後還有四大爭議。其一,經濟問題、作風霸道。90年代後期,因為對獎金分配以及對李永波工作作風的不滿,包括女單主教練李玲蔚、男單主教練李矛在內的多名教練上書有關領導反映問題,最終體育總局選擇支持李永波,導致李玲蔚從政,李矛離開國羽出國執教,幫助韓國和馬來西亞培養了李鉉一、李宗偉等名將。


其二,隊內讓球潛規則。李永波的執教作風比較“功利”,一切以保金牌為中心,或考慮打法相剋,或考慮為本國選手保留體力,中國羽毛球隊內有讓球的潛規則,例如2000年悉尼奧運會女單半決賽,葉釗穎讓球給龔智超;2003年世錦賽林丹讓球給夏煊澤;2004年雅典奧運會周蜜讓球給張寧;最轟動的當然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於洋/王曉理因為消極比賽被取消了資格。我們必須公允地說,這種潛規則為國羽保證了更多的獎牌。

其三,行事過於高調。李永波酷愛熒屏、喜歡拋頭露面,曾經客串歌手、涉足電影、參加綜藝節目,只要有電視轉播的比賽一定戴著他標誌性的帽子坐在場邊,參加各類頒獎典禮也總會上臺侃侃而談。據傳他與很多娛樂明星是好友,曾安排運動員陪明星們打球。雖然這些應該不算什麼原則性問題,但卻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低調謙卑格格不入。

其四,無法證實的性醜聞。大多數傳聞是捏造的,但這些消息在網絡傳播造成的影響非常惡劣。至於真相如何,恐怕只能等待下一部《馬家軍調查》出版才能大白於天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