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建起科技資源創新服務平台

京津冀科技資源創新服務平臺日前在衡水桃城中關村天合科轉交易中心亮相。平臺由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聯合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河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歷時4年打造,將通過“科技資源+數字地圖+情報研究+平臺服務”特色模式,推動京津冀三地科技資源信息共享,面向三地政府、企業、科研人員提供信息和諮詢服務。

快速摸清三地科技資源狀況

京津冀是我國科技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但分佈不均衡、利用不充分的問題也長期存在。“有效整合和盤活區域科技資源,對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和京津冀協同創新意義重大。”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戰略情報部副主任苗潤蓮說。

截至去年底,平臺已彙集了涵蓋科技機構、科技人才、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等九大類20多個子庫的200多萬條數據。預計到下個月,平臺數據將達到800萬條以上。

平臺基於Web GIS(互聯網地理信息系統)框架搭建,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技術創新機構、科技園區的位置信息和屬性信息直觀呈現在地圖上,可幫助用戶快速查詢所需的機構、人才、成果、儀器設備等信息,快速摸清京津冀科技資源總體分佈狀況。

可提供智能分析和決策支持

京津冀各區縣國民生產總值分佈圖、京津冀節能環保企業細分領域分佈圖、京津冀氮化鎵專利申請合作關係圖……平臺的數據可視化分析系統可根據一定的主題和劃定區域,通過圖層管理對不同類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空間關聯分析,滿足多樣化的科研需求。

圍繞三地協同創新、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升級需求,平臺的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可為用戶提供區域科技資源綜合評價、產業集聚輻射能力評價等服務,幫助用戶提高決策水平。苗潤蓮舉例說:“選取金融環境、產業結構、人力、財力等指標,用信息熵評價方法對京津冀地區進行評價,會得出北京的信息熵綜合評價得分排名第一,遠高於其他地區。”

河北機構企業有了“放大鏡”

京津冀科技資源創新服務平臺的海量數據,主要依靠北京科技情報研究所通過購買和自行收集獲得。由於河北11個地級市科技情報機構的直接參與,河北地區數據的收集有了很大便利。

“從平臺開始建設到現在,河北方面始終十分積極地給予支持。”苗潤蓮說,“河北的機構和企業不僅希望能分享京津的技術成果,更希望藉助我們的平臺對地區科技資源的整體情況和有關信息的真實性進行考察。”

據瞭解,經過4年建設,平臺全部建設進度目前已完成70%。平臺現階段的主要用戶是幾家大型科技服務機構,衡水桃城中關村天合科轉交易中心即是其中之一。通過這些機構,平臺將覆蓋京津冀地區數千家、多類型的創新主體。

專家解讀

情報分析能力構成平臺核心優勢

就京津冀科技資源創新服務平臺的效益和發展前景等問題,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該專家表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北京高度密集的科技資源引領作用的形成,首先要以科技資源的確定、盤活、提升為前提。京津冀科技資源創新服務平臺正因應了這一要求,因此,它的建立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可以說有著深遠的意義。

通過京津冀科技資源創新服務平臺,北京科技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得以立體呈現。該平臺由三地科技情報機構聯合建立,先天具備很強的情報分析能力,能夠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快速、準確的分析,這是普通的科技資源數據庫所無法企及的。河北11個地級市科技情報機構的支持,也使該平臺得以較全面地覆蓋京津冀科技資源數據。

想要充分發揮作用、實現良好發展,京津冀科技資源創新服務平臺需要充足的資金和廣泛的宣傳,同時政府層面也應該在數據資源方面給予平臺更大力度的支持。

end •

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

地址:天津市北辰區文化中心B座7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